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話說文博 | 考古揭秘——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下)

話說文博 | 考古揭秘——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下)

原標題:話說文博 | 考古揭秘——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下)


1994年3月,大地剛解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禮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就進入了大堡子山,對被盜掘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的清理髮掘。雖然瘋狂的盜墓和當地政府野蠻的炸藥回填為考古發掘帶來了重重難題,考古人員依然經過246天的緊張工作,清理出兩座中字形大墓和一座瓦刀形車馬坑,基本探明了大堡子山中心區域的墓葬分布情況。可令人震驚的是,分別為88米、115米的兩座大墓和埋著48匹馬、12輛車的大型車馬坑,考古人員居然在裡面沒發現一件較大而完整的文物,它們被盜墓者洗劫的乾乾淨淨。戴春陽見此情景痛心地說:「發生在現代文明社會光天化日之下的盜墓醜行及其令人髮指的惡果,不能不說是歷史的恥辱和不幸。」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墓葬位置示意圖


雖然兩座中字形大墓的形制和規模透露了墓主身份的特殊性,但因沒發現可資斷代的重要文物,要準確、具體地分析認定墓主極為困難。而於此時,李學勤、韓偉、馬承源等發現的大堡子山被盜流散文物信息先後反饋了回來。有了一點資料,學者們立即研究兩座大墓的墓主和該墓地的性質。歷史信息的嚴重破壞,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大幹擾,學者們對墓主的研究結論也就極不統一,從西周時期的秦仲到春秋時期的出子,觀點多達7種。雖然如此,有一個認識卻是統一的,那就是大堡子山的這兩座大墓埋葬的是秦國建國前後的某兩位君主,大堡子山和周邊一些區域就是學術界苦苦尋求多年的秦第一陵區——西垂陵區。


秦西垂陵區墓葬位置示意圖


秦西垂陵區找著了,但已是一個傷痕纍纍的西垂陵區,秦公大墓的盜掘損毀,國寶重器的四散流失,不只給學術研究帶來重重困難,同時也使得秦西垂陵區永遠失去了完整展現她珍貴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機會和條件。


雖然如此,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依然意義重大,她對研究秦早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冶金、鑄造、禮制、陵寢制度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填補了秦早期文化研究的空缺,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陽的發祥、發展壯大直至統一全國的歷史淵源流變,得到了系統可靠的解釋,在一個重要領域內充實了華夏文明史。


1998年和2000年,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和禮縣博物館又對陵區內的圓頂山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一共發掘了四座墓和一座車馬坑,出土了一批精品青銅器,為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永興鄉圓頂山秦貴族墓葬遺址



圓頂山秦貴族墓葬遺址車馬坑發掘現場


發現了秦第一陵區「西垂陵區」,第一都城「西垂」當離此不遠,必定就在禮縣西漢水上游一帶,那它具體在哪呢?秦人在西垂活動時間長達幾百年,有十幾代秦人首領和國君都埋葬在西垂,而大堡子山只發現了兩座秦公大墓,其他先公先祖的陵墓又在哪裡?除了大堡子山,甘肅東南部還有哪些早期秦人的重要遺迹?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國家文物局、甘肅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北大學文博學院五家單位組成聯合課題組,於2004年啟動了早期秦文化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


2004年課題組首先對禮縣西漢水上游及其支流進行了詳細考古調查,新發現早期秦文化遺址38處,並發現「西山坪—鸞亭山—石溝坪」「大堡子山—圓頂山」「六八圖—費家莊」三個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繫的早期秦文化大遺址群。


在此調查基礎上,2005年鑽探和發掘了禮縣縣城附近的西山坪早期秦文化遺址,發掘發現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西周中晚期城址一座,並發掘了同時期的墓葬、夯土建築基址、馬坑等重要遺迹。西山坪城址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秦人城址,城址內發掘的2003號墓,出土有三鼎兩簋,為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秦人墓。2005年還在西山坪遺址相鄰的鸞亭山山頂發掘了西漢皇家祭天遺址。



