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點汽車未來五年將投資150億,打造全球研發中心、生產基地

奇點汽車未來五年將投資150億,打造全球研發中心、生產基地

量產上市在即,奇點汽車再次增加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3月31日晚,奇點汽車CEO瀋海寅在蘇州相城(北京)科技投資推介會上宣布,與蘇州市、相城區以及高鐵新城全面開展合作,未來5年投資150億元打造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奇點汽車蘇州生產基地,併合作成立100億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基金,在技術研發、整車製造以及產業投資三大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按照規劃,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計劃投資30億,佔地100畝,坐落在高鐵新城,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建成後將以自動駕駛系統研發、自動駕駛安全技術研發、整車研發、造型設計、智能系統電子電氣研發等為主要方向。未來還將建立奇點汽車技術委員會。

在此之前,奇點汽車已經分別在北京、上海、安徽銅陵、美國矽谷、日本宇都宮等地完成研發中心的建設,加上蘇州全球研發中心,奇點汽車已經在全球完成「三國六地」的研發布局。不過,這些研發中心的分工卻有所不同。根據瀋海寅的介紹,北京是智能系統研發中心、上海是整車研究院、安徽銅陵是三電及新材料研發中心、美國矽谷則是研究與創新中心。

「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能系統競爭是全球性的競爭,需要全球化的布局和視野。對於奇點汽車而言,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國內華人圈子封閉地從事自動駕駛研發,而是要以世界頂級水平為標杆,與不同國籍的公司開展交流和學習,並將最終成果儘快落在產品上。」瀋海寅曾說,智能系統的研發是奇點汽車產品研發和品牌戰略的重心。實際上,除了奇點汽車外,造車新勢力大多都把智能技術方面的研發放在首位,這也被看作是區別於傳統汽車的優勢。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沈暉就曾透露,相比於造車新勢力,傳統汽車製造企業擁有更雄厚的資金鏈以及人才,但目前他們還未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生產體系,造車企業要搶在傳統車企的智能電動車大規模面世之前站穩腳跟。

與傳統車企相比,智能汽車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大短板則是在生產製造端的缺失。無論是奇點、蔚來還是小鵬汽車,其已經量產的車輛均採取的是代工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加快新車上市的節奏,但從長期看來,沒有獨立的生產資質,品牌容易失去自主性。而之所以在創立之初選擇代工模式主要是資金缺乏、生產資質缺失等方面的原因所致。「我們的戰略是好的,但短板就是在製造業方面,我們現在要建基地,把製造業這件事做起來,彌補短板。」瀋海寅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奇點由代工開始轉向自建工廠是在2016年年末。彼時,沈宣布在安徽銅陵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80億元,年產能將達20萬輛,計劃於2018年內完成一期建設。

「我們在安徽的生產基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瀋海寅說。而這次將與蘇州相城合作建設全新生產基地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蘇州一期生產基地佔地600畝,年產能5萬輛,二期生產基地400畝,預計年產能總體可達到20萬輛。「兩個生產基地的定位不同。」瀋海寅說,安徽銅陵主要投產的是高品質中大智能新能源汽車,蘇州生產基地未來計劃投產的是高品質小型智能新能源汽車,瞄準年輕人群和分時租賃市場。「我們的目標是將蘇州生產基地打造為亞洲最先進的智能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此外,奇點汽車還將與蘇州合作成立100億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基金,其領域涵蓋智能汽車涉及的電池、電控、電機以及設計、工程、材料、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體等多個產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財記者實地探查智能駕駛測試道路:行人闖紅燈、電瓶車搶道……不可或缺的挑戰
郭樹清「部長通道」回應:聽到保本高收益要去報案,這是金融欺詐!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