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說起「盜墓將軍」,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東陵大盜孫殿英,其實民國軍閥中喜好挖墳盜寶的何止孫殿英一個,寧夏馬家軍首領馬鴻逵就曾在山東做下驚天大案,惹得全國輿論一片嘩然。

馬鴻逵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軍三代,父親馬福祥是寧夏總兵。由於是家中的長子,馬鴻逵從小被父親寄予厚望。十二歲就當了知縣,甘肅陸軍學校畢業後,又給袁世凱做了幾年侍衛。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西北物產不豐,自古以來都需要內地協餉。馬福祥為保寧夏土皇帝的地位,必須不斷改換門庭。馬鴻逵從小生活在軍營,盡得父親見風使舵的真傳。

馬鴻逵接班後,先是投靠馮玉祥,藉助北伐的機會,將部隊擴充為國民聯軍第四路軍。中原大戰時,馬鴻逵又聯合韓復榘、石友三宣布「擁蔣反馮」,因此謀得了十五路軍總指揮之位,駐防山東泰安。

馬鴻逵雖位高權重,但終究還是是雜牌軍,軍需糧餉均要自己籌措。民國戰亂不斷,老百姓窮得叮噹響,馬家軍就算再狠也刮不出多少油。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馬鴻逵的指揮部對面有座蒿里山,是古代皇帝泰山封禪的地方。馬鴻逵聽說山上埋著寶貝,便借為十五路軍陣亡將士修建紀念碑為名,將蒿里山封鎖了。

盜墓挖寶最重要的是會看風水,只要點位找得准,幾個人就能挖出重寶。但這顯然不是軍閥的強項,為了不走漏消息,馬鴻逵直接拉了一個團上去,打算來個絕地三尺。

這幫人一連挖了八天,好好一個蒿里山都快被他們推平了,卻只發現一塊大石板。馬鴻逵都準備收工了,副官馬如龍卻堅持要挪開石板看看。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為了讓大家死心,馬鴻逵就同意了。沒想到石板一揭開後,下面石槽內露出一個黑色匣子。直覺告訴他裡面肯定是寶貝,但為了遮人耳目,馬鴻逵丟下一句話:我以為什麼寶貝呢,就一個破匣子,馬如龍你拿去吧!

馬如龍立刻心領神會,當夜就把匣子送到了馬鴻逵手上。這個匣子外面捆著金縷,裡面盛著兩卷,共31塊玉片,每一片的字跡都清晰可見。

馬鴻逵當即找了位老先來認一認,上面寫得居然是:「天子臣李隆基誠惶誠恐頓首……」馬鴻逵覺得事關重大,又親自到北京找了兩位專家鑒定。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原來這兩卷玉冊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當年封禪埋下的,另一冊是宋真宗趙恆封禪時加進去的。明朝時被挖出來過一次,但又被朱元璋給埋了下去。

馬鴻逵顯然沒有朱元璋的覺悟,知道寶貝價值連城後,再也不肯將玉冊示人,對於盜寶之事也是決口否認。不過沒多久《大公報》就將馬鴻逵的罪行給曝了出來。攝於馬鴻逵權勢,誰也不敢去問罪,次事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西北解放前,馬鴻逵自知罪孽深重,提前逃亡台灣,後又攜家人定居美國。子孫們一個個入籍美國,馬鴻逵仍堅持認為自己生是中國人,死後一定要埋在中國的土地上。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良心發現捐出國寶

為了能葉落歸根,馬鴻逵向台灣捐出了這兩卷國寶級玉冊,死後得以葬在台北三張犁回民墓地。馬鴻逵一輩子作惡多端,終了也算為國家做件好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馬家軍靠什麼稱霸西北百年,民國時回民身體為何普遍強於漢人
日軍最先進驅逐艦兼職打撈隊,歷經16場大戰不沉卻坑死所有隊友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