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二十四史》經典六則佳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二十四史》經典六則佳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一、儉為德之恭,侈為惡之大。

此話出自《周書·韋孝寬傳》,意思是:勤儉乃修養德行必須的態度;奢侈是惡行之中最嚴重的。是勸人要注重節儉,反對奢靡的。

二、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道。

這句話是《周書·鄭孝穆列傳》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清白廉潔是做官的根本,節儉是做人的基礎。


三、人生不得行胸懷,隨壽百歲猶為夭。

這句話出自《南史》,意思是: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負,即使活到一百歲,也像是死了一樣。


四、士必從微而至著,功必積小以至大。

出自《周書·蘇綽傳》,大意是:士必然都是從默默無名開始才有後來的聞名天下,功勞也是小功績慢慢積累才成為大功勞的。

五、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出自西晉《三國志·魏書》句意:與百姓共享快樂的國君,百姓必定能為國君分憂;與百姓共享安定的國君,百姓也一定能拯救國君的危難。


六、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遠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遠期,惟君子為能及矣。

出自《北齊書》,意思是:負擔重莫如身體,經歷險莫如口舌,時間長莫如年代。負重任,行險路,長期堅持,唯君子才能做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禪心佛語 的精彩文章:

王維8句禪詩,詩中有畫,以禪入詩!

TAG:蓮花禪心佛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