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與欣賞 介紹陸遊詞《鵲橋仙》

閱讀與欣賞 介紹陸遊詞《鵲橋仙》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撰稿 | 江豐播講 | 金風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原文

鵲橋仙·一竿風月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譯文

清早出去,籠一蓑霏微煙雨,傍晚歸來,釣一竿迷濛風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濱的子陵釣台西邊。賣魚的時候惟恐走近城門跟前,更不用說還會到鬧市深處去了。

潮生時泛船出去打魚,潮平時擺船靠岸系纜,潮落時高唱漁歌歸家。當時的人們錯把我比作披蓑垂釣的嚴光,然而,我更願作一位無名的漁父。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

一竿風月:風月中垂一釣竿。

蓑(suō):蓑衣。

釣台:漢代隱士嚴光隱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廬縣。

況肯:更何況。

紅塵:指俗世。

棹(zhào):指船槳。

潮平系纜:潮水滿漲時停船捕魚。

浩歌:指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嚴光:即嚴子陵,漢代著名隱士。

漁父:漁翁,捕魚的老人。

賞析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詞人感到無比的憂傷。隨後詞人騎驢入川,頗不得志。這首詞是詞人回到越州山陰故鄉(今浙江紹興)時所作。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台西住」,這裡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徵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求悠閑、自在。

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系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並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台」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徵召,但還有求名心。陸遊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這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頭三句寫生活,後兩句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志和的《漁父》,後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漁父詞,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實。

陸遊這首詞,論思想內容,可以說在張志和等諸人之上。顯而易見,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牽利絆的俗人的。讀者不可錯會他的寫作意圖,簡單地認為它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作品。

陸遊另有一首《鵲橋仙》詞:「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也是寫漁父的。它上片所寫的大概是他四十八歲那一年在漢中的軍旅生活。而這首詞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經略中原事業夭折以後,回到山陰故鄉時作的。兩首詞同調、同韻,都是寫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決不是張志和《漁父》那種恬淡、閑適的隱士心情。讀這首詞時,應該注意他這個創作背景和創作心情。

參考資料:

1、王玲.陸遊詩詞:濟南出版社,2014年:第61頁

2、朱敦源.《中華古詞365首精華今譯》:東北朝鮮民族教育,1993年:第217頁

3、《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1-1392頁

4、林力,肖劍.《宋詞鑒賞大典(上、中、下卷)》:長征出版社,1990年:第974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生活,是一首哲理詩
一曲《蝶戀花》,看遍整個宋詞史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