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眼見他朱樓起,眼見他樓塌了 今日頭條會淪為下一個樂視嗎?

眼見他朱樓起,眼見他樓塌了 今日頭條會淪為下一個樂視嗎?

去年年底剛因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標題黨等問題被北京網信辦關停六大頻道,責令整改的今日頭條,日前又在央視上了頭條。3月29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曝光今日頭條借道「二次跳轉」在監管鬆懈的廣西南寧、四川成都等二三線城市大量刊登治療失眠、高血壓、糖尿病等虛假、違法廣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節目播出後,頭條在30日凌晨發布了官方回應,聲明節目中所暴露的違規廣告是「涉事工作人員內外勾結逃避審核制度,是管理疏漏」。但回應並未獲得認可。30日上午,人民網以《別再以醜陋方式上頭條》為題再發文批頭條廣告違法,直擊痛處:「今日頭條以就此發布聲明,承認管理疏漏,但疏漏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問題恐怕是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發展路徑走歪了,以至於頻頻出事,小錯不斷、大錯常見……」

筆者的理解,所謂深層次的價值取向偏差,是今日頭條擺脫不掉的商業原罪。這家個性化資訊小巨頭,倒是與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樂視有幾分相似,都是出生自帶光環卻把一手好牌打爛的神童「方仲永」。

「二跳」背後:商業利益至上的價值觀

今日頭條的「二跳」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將文章首頁內容中放置符合規定的產品,包括產品成分、規格、治療功能等,沒有銷售、購買入口,只給出進入下一頁的提示。跟隨提示進入「二跳」頁面,便會出現「醫學專家」的信息,並且配有多張資歷證書的圖片,再加上幾名患者現身說法,講述治療過程,還刊登著治療後的患者對比圖。

從頭條的回應中可以看出,「求生欲」還是很強的,第一時間承認了「二跳」問題的存在,但卻沒有感受到應有的誠意,或者說,事件的負面影響已經超出公關運作能力範圍。央視調查結果顯示,今日頭條在南寧、成都的一線業務員對違反廣告法操作行為心知肚明,並對違規廣告的投放到頁面處理再到後續的責任規避,進行了縝密的包裝。如果沒有總部授意,二三線城市分公司是否有膽量這麼操作,內行人心知肚明,只能說被央視盯上的幾個分公司成了「倒霉蛋」。結合此前其上海分公司銷售威脅廣告主事件,頭條一直在「高空走繩索」一樣冒著高風險攫取商業利益。

今日頭條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2018年廣告收入目標為「沖500億元,保300億」,而2017年收入目標為150億元。是什麼支撐著這種三級跳式的廣告增長邏輯?色情內容泛濫、內容侵權、廣告違法——為了實現500億「小目標」,今日頭條不惜屢碰紅線。究其原因,是無法擺脫的巨大商業利益誘惑,這也是企業價值觀扭曲惡果。

從「想賣什麼都可以」到「幫助製作假資質」,再到「只要你在今日頭條上投放的廣告費多,推廣的產品是否證照齊全,他們並不看重」……今日頭條南寧員工的一番言辭道出了現實亂象。——罔顧內容價值和法律法規,商業利益至上的平台價值觀,才是今日頭條的基因。

公關成的功,老闆挖的坑

今日頭條的估值隨著營收增長和瘋狂併購一路呈現火箭式增長。從創業初期因版權微調被多家媒體集體告上法庭,到成長期貼騰訊收購熱度,撕微博停止抓取斷交,告百度寫自己黑稿……蹭熱度步步踩在點兒上。而其估值也在「風傳收購-宣布獨立發展-瘋狂投資併購」的節奏下一路飆升至500億美元。可以說,其背後的公關團隊功不可沒。

填坑技術再好的公關團隊,也救不了一個四處挖坑的老闆。頂著今日頭條董事長、CEO、創始人三項光環的張一鳴難以自圓其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張一鳴個人形象開始走下坡路的一條重要分水嶺是2016年末接受《財經》雜誌採訪。對於媒體價值觀,張一鳴的回應充滿了對價值觀的抗拒:「企業和媒體的區別在於,媒體是要有價值觀的,它要教育人、輸出主張,這個我們不提倡。因為我們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同時,我們確實不應該介入到(價值觀)紛爭中去,我也沒這個能力。」

今日頭條很快開始面對沒有價值觀的惡果。僅2017年,平台就被網信辦約談了四次;人民網、人民日報屢屢發文點名頭條價值觀缺失、低俗內容等頑疾難祛。在2017年的最後一天,北京網信辦發公告宣布關停其六大頻道,責令整改。

無獨有偶,曾經在《財經》記者問到「今日頭條是否會發生魏則西事件」時,張一鳴曾言辭肯定地表示今日頭條不做醫療廣告,也因此不會出現該類事件,「我們每一個環節都會避免出錯。不做醫療廣告是因為目前民營醫院很多服務差或者經營違法違規,而我們很難區分把關。」

這一次,張一鳴要如何把用戶的憤怒填平,讓法律的利劍從頭上移開?


劣跡無數的今日頭條和轟然倒地的樂視

頭條的發跡,得益於PC向移動端遷移初期流量紅利和行業發展初期監管層面政策尚未健全。經歷過版權炮轟、集體封殺、低俗內容批判等諸多問題,不得不說,仍能屹立不倒的今日頭條,自有一套成功的邏輯。但後期被商業利益吸引喪失了方向的判斷能力,前路不明。

樂視的發跡,與幾位山西老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一些隱晦不得說的政治事件,也一次次牽動著整個樂視的脈搏。時過境遷,隨著背後最後一座靠山的轟然倒塌,老賈再次踏上出走之路。

有評論認為,「賈躍亭和樂視正是今日中國職場人和中國公司的一個縮影:膽兒最肥、喊得最響、最能忽悠的那個,往往會收割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多的資源匹配。於是,一時高樓萬丈起,一時煙花比人寂寞。虛張聲勢可以吹大一時的泡沫,卻終究逃不了破滅的結局。」

而今日頭條的風光無限,則始於2014年在烏鎮召開的「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彼時正苦於應對「圍剿」的張一鳴,忽然出現在演講嘉賓的行列中。自此,一路順水行舟。直至2017年,張一鳴在烏鎮講台聲音戛然而止,只剩下一份刻意彰顯自己存在的「互聯網菜單」上,那道 「頭條春水小石蛙」。烏鎮的大門內,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每一個「傷仲永」的故事裡,都有一個讓其淪為造錢工具的父親。

今日頭條啟動大規模投資,是從風起時開始的。擁有連續創業背景的張一鳴,自然深諳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筐子里的道理,何況如何讓資本相信越吹越大的估值氣球。何以解憂,唯有收購。此次遭到央視曝光,適逢外界傳聞今日頭條估值500億美金的融資關鍵時期。也讓市場更加清晰地看到,今日頭條瘋狂增長的估值炒作,是時候降降溫了。

清代傳奇劇本《桃花扇》中有句點睛之筆——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謹以此送給一直奔襲路上的創業公司,把好價值觀,敬重用戶,愛惜羽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大調 的精彩文章:

TAG:D大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