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在清明節掃墓?

為什麼在清明節掃墓?

開始了新年度的學習和工作,清明節是第一個小長假。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正是又綠江南岸的時節。但還有一樣比踏春更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掃墓了。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在成為一個節日之前,它先是一個節氣,是一個天文學與氣象學的概念。在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排第五,從曆法上說,已進入春的後期。氣溫宜人,百花競放,到處都是生命力的呼喚,為戶外活動創造了完美的環境。

再說到節日,現在我們所說的清明節其實是清明節、寒食節與上巳節三者合併而來的。寒食節在清明節前兩天,從冬至後算起,人們在第103天開始準備熟食,第104天開始禁火,第105天是寒食節,然後第107天就是清明節,在這一天換取新火,又可以吃上正餐了。為什麼要禁火、換新火呢?

這要從上古說起了,在鑽木取火的年代,不同的季節要鑽不同的木材,所以,換季的時候就要換木材。作為敬畏自然力量的人類,在換木材的時候需要舉行一些儀式以表誠意,這就包括禁火寒食。

禁火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了宋代,在元代以後消亡。那麼,如此神聖的新火從哪裡獲得呢?當然得鑽木取火!都城的取火流程是這樣的,清明節這一天,皇帝派一群小太監在宮裡用榆木鑽火,最先鑽出火的,賞!然後用大蜡燭點上這個聖火,賞賜大臣,大臣們帶回家再分賜出去,腦補一下奧運聖火傳遞的場景,大約就能遍布各個角落。然而,在中國這樣一個熱愛美食的國度,寒食要徹底執行顯然是困難的。即便有官方的禁令,總是會有吃貨在密室里偷偷生火做飯。

再說回掃墓,上古時代,人們「墓而不墳」,只有墓坑,沒有土包,所以其實並沒有關於掃墓的說法。當時王公貴胄,本著「事死如事生」的原則,把生前使用的一應器物和一干侍從都一股腦的帶進墓坑裡,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所以自然也就不需要後人再送錢送吃的了。從秦始皇開始,在墓側修建了寢殿,把「事死如事生」的各項工作搬到了地面以上。漢代之後,就沿襲了下來。每月的晦日、望日,二十四節氣等等各個氣令節日都要上飯,日日洒掃自不用說。於是,上行下效,掃墓的風氣才漸漸從士大夫階層開始,自北向南在朝野流行開來。

上巳節起源與春秋,原本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晉以後改為三月初三。這個節日最原始的主題有三個,一是在水中沐浴以祓除前一年的穢氣;二是在野外召喚親人的亡魂;三是青年們在野外郊遊示愛(情到深處自然也會發生不可描述的場景)。上巳節的第二個主題,在掃墓興起之後,就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了。祖先有了墳墓,有了固定祭掃的地方,他們的亡魂就自然有了定居之處。上巳節的第一個主題呢,則與寒食禁火前一天的熟食準備工作完美結合了,因為蒸熟食產生了大量的熱水。

在曆法上寒食節與上巳節本來就互為前後,而且寒食節又是重大節日,再加上禁火,各種點心、糕餅應運而生,所以寒食節就成了掃墓的最佳選擇,而上巳節則演變為遊園踏春節。魏晉以後,寒食掃墓逐漸得到官方認可,政府開始允許官吏請假掃祭。到了宋代,寒食節直接成為法定假日,放假7天,以寒食為中點,前後各3天,所以清明節自然就被囊括到這個長假里了。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畫面:某單身狗在冬至後的第102天,因為單位放假,在家補覺睡了一天。第103天,用家裡蒸點心燒熱的水,美美的洗了個澡。第104天,換上乾淨的衣服,帶上做好的點心出城掃墓,回來路上物色有趣的遊園去處。第105、106天,帶著家裡的點心出門遊園、撩妹。第107天,參加聖火傳遞活動,第108天,睡+吃一天,準備上班。)

好了,再辛苦幾天,清明小長假就來了,雖然沒有以前的7天那麼多,不過以當今發達便利的交通工具,要完成掃墓、踏春、美食的主題,應該還是不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王俊凱錄製視頻助力開學,與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
沒想到是這樣的景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