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潮汕丨「粿」的七十二變

潮汕丨「粿」的七十二變




本文經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授權 轉載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內容創業品牌,立志  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與美食,富有激情人,他們通過腳踏實地的走訪,把地道的物產和美的手藝帶給更多人。



「粿」不可貌相丨










風物君語 -




全中國會吃的地方有很多


這一長串地名里一定少不了潮汕




「粿」(guo)


當地名吃


在潮汕當地的出鏡率可以說相當高了


大至婚喪嫁娶,小到早餐日常


都不乏它的身影


它是潮汕人靈魂安居的地方










說到地方美食,

潮汕,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地方








潮汕人愛吃、會吃、懂吃。




一碗稠黏適度的白糜,配上百種精緻的雜咸,就可吃出帝王般的享受。老饕蔡瀾稱潮汕是

「中國美食界的孤島」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更言之,

沒有去過汕頭的人不可以自稱為美食家




從魚生到肥酒,從火鍋到甜食,一切美食都在潮汕人的舌尖上璀璨綻放。








潮汕美食的靈魂,在於在地延續傳統的文化。

比如,

無論是酬謝神明、祭拜先祖、婚喪嫁娶,抑或是日常主食,都離不開

「潮汕粿」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樣唱道——




潮州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潮汕粿品種繁多,大多以米粉、麵粉或番薯粉加工成粉末熬製成粿皮,利用各種在地最鮮的農作物為食材燴成粿餡,以主要粿餡命粿名。








 1 


哪種粿讓你動心?



 小米粿



時年八節,潮汕地區將一年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日視為

祭祀的主日

。粿,是八節中

不可或缺的貢品




潮汕人在不同節氣會供奉不同粿品,如

清明

祭用朴籽葉熬製做出的

「朴籽粿」

端午

節祭祖用梔子熬制的

「梔粿」

......只要是新鮮的在地食材,都能被精巧地製成粿餡與粿皮。粿印一蓋,頓時琳琅滿目,無論蒸炸煎炒,都是鮮味襲人。




 潮汕新春遊神賽會



紅桃粿,祈福祈壽









紅桃粿是潮汕粿品

最常見

的品種,也叫

「飯粿」




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長壽。將紅花粉末拌入梗米粉中,與水勻和,做出粉嫩色的粿皮,更是蘊意吉祥喜慶。







紅桃粿餡多以糯米飯為主,香菇剁成丁,拌上蝦米、花生仁、豬肉粒、碎生蒜,油鍋爆炒做成鮮香炒飯。

粉嫩的粿皮包住色味俱佳的飯餡,放入雕刻花紋的木質桃模粿印中,均勻按好,紅桃粿便做成了。




紅桃粿精緻,最好吃的做法是香煎。




做好的紅桃粿先上蒸籠炊熟,輕放入油鍋中慢火微煎,直至粿皮略顯金黃。煎食的紅桃粿油而不膩、可口回味。







喜慶之日,家人團坐一起吃紅桃粿,老人們會對吃著正香的孩子開玩笑說:「喜歡吃尖尖的粿頭,以後生男孩,喜歡吃飽滿的粿尾,以後生女孩。」



鼠殼粿,難以忘懷的甜食







 鼠麴草




鼠殼粿與老鼠可沒什麼關係,它是潮汕粿品中有名的甜食小吃,也是祭祖的傳統糕點。




之所以取名鼠殼粿,與制粿的原料為鼠殼草相關。鼠殼草,又叫鼠麴草,實為藥材。唐朝詩人皮日休曾有詩云

「深挑乍見鼠耳香」

,講的便是鼠殼草。








洗凈鼠殼草,用沸水燙熟,除去澀味。瀝干後研磨攪碎,用文火慢慢烹熬成漿汁,再和上糯米粉,不斷揉捏,形成青色的糰子。





 甜餡兒的

鼠殼粿還會加入一些別的內容




鼠殼粿通常是甜餡。將豆沙、芝麻、花生、切碎的糖冬瓜攪勻,裹入青糰子中。同樣再用雕刻花紋的木質桃模粿印按壓出粿胚形狀。最後一道工序,選用干芭蕉葉做粿墊。




這一細節恰恰體現了潮汕人做粿的匠心獨運

——芭蕉葉可讓粿與粿相疊時不會粘黏一起,鼠殼粿也會附上芭蕉的芳香。








鼠殼粿同紅桃粿一般,可煎炸,亦可蒸炊。




別看鼠殼粿長得烏黑,便懷疑它的味道甘苦。所謂

「粿」不可貌相

,蒸炊好的鼠殼粿粿皮韌性十足,輕咬一口,粿餡的豆沙慢慢流溢而出。粿皮帶有絲絲植物的清香,與甜度適中的豆沙、芝麻相融一道,讓你知道什麼叫做「食而不忘」。



水粿,校門口的記憶









最富有「校園情懷」的粿,當之無愧應是水粿。




還記得,每當放學之時,就會有一位帶著斗笠,身穿白衣的阿伯,推著小車沿街叫賣著水粿。一元10個粿,插上兩三支牙籤便可以吃。








水粿的美味與否,重在醬料。




潮州古法

,一般用當地特產的大白菜,腌製成菜脯。切成碎粒後放入油中加熱。將出味的菜脯粒填充至小碗狀的白粿中,最後澆灌上甜漿。微鹹的菜脯粒碰撞上微甜的漿汁,並在韌嫩有嚼勁的粿的相伴下,形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情。



梔粿,苦盡甜來









五月梔子花開,沁香四溢,滿腹清芳。端午前後的梔子花開正當時,在善於烹食的潮汕人看來,

又是一味美味的天然食材




用梔子做成的梔粿,是端午時節潮汕人祭祖遙寄屈原、品龍舟賽時的傳統時令粿品。








《潮汕百草良方》也早有記載,潮民在濕熱交加的五月食用梔粿可利濕利尿,清熱助食。




梔粿製作工序並不複雜,將採摘下的梔子洗凈搗碎,開水浸泡濾渣,泡出黃色汁液。與糯米漿搓勻,直至濃稠。在通風處靜置一夜後,倒入用白帕包裹著的蒸盆中,蒸熟。




蒸熟後放涼,即可食用。吃的時候,還要用紗線牽拉,將梔粿截成小片,蘸著白砂糖。甘苦的梔子味與微甜的白糖、糯米香,是

潮汕五月節的滋味







 2 


「粿」中含有思念的味道








在北方,祭祖多以麵食為貢品。而潮汕地區,卻是以「粿」來為先祖神靈獻上人間的敬意。




粿,寄託了人們的思念先祖之情,也寄託了海外潮汕人思念家鄉之情。









我曾深入曼谷唐人街,

一瞬間猶如回到了潮汕的市場

,各式粿品擺放叫賣,白髮的耄耋老人操著鄉音聊著天,有說有笑。唯一不同的,不過是粿品的旁邊多了泰文的標籤。




這其中又有難以言盡的心酸過往。上世紀初,許多潮汕先民迫於生計,乘紅頭船從樟林海港出發,背井離鄉,過番下南洋當勞工。他們也將美食延播到南洋各地所到之處。

先民臨走之時,家中婦女大多會蒸熟一籠粿為他們隨身攜帶。

粿不易變質,可長放。粿中包有米飯,亦能充饑,以度過船上漫漫長時。








無可奈何舂甜粿。小小的一個粿品,聯結了思鄉情、親情、愛情......

早已不單單是滿足口腹的精美食物了。




李穎


編輯

醬子、逸驍


圖編

砰砰


本文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網路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昆明的房頂上蹲了只2000歲的貓!
泉州 | 最後的三輪車夫。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