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搜訪賢良知人善任,她發掘的名相良將知多少?

武則天搜訪賢良知人善任,她發掘的名相良將知多少?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號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著名宰相。為人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狄仁傑曾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續立唐嗣,唐祚得以維繫,為國貢獻卓著。

張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將,唐朝襄州襄陽人,其涉獵經史,尤精三禮。經狄仁傑、姚崇推薦,位居宰相。神龍元年(705年)正月,與桓彥范、敬暉等乘武則天生病發動政變,復辟唐朝名號。因功擢天官尚書,封漢陽郡公,後升為漢陽王。

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河南三門峽陝縣人。出生於官僚家庭,年輕時喜好逸樂,年長以後才刻苦讀書,大器晚成。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宰相。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儘儘責、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為「開元之治」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影響尤大,著有《曲江集》,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宋璟(663年—737年),字廣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唐高宗調露年間進士及第,年僅17歲,唐開元17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王公,經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帝,在任52年。

敬暉(?-706年),字仲曄,絳州太平(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宰相。後與桓彥范、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辟,進封平陽郡王。後遭到韋皇后貶謫,被流放瓊州,後被周利貞虐殺,賜謚肅愍。

黑齒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人,黑齒氏,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善於用兵,史稱其「驍勇有謀略」。降唐後數十年,黑齒常之屢建戰功,縱橫青藏所向披靡,數破突厥,威震天下,進爵燕國公。永昌元年,受酷吏周興誣陷,黑齒常之含冤自縊而死。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本貫太原陽曲,唐朝名將、宰相。郭元振出身進士,授通泉縣尉,後得到武則天的讚賞,被任命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內亂。在擔任涼州都督期間,郭元振加強邊防,拓展疆域,大興屯田,使涼州地區得以安定、發展,更兼任安西大都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代四朝元老,被譽為「救時宰相」,死前仍出奇招保住後代性命
王玄策差點把印度全滅,唐朝從此威震西域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