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魔頭扎哈:每座建築都是我的紀念碑

女魔頭扎哈:每座建築都是我的紀念碑

· 背景音樂:Nicolas Errèra - Generique

△ 扎哈·哈迪德登上Harper"s Bazaar

2000年12月刊

攝影Philip Sinden

伊拉克裔英國籍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無疑是建築界的大名人,她帶領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在三十多年來為大約五十個國家設計過近千個項目。

△ 1983年香港The PeakLeisure Club設計手稿,這是扎哈第一次獲得國際性獎項的作品,但從未實現

? Zaha Hadid Architects

△ 亞塞拜然共和國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攝影Hélène Binet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欣賞她的設計,有同行認為她的作品是一艘塞滿意識形態的空船,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批評她的設計違背了建築的傳統邏輯。當然,也有人稱她為曲線女王,紐約時報大讚她將建築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 德國萊茵河畔魏爾維特拉消防站

△ 義大利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

無論如何,這些評價都不約而同地承認了扎哈的獨一無二,正如她的導師、當代建築教父雷姆·庫哈斯所說,她是行走在自己的獨特軌道上的一顆行星。

△ 攝影Garry Weaser

不管是在德國還是在義大利,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韓國,你都能一眼認出來,哦,那就是扎哈的作品。

△ 韓國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

攝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

△ 北京望京SOHO

這些蜿蜒盤桓於現代城市的流線型體積,讓世界各地的建築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讓扎哈在這個長期被男性徵服的建築領域留下了屬於她的獨特記號。

GIF

△ 奧地利伯吉瑟爾滑雪台,

攝影Hélène Binet

△ 英國格拉斯哥河岸運輸博物館

有趣的是,扎哈在談論她的設計時,很少使用「空間」這個詞,她更喜歡「能量」和「場域」這樣的辭彙。這完全符合天蠍座的神秘主義,她追求的,不僅是創造性的外觀,也是一種內在的靈魂。

△ 扎哈·哈迪德在倫敦家中,

攝影Miles Aldridge

另一個備受爭議的項目當屬2020年東京奧運會體育場,扎哈的設計方案往往因高額預算遭人詬病,同樣因為預算問題,主辦方最終放棄了那個預計20億美元的設計方案,但扎哈的事務所堅持立場,還特地修改了設計方案,降低了建造成本,不過最終她的方案還是被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取代了。

△ 攝影Sebastian Boettcher

(透露一下女魔頭的口紅色號 Tom Ford Bruised Plum)

△ 扎哈·哈迪德童年照片

此外,扎哈從小對時裝感興趣,經常自己動手改造衣服。在70年代,她搬到倫敦念書那段時間,受到朋克文化的影響,她甚至直接用一塊布把自己包起來,用別針或者訂書機固定,就這麼當成衣服來穿。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扎哈總愛穿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設計的衣服,老佛爺卡爾·拉格斐還曾邀她為Chanel設計移動美術館,並在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辦2016早春大秀。

△ 扎哈·哈迪德與卡爾·拉格斐

△ Chanel移動美術館

扎哈一生沒有結婚和孩子,她否認自己是因為工作而放棄了家庭生活,她堅稱,「只要我想,我肯定可以做到。」

△ 扎哈·哈迪德(1950—2016)

2016年3月31日,世界失去了這位傑出的女性建築師,但這些別具一格的建築、前所未見的設計將永遠被世人銘記,扎哈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極具代表性的建築設計師。

相 關 展 訊

永恆的流動:扎哈·哈迪德x跨界

2018年03月23日- 07月22日

上海市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昊設計中心

全價80元/張,半價40元/張

此次展覽將聚焦哈迪德跨界領域創作,除了昊設計中心所收藏的限量家居與裝置將首次亮相之外,展覽協辦方扎哈·哈迪德設計事務所(ZHD, London)亦將帶來2018年最新的跨界成果。展覽名「永恆的流動」源於哈迪德創作的內核:曲線。哈迪德歷來「反對直角」,以提倡空間的融合與流動而聞名,由此創造諸多建築經典。

【點擊以下文字,回顧往期】

GIF

藝述紀 - 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

時間:常設展

地址:VART在線博物館 | VART APP

票價:1-2期免費,其餘向VIP會員開放

(共20期)

VART計劃以《藝述紀》為起步

在2018年推出100場線上展覽

2018年上半年的50場線上展覽季將不日推出

敬 請 關 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ART 的精彩文章:

她不是收藏家,她就是一座美術館

TAG:V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