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季老收藏一方硯,明朝歷史大公案

季老收藏一方硯,明朝歷史大公案

原標題:季老收藏一方硯,明朝歷史大公案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4期


辛 鑒


前不久,筆者偶然機會,有幸上手品賞了季漢章老的藏硯。在馬鞍山采石磯公園的林蔭深處,坐落著幽靜的「延園」,園裡陳列著季老捐獻的72方硯台。


季漢章先生曾長期在黃山、宣城工作,酷愛文房四寶的他收藏了大量的明清老硯台。這72方硯台,是季老大半生收藏的精華,十分珍貴!

在這些老硯中,有一方貌似平常的隨形硯,引起我的注意。這是一份隨形子石端硯,正面利用黃褐色的石皮,雕刻了一幅虯枝梅花圖,包住了硯池和硯堂的大半。背面凹凸不平,正中赫然鐫刻兩排六個字:「繼盛 獄中用硯。」(另有季老「百硯齋藏」刻款。見附圖一、二)



(圖一)



(圖二)

原來,這是一方明代名臣楊繼盛的硯台,而且恰恰是他冒死彈劾大權奸嚴嵩之後,在獄中所用之物。不起眼的一方硯台,背後竟然記載著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


話說大明王朝,朱元璋參加紅巾軍起義,最終以區區草根小民之身,登上皇帝寶座。作為開國皇帝,他夙夜在公,勵精圖治,居然把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治理成一派盛世,演繹了中國歷史上一代農民皇帝的成功佳話。然而,開國皇帝再是怎麼英明、強悍,封建王朝的歷史規律依然按照它的軌跡前行。大明王朝由盛而衰,逶迤而行,終於在農民起義軍和滿清鐵騎的衝擊下,以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老樹為結點而轟然倒下。


楊繼盛案件,實際上是明朝由盛而衰過程中的一個典型縮影。明嘉靖皇帝時,惡貫滿盈的嚴嵩一黨當道,權傾一時。他欺上瞞下,與韃靼敵軍內外勾結,危害國家,引起眾多正直忠臣的抗爭,結果都受到嚴嵩奸黨的迫害,殺的殺,貶的貶,「一網打盡,靡有孑遺。」



楊繼盛畫像

在此高壓態勢之下,身為兵部車駕司員外郎的楊繼盛毅然一再上疏抗奏,向皇帝告發嚴嵩等奸臣的御狀。嘉靖皇帝初時認可,繼而變臉,致使楊繼盛蒙冤詔獄。


楊繼盛第二次上疏彈劾嚴嵩時,其妻勸阻,說「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而楊繼盛道:「我不願與這奸賊同朝共事,不是他死,就是我死。」「龍逄、比干,流芳百世,我得從其後,願亦足了,你休阻我!」誰知,朝上奏章,暮入詔獄,又一次被逮捕入獄。


在獄中,嚴嵩父子刻意加害,嚴刑拷打,荼毒刑法,無以復加。楊繼盛入獄後,有人送與蚺蛇膽一具,說是可以解血毒。他謝而卻之,道:「椒山(楊繼盛自號)自有肝膽,無須此物。」


其間,楊繼盛遭遇非人待遇,「數次杖笞,體無完膚,兩股上碎肉片片,累墜不堪,而且筋膜被損,逾牽逾痛。繼盛咬住牙根,竟用了手爪,將腐肉挖去。又把飯碗磕碎,拾了瓷片,割斷筋骨二條……」以致「獄卒執燈顫欲墜。」如此堅貞不屈,不改初衷,終於三年後被處決,棄屍於市,年僅39歲。臨刑前作詩:「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嚴嵩畫像


有人評價:楊繼盛是「明朝最受尊重的人」。 燕京士民敬而憫之,以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並以其妻配祀。死後十二年,穆宗立,追謚忠愍。「楊椒山祠」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達智橋衚衕12號,為楊繼盛故居。祠內有諫草堂,堂內石碑上刻楊兩次批評朝政的諫言草稿。


季漢章老於400年後收藏到楊繼盛的獄中用硯,並且精心保養,捐贈出來,供公眾觀賞,實為一件幸事、善事!


現代人十分重視明史的研究,總是試圖從明王朝興起到衰落的過程中,尋求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一些歷史規律,達到借鑒警醒的目的。鑒賞楊繼盛獄中用硯,追思楊繼盛感人事迹,也許能讓我們感悟:集權、專制,必然走向沒落;奸詐、野蠻,一定遭人唾棄。民主、文明,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而正直、堅貞,仍然是我們崇敬並信守的品德。


(文中硯圖系潘華業先生提供)


(作者系宣城市國稅局原局長,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明清寧國府平原圩區生態變遷與社會發展(一)
千古悠悠宛溪河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