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春季兒童高發傳染病,小心偷襲你家寶寶哦!

警惕春季兒童高發傳染病,小心偷襲你家寶寶哦!

昨日,疾控中心發布健康警示,春分之後,氣溫逐漸回升,根據往年兒童傳染病發病統計,該中心提醒家長要注意流行性腦膜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春季兒童高發傳染病。

兒童運動館、兒童游泳館、兒童遊樂場、早教中心……,這幾天在入口處都張貼了一張溫馨提示:近期兒童傳染疾病高發,請患有……小朋友禁止入園。

由於天氣多變,時暖時寒,氣候仍然寒冷、乾燥,特別是在北方,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當春季來臨時,氣溫轉暖,人體內環境很難一下子與外界環境相適應。兒童由於正處於生長階段,各個器官的發育尚不完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威脅著兒童的健康。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不可能傳播。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春季寶寶容易被哪些傳染病感染?

在春季,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手足口病等。國醫堂帶各位家長 一一了解。

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流感比較典型的癥狀有高燒、頭痛、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疲倦無力等,這些癥狀普通感冒也有,但普通感冒很少會出現全身癥狀,像周身酸痛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流感發燒比普通感冒要高,一般以高燒為主,所謂高燒指的是38.5—39度甚至到40度,高燒可以導致孩子脫水、驚厥等。有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拉肚子等。

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化膿性腦膜炎,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具有發病急、變化多、傳播快、流行廣的特點,傳染性較強。

此病主要分為普通型流腦和暴髮型流腦兩種類型。

普通型流腦的發病初期通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患兒常有驟起高熱、頭痛、頸項痛、嘔吐等癥狀,還有一部分患兒可於發病後的3-4日內出現口角周圍皰疹、頸項強直和角弓反張等癥狀,但大多數的患兒在起病的數小時內可在皮膚及其黏膜上出現瘀點、瘀斑。有的患兒會在皮膚上出現暗紅色或紫紅色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斑丘疹,而且這種丘疹多數壓之不褪色。

暴髮型流腦通常起病急,患兒多有高熱、頭痛、精神極度萎靡、意識障礙、驚厥、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四肢發涼、呼吸急促、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等癥狀,並可出現全身瘀點、瘀斑,甚至發生皮下出血或壞死。有的患兒還可出現躁動不安、血壓升高、瞳孔忽大忽小、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以及呼吸不規則等癥狀。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和接觸傳播,早春容易流行。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潛伏期是10至21天。該病起病急,很多幼兒開始發病時即出現皮膚丘疹,但稍大一點的兒童在發病初期則常有發熱癥狀,體溫可高達39-40攝氏度。生水痘過程中,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複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有時孩子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細菌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水痘的癥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此病較常見的併發症是繼發性細菌感染,如膿皰瘡、蜂窩組織炎等,也有一部分患兒會並發心肌炎、腎炎、關節炎等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3-15歲的兒童。患兒在發病初期常有發熱、倦怠、肌肉酸痛、食慾減退、嘔吐、頭痛、結膜炎、咽炎等癥狀,但大多數該病患兒的早期典型癥狀是腮腺(耳下部)腫脹、疼痛。該病患兒一般是兩側腮腺同時腫脹,但也有的患兒是先出現一側腮腺腫大,1~2日後才出現另一側腮腺腫大。

腫脹的腮腺灼熱、疼痛明顯,患兒張口或咀嚼食物時疼痛加重。這種腫脹以耳垂為中心逐漸向周圍蔓延,於2-3日內達到高峰,4-5日後開始減退直至完全消失。整個病程約需1~2周的時間。此病患者有的可並發腦膜腦炎與睾丸炎。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典型的臨床癥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幹、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至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佔90%)。

手足口病

春季是好發季節,起病一般較急,患兒常有發熱,體溫38至40攝氏度,熱程多為4至7天。病初部分患兒多伴有流涕、咽痛、厭食、嘔吐、腹瀉等癥狀。病後不久在患兒手足遠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現紅色小丘疹,並迅速轉為小皰疹,直徑2-4mm,如米粒大小,呈圓形、橢圓形,周圍有紅暈。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口腔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齶、咽、扁桃體等處,並很快變成小潰瘍,患兒流涎(流口水)吃東西時痛,甚至影響進食。

風疹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接觸傳染。潛伏期為14至21天,發病初期有輕微的全身不適、發熱、咽痛、流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體溫一般不太高,發熱的第一二天身上出現皮疹。始於面部、頸部、耳後,並迅速布滿軀幹皮膚,呈淡紅色斑血疹,直徑2至3毫米,一般治療持續2至3天後即逐漸消退,俗稱「三日疹」。隨著皮疹的消退,全身癥狀也相應減輕或消失,風疹系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在發病期間一定注意讓孩子休息以及必要的對症處理。為了減少幼兒的患病率,建議家長周六日盡量不要帶幼兒到公共場合去。

猩紅熱

猩紅熱為主要由A組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表現為發熱、咽痛、頭痛、噁心、嘔吐等癥狀。一般發熱24小時內出現皮疹,開始於耳後,頸部,上胸部,一日內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鮮紅色,針頭大小,有些像「雞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壓時,可使紅暈暫時消退,受壓處皮膚蒼白,經十餘秒鐘後,皮膚又恢復呈猩紅色,面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唇周圍及鼻尖則顯得蒼白,舌乳頭紅腫。猩紅熱的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可經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少年多發。

預防傳染性疾病需做到以下幾點:

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

要注意飯前便後勤洗手、多喝水,勤漱口,不要用臟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出門在外要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避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補充營養

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增強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加強鍛煉,提高體質

除了通過飲食調理補充營養外,也要加強體育鍛煉,可以適當帶寶寶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預防接種

對於年幼的兒童或者抵抗力差的人,可以接種某些疫苗,使身體產生病毒抗體,避免病毒感染。

國醫堂(北京)小兒推拿醫院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國醫堂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兒推拿體現了自然、健康的育兒方式,符合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不打針、不吃藥解決孩子常見、易發疾病,避免濫用抗生素及過度醫療,滿足家長對兒童健康的要求。

很多家長都開始信任和採用純綠色療法:小兒推拿,已成為國際兒童保健、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每年能節省大量往返醫院的時間、金錢、精力,還能親手給寶寶一個健康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寶寶有一個健康的生活規律
這是梵高:一個「愛撒嬌」的寶寶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