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懷念張國榮?

15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懷念張國榮?

15年前的4月1日,香港話劇導演林奕華走在路上,街邊的唱片店裡傳來新聞播報的聲音,主持人用低沉的聲音播報「香港男子張國榮……」。

在張國榮去世前半個月,林奕華還和他吃過飯,這條新聞讓他覺得不真實,因為荒誕,反而沒有太大的衝擊。和大多數歌迷一樣,他處在難以置信的情緒中,兩三天後,才意識到,張國榮和自刎的程蝶衣一樣,永遠離開了。

從籍籍無名到榮光無限,從高峰隱退到復出爭鋒,從大膽的性向自白到充滿爭議的舞台造型,張國榮不是一帆風順的人,他早就經歷過人生的高山低谷,看遍人事萬物,照理說他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不會用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15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懷念張國榮?

幸福不肯輕招手,我要艱苦奮鬥。

——《默默向上游》

1956年9月12日,張國榮出生在香港。他的父親張活海是有名的西裝裁縫,把店開在寸土寸金的中環,馬龍·白蘭度到香港時專門去過這家店定製西裝。這是一個標準的中產家庭,張國榮幼年的生活無憂,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業,在他13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英國留學。

張國榮後來在《今夜不設防》上接受黃霑訪問時承認,英國留學的生涯對他來說很難受,和家人的關係疏遠,他也並不喜歡自己就讀的紡織專業,純粹是為了滿足父親的期望。他對父親有一種敬畏感,但不親近,直到父親中風,他中斷學業返港,父子關係才得到修補。

修補過的關係總是有裂痕的,在張國榮去英國留學之前,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也少之又少,父母常年不在家,關係淡漠,他朝夕相對的是疼愛他的傭人六姐。父親中風之後,他意識到要負擔起責任,他在英國給自己的規劃是,父親做男士西裝,自己做女士服裝,就這樣按部就班,把生活延續下去。

父親的病打亂了計劃,時代也在悄然轉變,工業化的成衣開始流行,定製西裝的市場變小,裁縫鋪接連倒閉。這時候張國榮才19歲,沒有大學文憑,為了掙錢,他賣過鞋子和牛仔褲,去律師樓做過office boy,最後進入娛樂圈,不完全是興趣使然,更多的考慮是生存。

晚空中我問句星,夜闌靜,問有誰共鳴。

——《有誰共鳴》

1977年,21歲的張國榮參加了麗的電視台舉辦的歌唱比賽,他的參賽曲目是英文歌《American Pie》。比賽的音樂總監黎小田非常喜歡他,但這首歌有7分鐘長,黎小田建議他改短一點,張國榮反駁說:「那還有什麼意義?」這個回答給了黎小田深刻的印象,他打出了一個高分幫張國榮拿到亞軍,正式跨入了娛樂圈。

80年代是香港娛樂業蓬勃發展的年代,但張國榮沒有一個好的平台,他所屬的麗的電視台是香港知名的「二奶台」,收視率很低,觀眾已經養成了看「正室台」TVB的習慣。儘管黎小田全力幫助他,還為他接洽了電視劇《浣花洗劍錄》的演出,還是沒能讓他一飛衝天,他沉在水底,等待有人打撈。

為了栽培張國榮,黎小田帶著他跳槽TVB,並把他介紹給華星唱片公司。但是,張國榮遇到了更大的困難,一個叫陳百強的年輕人突圍而出,成為新一代偶像,他們共同參演過幾部電影,張國榮只能做配角。在香港人看來,陳百強是風度翩翩的,初戀情懷的感覺;張國榮是反叛的,感情成熟的,社會閱歷豐富的。放到今天,或許張國榮會更早走紅,但30年前,反叛和不羈在香港並不流行。

在一次表演結束後,張國榮把海軍帽拋向觀眾席,帽子被無情地拋回台上。後來他自己在不同的場合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說過,但與他合作最久的經紀人陳淑芬說,這件事對他打擊極大,一度萌生了轉行的念頭。

入行4年後,還是三線歌手,很多人會選擇放棄。最困難的時候,還是黎小田給了他幫助,為他改編了兩首日本歌曲,這兩首歌都成為張國榮事業上的重要作品,《Monica》和《風繼續吹》。

成名後,張國榮的各種過往經歷見諸媒體,他的擺攤生涯被大眾熟知,反而贏得了認同感。這些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和香港精神吻合的,香港人對這種有挫折經歷的人格外有感情。就像張國榮參演的《鼓手》主題曲《默默向上游》里唱的:「幸福不肯輕招手,我要艱苦奮鬥。」

不過,在張國榮自己的回憶中,初嘗走紅滋味的那段時期,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有誰共鳴》。他是一個敏感的人,林夕說過,比起旋律,張國榮在選歌時更在乎的是歌詞的主題和意境。《有誰共鳴》表達的是一個人嚮往自由,但不被理解和認同,不知道該對誰傾訴。

歌詞里的這份敏感和迷惘,可能伴隨了張國榮一生。

謝謝你風雨內,都不退,願陪著我。

——《共同度過》

沒有一個詞可以描繪出張國榮的主要性格。他最親密的經紀人陳淑芬形容他「乾淨、愛整潔,雖然兄弟姐妹多,但沒有享受過家庭溫暖和父母關愛,和很多藝人一樣,他具備脆弱和敏感」。