2005年西山遺址發掘現場



西山遺址祭祀坑


2006年,課題組對大堡子山遺址進行了全面鑽探和較大規模的發掘,發現一座面積達 50萬平方米、年代屬於春秋早期的城址,鑽探發現20多處夯土建築基址、400餘座中小型墓葬以及較豐富的文化層堆積。其中,發掘了大型夯土建築基址一處、中小型墓葬7 座,「樂器坑」一座,坑中出土了具有秦子銘文的成套大型青銅鐘鎛及石磬。值得一提的是樂器坑。樂器坑位於當年被盜秦公大墓M2西南20米處,它的發現純屬意外,因為它所處的位置是當年盜掘的重災區,考古人員對這一區域一開始就沒報多大希望,但當鑽探發掘出3枚青銅鎛鍾、8枚青銅甬鍾、3枚回頭虎和十枚石磬時,他們的驚喜之情無以言表。而就在這組樂器周圍就發現密密麻麻很多盜洞,距離最近的一個盜洞與樂器只隔10cm,怪不得參加發掘的梁雲先生說樂器坑純粹是一個漏網之魚,是給考古工作者的一次饋贈。這次考古發現被評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樂器坑及出土器物


大堡子山樂器坑回首虎出土情況


2005 年和 2008年,課題組詳細調查了渭河支流牛頭河流域,在清水縣城附近發現了面積達百萬平方米、堆積豐富的西周中晚期秦文化遺址——李崖遺址,並於2010年進行了局部鑽探和發掘。


2012-2014年課題組對甘谷縣毛家坪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三年間累計發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共發掘墓葬199座,車馬坑5座,極大豐富了早期秦文化的內涵。


2015年課題組重回禮縣,重點對大堡子山、圓頂山和六八圖遺址鑽探發掘,把早期秦文化的研究繼續向前推進。


通過西漢水上游和渭河上游的考古調查,以及在西山坪遺址、大堡子山遺址、李崖遺址和毛家坪遺址的考古鑽探及發掘,學術界對早期秦文化的分布地域、文化面貌、聚落形態、經濟類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秦族來源和秦文化淵源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但西垂的具體位置和其他先公先祖的陵墓依然還沒確定,有待繼續的考古發掘。


西垂慰藉


20157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儀式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行,國家文物局將通過外交途徑促使法國收藏家捐贈回國的32件出自大堡子山的金飾片,正式移交給甘肅省博物館收藏展示。為紀念流失文物回歸,由國家文物局、甘肅省政府主辦,甘肅省文物局承辦,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禮縣博物館協辦的「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同日於甘肅省博物館開幕。兩月後法國收藏家戴迪安又將他收藏的另外24件不同形制的金飾片返還中國,直接移交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2005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啟動「中國流失海外文物調查項目」,完成了《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被盜流失文物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已知有81件大堡子山文物流失境外,部分藏於日本、美國、法國、比利時及中國的台灣和香港地區,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館或個人的手中。這些年國家文物局和有關文博單位積極努力,在相關國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已陸續促成一些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回歸祖國。


2009年,美國收藏家范季融、胡盈瑩夫婦將自己所藏的6件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國早期青銅器捐贈給中國,包括秦公鼎3件、秦公簋2件(均有銘文)、秦式鍑1件。


范季融先生捐贈秦式鍑


2011年,全國政協委員郭炎將自境外徵集的2 件鷙鳥形金飾片、1組小型金飾片捐贈給國家。


越來越多大堡子山流散文物的不斷回歸,是對這座飽受屈辱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些許安慰,也是對關注她、痛心她不幸命運人們的些許安慰。



美國私人藏秦式青銅虎



美國私人藏秦子盉


我們期盼著更多西垂陵區流散文物回歸祖國,回歸家鄉!


圖文來源:授權轉載自禮縣博物館

編輯審核:李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省博物館志願者 的精彩文章:

話說文博 | 重器現世——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上)

TAG:甘肅省博物館志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