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的今天,有個人悟出了人人都能抵達的自在之路

歷史上的今天,有個人悟出了人人都能抵達的自在之路

01.

才剛過完年沒多久,眨眼間就已經到了三月的最後一天。

今天,也是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請允許我先簡單地講一個故事:

從前在印度迦毗羅衛國,住著一位王子,他叫悉達多·喬達摩。有著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兒子,生活十分安樂。可他卻一心破解生命之謎,19歲便放棄了富貴榮華,出家修行。

到了30,得道成佛,也就是釋迦牟尼。他周遊各地,勸化世人。就這樣,說了整整49年啊,直到八十,涅槃了。

02.

涅槃是梵語Nirvana,在佛陀出世前,印度《奧義書》思潮就已經在使用了。

原先指回歸於包含一切且常樂我凈的清凈梵我。(不理解,咱就多讀幾遍,總會有所體悟的)

而佛陀覺悟後,明白「因緣法」,對涅槃一詞做出了新的定義和解釋。譬如滅度,雲寂滅、不生不滅等。不過,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玄奘法師傳譯過來的「圓寂」一說。

《法華經》道:「惟如來證大菩提,究竟圓滿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佛教教義認為,世間一切法都有生有滅相。而涅槃就是跳脫了輪迴,進入一種超越痛苦的狀態。

03.

大概就是100多年前,也就是佛陀降世2500年以後,在西半球的瑞士,榮格誕生了。

沒錯,這聽起來實在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一個是來自東方的佛教,一個是源於西方的心理學。可這兩套本該截然不同的語彙,就是如此產生了奇妙的契合。

榮格的弟子艾拉·普羅果夫曾問起:「假設你不需要對你的方法做理智有效的闡述,你也不用考慮他人可能對這一方法產生誤解和誤用,那麼,與你真實的情感最契合的描述是什麼?」

榮格回答:喔,非常有趣。它就是禪

04.

比較這兩個體系,你可以發現很多相似之處。

最重要的一點:他們都相信內在神性。認為人類經由內在轉化可以獲得自由;心靈自身有其解脫的潛能。

榮格說:並沒有一個在個體之外的,,需要療愈和改進的世界。

若用當代藏傳佛教的一句話就是:佛教的本質不是要去發現我們沒有的,而是找到我們本來就有,但並不知道我們有的。

小tip:公元七世紀,大乘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並與這裡的原始宗教「苯教」及其薩滿教僧的修習方式相融合,由此形成了藏傳佛教。

05.

還有一點挺有趣的:不同於基督教,佛祖和榮格,他們都相信人類並沒有「罪」,有的只是「無知」(佛家更多用「無明」一說)。

缺乏自我了解,才是受苦、被無意識衝動奴役的根源。

佛陀,本質上是覺醒的人。

06.

在被問及『究竟真理』這一哲學問題時,佛祖保持了「高貴的沉默」。他並沒有指出一個解決方法,而是堅持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找到存在的根本答案。

不是通過理智和邏輯思考,而要發展出更高的覺知:菩提。這一絕對的、無限的神聖真理不能被概念化,無法用語言來傳達,只能在自我深處被意識到。

葛文達喇嘛說:使人有福的不是接受某種確切的教條,而是覺知真相

榮格同樣非常強調直接經驗;不同的個體方法不同,初學時需要引導,但最終我們必須要擺脫外在的權威,自己去發現真理。

07.

當然,作為兩種不同的體系,他們在許多地方還是有所區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榮格認為痛苦和幸福是生命的一體兩面,少了任何一方,另外一方都不復存在。

可是佛陀認為痛苦有結束的可能,涅槃就是。

在開悟後的一個滿月之夜,釋迦牟尼在貝拿勒斯附近的鹿野苑進行了他的第一次佈道。佛陀教導的本質和佛教教義的基礎都包含在了這次佈道里,被稱作「四聖諦」

:痛苦在生命中無所不在。

:痛苦的根源在於對事物的貪婪與執著。

:斷滅煩惱,可以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有一條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路。

08.

最後,想和大家推薦一本書《悉達多》。費勇老師在和課代表聊天時,就常常提起這本書對他影響之深。

「人就是自己的導師,並沒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存有或力量評判和決定著他的命運。佛陀,以及他今天的追隨者教導的是一條自由之路。

每個人只能獨自走這一條路。人必須對他所接受的所有教導保持合理的懷疑,親自去體驗,去證悟。」

相信讀完黑塞先生這本精悍的小書,你會對以上這一段話感觸更深。

閱讀愉快~~

如果你已經讀過了,不妨來留言區和課代表交流一下唄

撰文|雯婷

配圖|選自堆糖,版權歸作者所有

釋迦牟尼涅槃日,很適合來段佛經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費勇修心課 的精彩文章:

TAG:費勇修心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