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異: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異: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藍色協奏曲

 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全集

Richard Clayderman 

00:00/02:51

范仲淹曾作一首《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其中邊聲、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些異於家鄉的風物時刻鮮明地提醒著詩人:你不在家鄉,你是異鄉人。產生了什麼結果呢?按李白的話,叫作:「何人不起故園情」,用王維的話,則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異鄉、異客、異景……幾個「異」字,傷感之情不由從紙上噴涌而出。

「異」字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正面站立的一個人,雙手上舉而護住頭部。金文字形更像人護頭之狀。《說文解字》中有:「異(異),分也。」不過,「分」並非「異」字的本義。「異」字本義是「護翼」,如《盂鼎》中「天異臨子」,即以「異」為「翼」。後來,「異」字最常被使用的義項為「不同」,如《韓非子·五蠹》中說:「世異則事異」,其大意是,時代不同,國家的政治與社會情況也就不一樣。由「不同」又可引申為「奇特」,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永州之野產異蛇」,這裡的「異蛇」,即指奇特的毒蛇。

差異性是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孟子曾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個世界絕不會因為到處雷同而精彩,只會因為差異互補而豐富。例如,從音樂上看,中國最古老的彈弦類樂器琴與瑟,琴的音色清麗,有「泠泠七弦上」之幽古,瑟的音色華美,有「一弦一柱思華年」之豐富;「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當琴與瑟齊鳴,琴之飄逸與瑟之華美相得益彰,才有了後人「琴瑟和鳴」之語。從文學史看,以唐詩為例,正是因為有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的大氣磅礴、瑰麗奔放,又同時有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的沉鬱頓挫、悲愴憂思,才更立體地詠嘆出大唐氣象,真正以文傳情、以文化人、文以載道。從學術思想史看,春秋戰國時期經歷過百家爭鳴,其中最主要的兩家學術思想——儒家與道家,在很多地方剛好是形成反差的:儒家強調入世,道家主張出世;儒家要在積極有為里體現擔當意識,道家是在清靜無為中實現超脫精神;儒家如大地上的行者,腳踏實地、憂國憂民,道家如天空中的翱翔者,放眼宇宙、順應自然。而正是儒道二者的陰陽互動、平衡既濟,才有了學術文化的繁榮,才完整了中國人的心靈構建。

如何正確認識、應對萬事萬物的差異性?傳統文化同樣早已給出了答案:求同存異、包容並蓄、和而不同。《中庸》指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山河日月、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是「並育而不相害」,各樣的思想與道理是「並行而不相悖」。這裡「不相害」「不相悖」是「和」的範疇,而「萬物並育」「道並行」則是「異」的範疇。「道並行而不相悖」,鮮明地昭示了中華文化的敦厚與寬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也是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而不斷的重要原因。中華文明不排斥異國文明,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帶回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冶鐵、水利技術遠播異域,而西方的天文、曆法、醫藥、藝術也傳入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雖然也有過諸如佛老相爭、中西相爭等分歧,但每次相爭都是一種百家爭鳴,每次結果都是不同思想之間的相互融合,最終促成了中華文明的兼收並蓄、博大精深。

在世界日益融合發展的今天,人類生活關聯的緊密程度前所未有,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全球挑戰,唯有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才能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華文化的涵養下,中國共產黨具備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魄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這是基於中國智慧對世界各類文明的理解,也是一個重新崛起的大國對新型全球合作關係的理解。(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更多精彩,為您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的精彩文章:

高:不畏浮雲遮望眼
國家監察法通過!反腐敗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TAG: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