但這個脆弱敏感的人也有不羈和狂傲的一面,亞視曾經出過一檔紅遍香江的談話節目《今夜不設防》,由香港三大才子黃霑、倪匡和蔡瀾共同主持,話題開放,尺度極大,因為節目火爆,很多明星都冒著得罪TVB的風險來上通告。

張國榮參與的那期,被認為是最經典的一期。

《今夜不設防》上的張國榮是和銀幕上截然不同的,完全放鬆的。他煙不離手,煙灰多到鋪滿茶几,肆無忌憚談論自己對兩性關係的看法,直白地評論每個當紅演員的演技,認為劉德華「最近有點進步」,梁朝偉「進步很大」,周潤發「演得好,而我又喜歡和他一起演」,葉童「是唯一的女天才,我有天當導演一定找她做女主角」。

當黃霑說到他的歌迷對譚詠麟的歌迷不太友好時,張國榮給了一個很出人意料的答案:「有人罵你偶像,歌迷當然要全力罵回去,天經地義。」換成其他人,這些言論都會成為黑點,讓人設崩塌,釀成公關事故,但放到張國榮身上,觀眾就照單全收了。

這期節目呈現的是一個最真實的張國榮,他敏感細膩,但善於控制自己,在黃霑的引導下,他的表達欲和內心狂野的那部分終於被釋放了出來,格外的真實可貴。

無論對於內地歌迷還是香港歌迷,張國榮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那麼叛逆不羈,卻又有一種極為罕見的優雅。《霸王別姬》之後,他變得越發精緻有風華,那種自戀且曖昧、脆弱又憂傷的氣質,讓人忍不住心生憐惜之感。他在當代男星里有罕見的古典派頭,就像他在《阿飛正傳》里塑造的角色,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頹廢的清氣」。

因為需要表達和釋放,他義無反顧地將演戲和唱歌視作一個發現自我,甚至自我救贖的媒介,並毫不掩飾地將那個自我展現在眾人面前。而聽著他的歌,看著他的戲的人,也順理成章地在他的歌與戲裡,尋找自己,發現自己。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我》

張國榮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他很高興能夠參演《英雄本色》,但覺得自己的表演中規中矩;《倩女幽魂》受歡迎,他接受採訪時認為觀眾進場大部分都是為了看王祖賢;他很感謝關錦鵬在《胭脂扣》中為他加戲,但又認為梅艷芳的表演比自己好。

直到《阿飛正傳》上映,張國榮才認為自己有了真正的電影代表作。

這種嚴格要求在2000年給他帶來了重大的挫折,為了籌備「熱情演唱會」,他邀請著名服裝設計師讓·保羅·高緹耶為自己設計造型和服裝。

高緹耶是殿堂級的設計師,麥當娜的經典造型都出自他手,日本所有歌手都曾經苦求他參與演唱會,但他只為廣末涼子設計過一套衣服。張國榮和高緹耶反覆討論過多次,才確定了演唱會上「天使與魔鬼並存」的造型概念。

演唱會結束後,媒體到後台探訪,紛紛誇獎演唱會精彩,但在第二天的報紙上,標題都是充滿攻擊性的「驚悚」、「張國榮貞子上身」。

媒體對服裝文化的無知讓張國榮震驚,在林夕的回憶中,這件事讓張國榮大受打擊,變得寡言。張國榮在紅館留下了121場演唱會的紀錄,2000年的時候,沒人想到,「熱情」是他最後一次演唱會,更不會有人想到,他的紅館之旅以負面評論收場。

他之後也踏足紅館,為朋友的演唱會當嘉賓,但再也沒有開過個唱。在梅艷芳2002年的演唱會時,他的抑鬱症已經很嚴重,仍然全力為歌迷獻上最好的演出。

一年後,這個飽受困擾的傳奇以一種殘酷的方式謝幕了。

他在《英雄本色》中的意氣風發,在《阿飛正傳》中的頹廢,在《霸王別姬》中的人戲不分,在《春光乍泄》中的若即若離,就此都成為歷史。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終究熄滅了,遁入黑夜。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會想起我?

——《明星》

張國榮去世後,林夕曾寫過一篇悼文。「我忽然很內疚,寫下了那麼多勾引聽眾眼淚的歌詞,究竟對這個世界有什麼意義?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的名句:『眼淚的存在,是為了證明悲傷不是一場幻覺。』但讓我證明了失戀的真實,對聽眾又有沒有幫助?如果發泄真有療效,我更希望將來可以將功補過,在每首傷感的情歌升華出快樂的力量。這是4月1日後我最大的啟悟。」

對於喜愛張國榮的人來說,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偶像了。偶像是缺失的投射,他的美好可以填充我們的不完整。但張國榮將他的美與缺憾,他的幸與不幸,他的糾結與掙扎,都那樣真誠地擺在世人面前。

一個被人喜愛的人,以意外的方式離世,他的缺點會被淡化,優點會被放大,成為一個神話。但張國榮不是神話式的人物,而是一個真實的知己,儘管他並不認識我們。

這就是為什麼,15年後,我們還在懷念張國榮。

我們是一個專註於女性變美的平台

一個關於女性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學的公眾號

每晚7點,與你準時分享美妝類乾貨、娛樂圈資訊

Be Beauty & Be Smar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唄顏習社 的精彩文章:

看宋祖兒和歐陽娜娜同框,果然年輕才是最厲害的武器
楊冪、baby、范冰冰簽的小花都是自己的複製粘貼版,是對自己的顏很自信?

TAG:美唄顏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