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LV博物館的MoMA展看什麼

去LV博物館的MoMA展看什麼

酒一般的夕陽

詩一般的落霞

Rebirth Of Cool

 Optical Axis

DJ Cam Quartet 

00:00/04:18

路易威登基金會將在弗蘭克·蓋里設計的世界知名建築師基金會所在地進行一場精彩展覽,展品均為MoMA舉世無匹的藏品,包括200餘件聞名於世的大師之作。

展覽自2017年10月11日持續到2018年3月5日,涵蓋現代藝術誕生初期的藝術作品、美國抽象派作品、波普藝術作品、極簡主義作品以及最貼近當下的作品。

通過今天的MoMA,我們看到儘可能完整而包容的現代藝術誕生和發展歷程,策展團隊精心挑選了20-21世紀藝術史上卓越而經典的大師傑作,囊括了從現代藝術的誕生到美國抽象表現派作品、波普藝術作品、極簡主義作品到當下的多媒體藝術。

作品依時間順序自下而上陳列在路易威登基金會的四層展廳,以「最初的MoMA」開啟展覽的篇章,以最新的收藏品在展館頂層划上句尾。

1929-1939 一個全新的博物館

底層2個展廳,首先介紹了幾幅與MoMA的歷史聯繫緊密的作品,它們構成了從「最初的MoMA」到如今的幾個關鍵點。從現代藝術誕生的源頭塞尚、畢加索的油畫,到北美戰後時期的攝影和影像作品代表。

Edward Hopper - House by the Railroad. 1925

《鐵道旁的房屋》成為了美國藝術的經典之作,也是霍普一系列荒涼都會畫作的開始。他以疏離、淡漠的筆調,描繪著美國的現代生活。

現代主義的源頭

第二間展廳詳細介紹歐洲開創現代主義的各種流派代表

Pablo Picasso - Jeune Gar?onau cheval,1906

1905年,畢加索遇見了年輕的模特兒費爾南德·奧利弗並相戀,因而開創了主要使用暖色調的橙色和粉色作畫的玫瑰時期,一改藍色時期的憂鬱。《牽馬的男孩》是畢加索玫瑰時期最後的代表作。自此,畢加索開立體派之先河,從默默無聞的窮畫家變為現代藝術史上的領軍人。

Marcel Duchamp - Bicycle Wheel, 1913

《自行車輪圈》是杜尚第一件現成物品藝術,提出了一系列有關藝術創作的根本問題,即藝術的定義問題:藝術的產生所需要的僅僅是選擇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物品而已。對後來的藝術家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杜尚的另一件現成物品藝術《噴泉》極大地衝擊了公眾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要知道,並不是隨便的一個藝術家就敢將小便池放到展覽館中展覽的。

Gustav Klimt - L"Espoir 1907-1908

象徵主義代表克利姆特,特殊的裝飾花紋常圍繞著性,愛,生與死等主題。而他創作的長達34米的《貝多芬橫飾帶》,堪稱是對貝多芬「第9交響曲」最精闢美妙的詮釋。該作品陳列在分離派展覽館 地下一層的一間新建的房間里,以供遊客參觀。這34米的作品闡述了從生至死這曲精彩的命運交響曲。

Sergei Eisenstein - Walt Disney

本次MoMA展覽中,我覺得最有趣的一個部分就是華特迪士尼早期的黑白米老鼠動畫的輪放。作為第五藝術,這部大部分遊覽者童年時期都觀看過的動畫影片,在眾多藝術展品中,顯得極具生活感。

美國抽象主義

在1939 - 1960年間,這些抽象表現主義作品讓我們見證了現代性由歐洲走向美國。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以其「點滴法」和「飛濺法」著稱,他對那些紛繁複雜的線條和顏色漸退的深度總有超常的控制力。而這種抽象藝術作品也常常會造成遊覽者的困惑。

