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後的累世情深

千年後的累世情深

煙花易冷

跨時代

周杰倫

00:00/

明刻本《洛陽伽藍記》

歷史上的佛教盛行大抵都伴隨著禮樂廢弛兵火戰亂的社會動蕩,在政權的更迭與不止的殺戮中,黔首百姓在現世尋求不到處事心安之所,而佛教所引導信眾了解苦樂真諦,因果報應與世事輪迴,給予其精神上的慰藉,因此佛教盛行乃當時得令。南北朝時期佛教迎來首次繁榮時期,曾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可以窺得其景之盛。

時至隋唐時期,《華嚴經》的翻譯以及弘揚,是顯教修行在中國達到最高峰的標誌,諸如六祖慧能等高僧大德也出現在此時期,同時佛教也為當權者與社會思想的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物極必反是永恆規律,在佛教的影響到達社會頂峰的時候,僧侶地主和世俗地主間日益突出的經濟利益矛盾也到達了不可調和的頂端。歷史上三次滅佛運動,幾近將佛教毀於殆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娑婆世間一切因緣而生、因緣而作。

《北魏孝文帝禮佛圖》

我曾經到過洛陽兩次,初見於五年前,在洛陽短暫停留一日,與賈可叔叔和小膽君匆匆遊覽龍門石窟便離開。想像中的洛陽依舊是盛唐時期那個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十三朝古都,從上古時期的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到東周平王遷都洛陽,直至漢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洛陽自古被譽為天下之中。其氣度絕非其他城市可以相比。

拍攝於天子駕六博物館

佛法教義本為無形,而伽藍殿堂確實事實可見。我們雖不得教義精髓,卻可以遍觀佛寺與佛像。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四:「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南。帝夢金神,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像焉。時白馬負經而來,因以為名。」東魏遷都鄴城十餘年後,撫軍司馬楊炫之重遊洛陽,追記劫前城郊佛寺之盛。因有洛陽伽藍記一書。

拍攝於白馬寺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白馬馱經而來,明帝下令在洛陽城雍關之西修建寺廟,以供奉中國第一部漢語佛經《四十二章經》以及釋迦摩尼立像。寺院名曰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雖然始建於漢代,但幾次毀於兵燹,現存建築大多都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佛教寺院最初以塔為中心的形制也與現在以佛殿為中心供奉神像的形制大相徑庭。

洛陽永寧寺塔復原圖

曾幾何時,那高風永夜中,也曾聞聽那寶鐸和鳴,那鏗鏘之聲也曾飄揚遠方。洛陽曾有一座木塔。相傳為北魏胡太后所建。據《洛陽伽藍記》記載永寧寺中「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如果存世這座百餘米的高塔比現存最高的應縣佛宮寺釋迦塔要高將近兩倍。

永寧寺遺址平面圖

永熙三年(534)因雷電毀於火災,據聞大火在永寧寺塔上蔓延了三個月,一年之後,它的廢墟仍有煙氣冒起。隨著大火中轟然倒塌,那高聳入雲的木塔也只是成為了當時人們心中的標誌。

歲月流轉,他的高度早已經成為書中難以辨別真偽的神話。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田野考古對永寧寺遺址的發現,永寧寺塔才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中。可是滄海桑田,距離他曾經輝煌之日,已過去了1500餘年。

塑像殘缺的微笑

當然,這場大火帶走的不僅是這座塔,還有北魏曾經的繁華。兩個月後,北魏分裂,孝武帝倉皇出逃,投奔關中地區的宇文泰。另一權臣高歡令立新皇帝,遷都鄴城。洛陽盛景,從此沒落。

從平城到洛陽,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從此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長達400年之久。在佛法傳入中國之前,佛造像藝術已由絲綢之路對中國西北地區的藝術形式所有影響,尤其是來自印度的犍陀羅文化。在石窟中也經常可見犍陀羅文化符號。

盧舍那大佛的微笑,笑望千年滄桑。猶如東方蒙娜麗莎般神秘優雅。唐咸亨三年,武則天曾捐「脂粉錢兩萬貫」來資助奉先寺盧舍那大佛開鑿工程,並在竣工之日,擺駕龍門親自參加盧舍那大佛的開光儀式。

於我而言,洛陽之伽藍承載了中國千年歷史與佛教史,千年來的社會文化以及藝術的變革,皆在洛陽這座成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千年後累世情深 還有誰在等

而青史豈能不真 魏書洛陽城

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

是我們

很多人都被《煙花易冷》中那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所打動,以為洛陽伽藍記中記載的就是那繾綣深情,不過事實很可惜,並不如所有人想像的這樣。

公元493年,原為南朝齊臣子的王肅化裝成「道人」叛逃到北魏,孝文帝問了挽留人才,將陳留公主許配給他。可是王肅在南齊時早已婚娶,只是他北逃時沒來得及帶上妻子兒女。其妻千里尋夫,歷盡九死一生穿越兩朝邊境,卻發現王肅已成他人之夫。謝氏寫詩贈王肅,用「絲」來暗喻「思」,希望丈夫能憶起昔日夫妻恩情。

「本為箔上蠶,今作絡上絲。得絡逐勝去,頗憶纏綿時。」

王肅「甚有愧謝之色」,新夫人陳留公主替他答到,「針是貫線物,目中常紝絲。得帛縫新去,何能衲故時!」當然,或許當年國破家亡寄人籬下的王生有難以言表的苦衷。因為愧疚,於是,建正覺寺讓髮妻居往。 旋即,其妻出家,自此,死生不復相見。

那年的洛陽,正覺伽藍中,不知謝氏聽了多少場雨。至於永恆,沒有任何人得到。北魏公主與王肅成婚後的第二年,王生就病故了。拆散了別人幸福的她,依舊也沒得到自己的幸福。煙花易冷,人事易分,每讀書至此,心中不禁惻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字入口 的精彩文章:

TAG:拾字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