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齡前的寶寶成長當父母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2

學齡前的寶寶成長當父母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2

學齡前的寶寶會在悄然中長大,一不留神他就已經長成大高個,而此時也就意味著孩子即將離開自己,過上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多留意他的成長信息,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要多關心他。

家長不可以做什麼:不要成為阻力。因為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自己一個人不行,所以什麼都要摻和進去,其實這麼做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多給孩子機會去嘗試做每一件新事情,給孩子多點發展的空間,有利於孩子更好的學習發展。不需要再一手包辦,只會一手包辦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而且往往會早就出來無能的孩子,因此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吧。不要打擾孩子,他喜歡一個人玩玩具也好,喜歡一個人畫畫也好,這是他的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階段,家長打擾孩子正常的生活,對孩子反而是不利的。

孩子長大的表現: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脾氣,經常會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沒有心機,所以他們的開心和不開心都會直接表達出來的。孩子開始自己自己玩,不再是個粘人的娃娃了。有些孩子長大了點後,就喜歡自己在一個角落裡,一個空間里玩自己的玩具,這是他們成長的一個信號。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不再喜歡什麼都聽大人說的,反之還有可能希望大人多聽聽自己的意見,並希望可以得到大人的認可。孩子開始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點小大人的樣子了。孩子有了自理能力,喜歡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不要過分摻和,只要給孩子點時間,給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孩子就可以做得很好的。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環節,卻往往因為父母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思維和考慮問題,沒有尊重孩子的思維和權益,最後導致親子關係的不融洽。父母們可否知道,孩子們渴望被接納的迫切心理呢?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忽略掉了最關鍵的部分。

渴望父母支持理解: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求知和好奇的世界,他們的好奇心理不只是把魚缸里的小魚抓出來放在貓咪的眼前,也不只是把毛毛蟲帶回家裡來,因為他們想知道蝴蝶是怎麼長出翅膀來飛起來的。而父母們扮演了什麼樣子的角色呢?他們會把孩子大大的指責一翻 ,然後把毛毛蟲無情地踩死。孩子希望父母們能跟他們一起觀察螞蟻搬家,一起去捉小蟲子,父母樣卻從來都不願意這樣子做。

渴望平等交流溝通:在孩子與父母們的交流當中,父母們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站姿,而孩子只能是仰望父母們說出自己此刻的想法或是要求。父母們可知道,孩子為什麼總是想快點長大,因為他們不想仰望父母和你們說話,這樣子的感覺真的很不好。父母們可有想過,要站在孩子的高度蹲下身來用眼睛看著孩子說話,這樣子的溝通方式會令孩子覺得特別地溫暖,有安全感。

渴望被父母們尊重: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家庭里孩子只是一個家庭的附屬品,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孩子是沒有發言權的。甚至有「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的家規家訓。其實父母們這樣子做就等於否定了孩子是這個家庭的家庭人員,他們也就沒有被父母所尊重,失去了自己的發言權和選擇權。孩子們每天生活在這樣子的家庭環境當中,他們的內心天天在吶喊,他們要民主,他們要自由,他們渴望被父母們尊重。

渴望父母接納肯定:很多孩子為了得到父母們的接納和肯定,他們默默練習某一項父母們喜歡的特長,天天爭取最乖的表現,只是想在父母回家時多陪伴他們,或是有一次和父母一起放風箏的機會。父母們請多看一看您下方的孩子,請多一點愛他們,多一點時間陪伴他們。他們是你們生命的延續,也是你們靈魂的擁有者。不要讓越來越走遠的親子感情無法升溫,也不要讓孩子永遠把你當成一個遙不可及的「長者」,你們是孩子們最親最愛的父母。 對周圍事物的未知使很多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懼感,這是很正常的。但是當恐懼感影響到孩子成長或者生活時,父母就要注意起來,並且及時緩解他們的恐懼。那麼,哪些方法可以緩解孩子的恐懼感呢?

嘗試角色扮演:如果孩子害怕見到醫生,那麼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告訴孩子在醫務室可能會發生的事或許 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不要不在乎孩子的恐懼:可能孩子面對自己恐懼的東西時看起來有點可笑,但是這卻是很真實的。告訴孩 子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我知道這隻狗狗可能嚇到你了,我們一起走過去好不好?」這可能會更加讓孩 子感到安全。

不要分享你的恐懼:當孩子看到你被蜘蛛嚇得渾身冒汗時,他可能也會感到害怕這些東西,因此,至少嘗 試克服自己的恐懼。

一起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害怕黑暗,晚上在孩子的房間里開一盞溫和的夜燈或是放一個門衛(心愛的玩具 動物)、怪物噴霧等一些可以在心理上安慰孩子的東西或是話語。通過慢慢的嘗試,你和孩子會發現什麼 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感。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眾人面前表現得很有禮貌和教養,這需要家長和孩子付出辛苦去做。教孩子禮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漫長而辛苦。如果你能夠在生活中做好榜樣並且擁有耐心,那麼他們最終會很好地學習禮儀的。

年齡在3到5歲的孩子這是教孩子學習禮儀的最好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一些平常的規矩,並且喜愛學習一些新的能力來取悅你。

強調比較禮貌的句子。隨著孩子的長大,介紹一些像「打擾一下」、「不客氣」等類型的句子。

正確的改變一些事。例如,如果你的孩子說「給我一杯水。」,你可以說,「能夠請你給我一杯水嗎?」並且要求孩子重複一 遍。你將要在不同的場合做這件事很多次,而這是必須的。

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分享。可能這也很難,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如果你的孩子試圖搶別的孩子的玩具,你要說,「沒有 經過別人允許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你認為別人會怎麼想你呢?」。

教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讓他們有幫助家人的概念。另外,教孩子一些基本的電話禮儀。

吃飯時要能夠在餐桌邊坐15到20分鐘。

當想要什麼東西時要說請。吃東西時要用餐具,除非吃可以用手吃的東西時才能用手。

不要隨便評論食物不好,如果你不想吃哪一樣食物,只需要說:「謝謝,不用了。」記得閉著嘴巴嚼食物。

有好的坐姿,不要把胳膊放到桌子上。離開的時候要說一下。

在室內和室外的說話聲音——告訴孩子在哪裡能夠大聲說話,哪裡不能大聲說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輔食要不要加鹽,這三點或許能解答你的疑問
寶寶營養達標了沒?看這個就知道,馮婷催乳!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