他把巨大的畫布平鋪於地面,用鑽有小孔的盒、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其創作不作事先規劃,作畫沒有固定位置,喜歡在畫布四周隨意走動,以反覆的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難辨、線條錯亂的網,人稱「行動繪畫」。

Jackson Pollock - The She-Wolf 1943

Jackson Pollock - Echo No. 25 1951

1940年代,紐曼在樹立起個人風格之前始終受到超現實主義流派的影響。之後,他開始將畫布上大面積的色塊用細長的線分割開來,這些線也被他稱之為「拉鏈」。

「拉鏈」定義了他畫面中的空間結構,並且在構圖上同時起到了分割和聚合的作用。

然而他這些線可不是簡簡單單就畫出來的,也不是簡簡單單地賣到了一億美元。

Barnett Newman - Onement III 1949

極簡主義與波普藝術

美國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的經典作品《兩個貓王》和《金寶湯罐頭》。利用流行文化作為創作主題,帶領著波普藝術榮登大雅之堂,打入主流的藝術運動。

《金寶湯罐頭》上印了各式各樣的罐頭,有牛肉湯罐頭,番茄湯罐頭,蔬菜湯罐頭,胡椒湯罐頭,洋蔥湯罐頭,雞肉湯罐頭......

Andy Warhol - Double Elvis 1963

Andy Warhol- Campbell"s Soup Can 1962

藝術與藝術家在社會中的角色

二樓進入了60年代末期之後,在動蕩的政治社會背景和新技術發展下,藝術家開始探尋自己的角色,質疑圖像和身份問題,使用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Felix GonzalesTorres - Untitled」(USA Today)- 1990

觀眾可以隨意取食托雷斯的「糖果」,這堆「藝術品」可以不斷被消耗,被揮霍,也會被不斷補充。藝術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傳播性,被帶到各樣場所——工作室,商店,家庭,浴室等任意場所。傳播,循環,再生。

這堆在角落的糖果讓我想起藝術史課上老師講的一件趣事。

這些藝術家「隨意」堆放的藝術品,在最初展覽的時候被場地清潔工視為垃圾,掃出門外。這可說明了這些「藝術品」剛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在大眾的眼中並不能被認為是真正的藝術品。而且我相信,直至今日,一定還有人覺得這是清潔工沒有盡職而留下的「垃圾」。

21世紀新技術 MoMA新收藏

Roman Ondak - Measuring the Universe 2007

斯洛伐克藝術家歐達科的互動作品「測量宇宙」,邀請來訪者背靠白牆,在身高位置上標註姓名和日期,9萬位來訪者一同參與,便成為一個特具視覺衝擊的資料庫。

這是一幅可成長的藝術作品,它隨著來訪者的到來而每日成長。在展覽結束之後,它是時間與空間的延伸,既記錄了成千上萬的來訪者,更是記錄了這個空間成長的軌跡。

而在這個作品中,每個人就好像宇宙里一小顆行星,近看是獨特的存在,遠看又是整個銀河的其中一員。

Janet Cardiff – Forty Part Motet 2001

展覽結束於加拿大藝術家詹尼特·卡迪夫的一件聲音裝置作品。她錄音了一個合唱團的演唱,但是不一般的是,她分別錄製了每一個人的聲音,最後也一對一地,用40個站立的音箱去播放。觀眾可以單獨走進某個音箱去聽合唱的不同聲音,也可以在在中間感受整個音樂。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對聲音的感受也起了變化。

當你邁入這個空間的時候,你不禁被這宛如教堂一般肅靜的氣氛所打動,不由自主地放輕腳步,連呼吸都輕了,生怕打破這空間的美好。有人坐在地上打坐,有人閉上眼睛在空間中移動,慢慢感受這特殊的藝術作品。

卡迪夫相信,聲音藝術和雕塑一樣可以充滿空間,打動人心。

不知道大家看了這期的MoMA站,是不是對巴黎的文藝生活又多了一些了解呢?

想和我一起去看展的小夥伴請持續關注我的更新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門牌伍零壹 的精彩文章:

TAG:門牌伍零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