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武禹襄「太極拳論要解」註解,一層拳一層理,看明白了就可以提高!

武禹襄「太極拳論要解」註解,一層拳一層理,看明白了就可以提高!

太極拳論要解

解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題名解】

這是對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練、用要點之解說,一共分了八條內容,前六條主要是建體、至用的練法之內容;後兩條主要是解用法基本法則的。就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的一點子黏走相生,化打合一之具體攻防技法沒有解說到,是為一點遺憾!

【註解】

解曰:先在心,後在身:修鍊太極拳術攻防之道,不外建體、至用兩項內容,不管是建體,還是至用,修鍊的基本法則就是現在心裡清楚明白,然後身體如法做的準確。也就是說,先要明白拳理,才有身體正確地作出來。

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這就須要形體松靜、尤其是腹部空松,才能氣斂入骨,放之皮毛,而達到神之舒展,形體安靜,才能聽探之良知清明,順化之良能透徹。這就須要平時修鍊時刻刻存心於此境界中,不能馬虎行事。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必須牢記:一動渾身內外無有不動,六進法的內容;一靜無有不靜,防守有序之謂也。形體雖靜而神意聽探無時不動;形體雖動而無時不是安靜的聽探之狀態。

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內功四經·內功經》中說:「提頜以正頭,貼背以轉斗松肩以出勁」。說得就是氣貼背的背發勁的作用及其功能。氣斂入骨,論的是氣由肩背降至腰,謂之合;由 腰升至肩背謂之開的升降之勢而說的。外形要靜,不能妄動之謂也。這就是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精義。只有如此而動靜,才能聽探的清晰,順化的明白,黏走相生 無誤,化打合一乃成易事。此乃是功夫!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勁意在足踝的運行步法,才能如貓行之輕靈運勁節節貫串,謂之如抽絲。全身之意在蓄神,神者,神氣也。就是心之所在力隨往的意思。不在氣,有兩解:一是不在內氣的運行上,而在神意所到之處;二是不在血氣上。如在內氣如何運行上,或血氣的運用上,都會出現澀滯遲重的病拳狀態了。此論是指血氣而言的。

、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崇尚血氣者必定出現形阻力閉的現象,故而所出之拳勢反倒無力;而養真元之氣者的拳勢卻純剛,純剛者去力無阻。氣在周身運行旋轉滾動不停,其象如車輪;腰乃內氣升降之樞紐,故曰如軸。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雙方比武較技,本是以聽探用順化,故不先人而動,是謂彼不動,己不動。然聽探之靈明者者,審視有先之明,知其未發之招,悉其將發之意。故而彼微動,己以先動矣!貫徹的是以靜制動的法則。如果彼不動,則我招其動,待其動時在順勢以制之,則亦能勝之。

、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這是描寫氣、意拳懂勁攻防功夫中期之「黏走」功夫階段的勁勢之景象的。如若到了氣、意拳懂勁攻防功夫功成期之「皮打抖彈震死牛」功夫階段的勁勢,就是皮囊勁的鼓盪法式了。也就不會如此的描述了,這樣的論述是為了出習拳者著想而成文的。

加入太極養生堂公眾號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初學太極拳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幫助你少走彎路!
你認為練習太極拳必須要實戰嗎?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