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陵地域文化拾遺》之伍子胥魂牽千棵柳

《銅陵地域文化拾遺》之伍子胥魂牽千棵柳

胥壩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地方。近年來,我多次造訪過,結識了許多當地才俊,通過訪談,吸收了許多地方文化的營養。

胥壩鄉位於長江中下游,上接楚尾,下領吳頭,乃萬里長江第一大洲。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盛產棉花、油菜籽、大豆、玉米等,是享譽江南的魚米之鄉。全鄉由安平、文沙、鐵貓、紫沙四個沙洲組成,面積約112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人,含16個行政村。胥壩鄉四面波濤滾滾,兩岸楊柳依依,是挺立於大江之中的寶洲。古時,胥壩曾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江中商埠,千帆競渡,許多商家巨賈雲集於此,交易商品,上溯武漢,下沿南京,帆來船往,把鄉村豐厚的物產運往城市,把城市優秀的文化輸入農村。

在同他們的交往中,了解到胥壩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特別是柳春先生,他向我作了詳細的介紹,他說胥壩得名與伍子胥有關。

1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政治家、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今湖北老河口)人。公元前522年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因受少傅費無忌的讒害,伍奢和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

少傅費無忌的讒言把太傅伍奢整倒,但想起了伍奢的兩個兒子非等閑之輩,殺害前逼迫伍奢寫信騙二子來郢。伍尚看了父字,叫上弟弟伍員,準備行禮,立即上郢都,可伍員看了父親在信的背面用血寫了「逃」字,心存疑竇,勸說哥哥不聽,遂獨自出逃吳國。在逃亡的路上,伍子胥聽說父兄被害,四處都張貼捉拿自己的告示,義憤填膺,因而在過昭關時一夜愁白了頭。因為不用化妝了,在東皋公等的幫助下,得以矇混過關,來到了吳國,投到吳公子姬光的門下。此時的姬光不甘心自己的王位由於父王寵妃的原因讓弟弟公子僚繼承了,一心想奪回王位,遂廣泛招納人才。

公子光待伍子胥為上賓,向伍子胥傾吐了自己的心事,希望能得到幫助。伍子胥為公子光出謀劃策:讓他同吳王僚搞好關係,增進兄弟情誼,盛情邀請吳王僚到家裡作客。吳王僚覺得自己繼承王位後,不少兄弟對自己有許多非議和不服,獨這位大哥對自己讚賞頗佳,感於親情,不設防地答應了公子光的邀請。一日,吳王僚踐約來到了公子光家,兄弟倆話親情,頻舉觴。正值酒酣,伍子胥暗招公子光離席,命義士專諸端西湖鯉魚進獻吳王僚。說時遲,那時快,專諸丟下魚盤,撥出藏於魚肚中的利刃,刺向了吳王僚(這就是「魚肚藏刀」的典出)。吳王僚倒在了血泊之中,專諸被衛兵剁成了肉泥,伍子胥領公子光從暗道出逃,孫武領兵攻入王宮,公子光遂成吳王闔閭。

2

闔閭當政後,對伍子胥言聽計從,命伍子胥佐政,孫武練兵,國力大增,武備強盛。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助孫武統兵攻入楚都。這時,伍子胥最想乾的一件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的陵墓。由於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陵墓竣工後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了。因而伍子胥派出的人員找了好多天都沒有找到。這時,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嚴刑拷打,通過他說出父陵的下落。伍子胥親自帶隊掘開楚平王的陵墓,拖出屍體,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止住。這就是歷史上「伍員鞭屍」的典故的由來,伍子胥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報了殺父殺兄之仇。伍子胥當年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整垮楚國,以報仇雪恨。伍子胥到了吳國,經過一番努力,成為吳王闔閭的重臣,為吳王推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攻入楚都郢。吳王闔閭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魯齊,遂成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鞭屍三百」,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柳春說:「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繼位。伍子胥又傾心輔佐夫差,使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在對近鄰越國的戰爭中,越國大敗,伍子胥建議徹滅越國,可是夫差卻笑納了范蠡進獻的美女西施,答應了越王的求和。後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吳王夫差沉緬酒色,吳國大臣收越賄賂。『美人計』 『離間計』等搞昏了夫差的頭,他聽信讒言,賜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自己了斷。伍子胥本為忠良,在死前對屬下眾人說『我死後,請將我的眼睛挖出懸於姑蘇東門上,以看越軍自此以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入皮革,投入吳江。他死後不久,吳國很快就被越國滅亡了。姑蘇人為了紀念這位忠臣,便把姑蘇城的東門改名『胥門』,投屍的吳江改名『胥江』,江邊小山建有小廟,便把小山名叫『胥山』。這些名稱沒用至今。

3

民間傳說,伍子胥生為人傑,死亦鬼雄。他自感為了報父兄之仇,投到吳國,一心為吳,最終因『伍員鞭屍』,落到個屍沉吳江的下場。伍子胥陰魂不甘,決心要魂歸故土。於是乎伍子胥的屍體從吳江漂入長江,然後尋得迴流,逆江而上,不幾日就到了天門山江面。陰魂不散的楚平王,從費無忌處得知伍子胥的陰魂屍骨要自行還故里,豈能不報掘陵挖墓,鞭屍三百的怨仇?當即下令費無忌統領陰兵,在楚國沿江設防,阻止伍子胥屍體上行。一觸天門山江面,雙方即大戰起來,就在這十天半月,不分白天黑夜,整個江面是濁浪滔天,陰風怒號,鬼哭魅嘶的。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嘎然而止了。事發後的一天,幾個漁民在這塊吳頭楚尾的無名的沙洲上發現被挖了雙眼的屍體,漁民們不知是誰,也不忍心其曝屍於荒野,就地埋葬了。為了方便其家人尋找屍骨,他們在埋葬處四周,插上了許多柳條作標識。結果,柳枝都活了,長成大樹,歷朝歷代百姓都栽柳樹,世襲相傳。地名千棵柳從此響出銅陵。

伍子胥故里的官宦、士坤、鄉親聽說他遇難後,準備將其屍骨偷偷地運回安葬,於是派出一些人到吳江打撈尋找,一直無果,不得已只能逆長江而返鄉。一日遇風泊舟沙洲內河,恰同幾個漁民共泊,閑談中,漁人講了前一陣怪異的事情:陰風濁浪沖開現在泊舟的小河,河水從東向西流,風浪平靜後發現了馬革裝入挖眼的屍體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鄉親們進一步細問,裝束相貌越說越像,於是在漁人的指點下,他們挖開了沙墳,屍身依舊,經過細緻辨認確為伍子胥無疑。原來伍子胥陰魂獨戰楚平王陰兵千軍萬馬,終因寡不敵眾,用盡最後的陰力,沖開沙洲的小河,讓屍骨擱淺於楚國的土地上。鄉親們收斂好伍子胥的屍骨,並在原處築起伍子胥的衣冠塚,裁上許多的柳樹」。此地因名衣冠村。

不知過了幾朝幾代,沙洲上住上了人,築起了壩,漸漸地一個地名千棵柳叫到今,一個村莊衣冠村住到今,一個圩口子胥圩佑到今。它的總名叫胥壩,都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來源:《銅陵地域文化拾遺》

編輯:小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銅陵發布 的精彩文章:

《銅陵地域文化拾遺》之銅陵民間待客習俗
好消息!銅陵學院成功獲批這三個新專業……

TAG:銅陵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