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們為啥要廢除漢字?被西方圍毆後,在反思如何自強中亂了方寸

他們為啥要廢除漢字?被西方圍毆後,在反思如何自強中亂了方寸

對於古人們,特別是如何自強中的彎路,我們這些沒有為自強流過血和命的人應該懂得適當尊重!他們的想法雖然是錯誤的,但初衷卻是好的,有原因的。

眾所周知,鴉片戰爭後的中國與西方的距離越來越大了,因此,許多仁人志士希望向日本那樣對中國文化進行徹底改革。從李鴻章等人開始探索的聯日、聯英、聯俄到中日結盟,再到康有為的異想天開——英美中日合併,甚至還有人主張中國要想富強要徹底日化,被日本吞併也無妨。前者我們還可以說是救國主張,後者則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賣國論調。對於後者來說,無論其多麼喊著救國,其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中國文化確實有很大問題,但是遍看世界,在世界諸文明古國中其文化能夠綿延四五千年而不間斷且在今天世界能佔據重要地位的國家,舍中國能有誰?可見,中國文化的綿延力度多麼強大。中國文化的根基在於人心,而人心的根基就在於——漢字。

1898年10月4日,宋恕(後排左三)和譚嗣同(右一)、梁啟超(前排左一)、孫寶瑄、汪康年、吳嘉。漢字拼音化改革由維新派開始。

1919年的五四運動,掀起了對傳統中國文化特別是文字、文學的改革大幕。眾所周知,陳獨秀等人主張用白話文,至今許多人都認為五四運動有過激化一面,然而,更過激的其實是非漢字,將漢語進行拼音化。

這種思想的源頭要追溯到1891年俞樾(晚清國學大師1821-1907年,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的弟子宋恕(1862—1910,溫州市平陽縣萬全鎮鮑陽村人。原名宋存禮,字燕生,號謹齋;改名恕,字平子,號六齋;後又改名衡。國學大師,20多歲即馳名浙江)。

宋恕主張「造切音文字」,切音就是「拼音」(合聲)。在他1891年成稿的 《六齋卑議》中,他提出「江淮以南,須造切音文字多種,以便幼學」;仿效日本,強迫教育推廣,兒童入學要先教拼音,後教漢字(《變通篇·開化章》)。這一主張得到後世承認,包括你我在內上學第一天學的就是拼音,當然,我們學的和那個時期的拼音是不一樣的。

他解釋必須要對漢字進行改革的原因是:白人男女都識字的國家不同,多的高達九成,少的也有好幾成。但是我們黃種人呢,日本最多,印度也有4%。我們中國呢?先秦時期我們的教育非常好,男女沒有不識字不字書的。

秦朝以後我們頻遭各種劫難,人也日漸昏愚。今天呢,男人識字的不過百分之一,女人識字的也就四萬分之一,比印度差多了,更甭說與日本比了。人們不識字這麼多,民眾解除自身的困苦怎麼可能呢?所以,應該像日本學習,下教育令:令六歲到十三歲必須上學,不上的就對其父母進行懲罰……

第一個拼音方案出自盧戇章(1854年-1928年10月28日,字雪樵,福建同安人)。1892年,他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階》(中國切音新字廈腔,個人自費,由廈門五崎頂倍文齋刊印)。後世將這一年定為中國漢字改革元年。

宋恕

由其開先河,從1892年到1910年,僅僅19年間,全國各地共有28種方案出現。其中,漢字筆畫式14種;速記符號5種;拉丁字母式5種;數碼式2種;自造式1種;康有為方案。此為倪海曙統計。

從整個拼音化改革運動看,改革者們仍然以中國傳統為基礎,中國自古就有反切拼讀原理,因此,主流方案基本上是拼寫官話音的雙拼制漢字筆畫式字母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明朝、清朝在末期都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清朝以何度過危機
「空印案」時明朝有多少個省?死幾萬人根本不可能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