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曉冬:以長遠的角度看待收藏

謝曉冬:以長遠的角度看待收藏

2018第三屆藝術市場價值榜圓桌論壇現場

近期,由北京商報社、北京拍賣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第三屆藝術市場價值榜」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辦。作為活動亮點之一的論壇環節,邀請到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 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北京畫廊協會會長、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豐華臻傳創始人李笠,在藝App創始人、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謝曉冬圍繞「誰是藝術市場新驅動」這一主題各抒己見,從協會、企業以及藏家角度解讀藝術市場的驅動力。其中謝曉冬從「以長遠的角度看待收藏」的視角進行了闡述,以下為謝曉冬發言摘錄。

在藝App創始人、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謝曉冬

首先我們需要區分一個概念,究竟是企業收藏還是企業家收藏,如果是企業收藏,收藏品應該屬於企業,如果是企業家收藏,收藏品應該屬於企業家的。儘管我們看到很多的新聞報道說某個集團買了什麼藝術品,但實際上可能更多的還是屬於企業家的個人資產,而不是企業的資產。從這個角度來看,拍賣市場中企業家收藏一直是主流。

現在越來越多大的企業家都開始追逐明星藏品,在這一點上他們是有共識的。這個問題更有意義的探討是,為什麼有更多企業家開始進入拍場?很顯然,從前年開始,大量企業家開始新建私人美術館,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動力。美術館好建,建起來之後需要有高質量的展覽支撐,因此就只有繼續購買,所以它會吸引收藏家不斷的購藏。

如果再過一百年來看這些館藏,收藏家所收藏起來的這些作品真的是一種財富,他的功德超過了很多政治家和領袖,當你走進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時候,你看到一個時代藝術精品的時候,你會記住這個時代,你會感謝這個收藏家,這是收藏家了不起的地方。從文化傳承的視角,藏家需要從更具未來感的視角看待藝術品收藏,我們從今天的視角鼓勵收藏家更系統的做收藏,更好地建立美術館,因為這是現代收藏理念。過往傳統收藏家是自己藏起來和三五好友分享,但當下收藏已經變成公共行為。我覺得這是更有價值感和更具有操作性的一個觀察視角。

我覺得市場新驅動簡單來說就是當代藝術,因為在拍賣市場,實際上已經進入到賣方市場,這是一個存量市場,隨著更多收藏家進入市場,很多藝術品都不會銷售了,所以好的精品也會越來越貴,這是大勢所趨。那麼新的收藏家進來怎麼辦呢,他們也要有藏品可藏。所以如果下一個極端結論,未來一定在當代藝術,而不是在傳統板塊,因為這些板塊只能是流動性推高的過程,隨著藝術品越來越稀缺,藏家想買只能是價格越來越貴,這是流動性推高,不是資源規模性推高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最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商報·最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