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治療落枕,中醫推拿有妙招

治療落枕,中醫推拿有妙招

落枕,又稱失枕,是指因夜間睡姿不良或枕頭高度不當,頭頸較長時間內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使頸部肌肉受到持續牽拉,導致頸部肌肉緊張痙攣、頸椎小關節紊亂,進而出現以頸部疼痛、僵直、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癥狀的一種病症(見圖1)。此病症各個年齡段均可出現,以冬春季較為多見。輕者數日可以自愈,重者遷延數周不愈。

圖1 落枕的發生

一.落枕的常見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為晨起後頸部或上背部劇烈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明顯。疼痛可發生於一側,也可兩側同時發生,嚴重者疼痛可向頭枕部及上肢放射。檢查時頸部肌肉有僵硬、壓痛、痙攣,觸之有「條索感」。

2)表現為頸部前屈、後伸、側屈、旋轉等活動受限,當需要轉動頸部時常需藉助身體轉動以減少頸部活動,減輕疼痛。

二.落枕的常見病因

1)睡姿不良或枕頭過高、過低、過硬,使頸部肌肉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高張力狀態,造成頸椎肌肉前後的失衡,易引起損傷。

2)夜間室內氣溫過低或者頸部保暖不佳,致使頸肩部肌肉長時間暴露在外,感受風寒之邪,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造成頸椎疼痛和活動度受限。

3)轉頭過猛或搬舉重物可導致頸部肌肉及軟組織的急性扭挫傷,引起頸部疼痛不適。

4)素有頸椎病等頸肩部筋傷,因偶感風寒或睡姿不良等引發本病,嚴重者可反覆發作。

三.與落枕相關肌肉的解剖及功能

落枕的發生常與頸部的四塊肌肉損傷有關,包括:胸鎖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肩胛提肌。

1)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見圖2)位於頸部兩側頸闊肌深層。起於胸骨柄和鎖骨胸骨端,止於顳骨乳突。單側收縮頭轉向同側,雙側收縮頭向後仰。

圖2 胸鎖乳突肌

2)斜方肌

斜方肌(見圖3)是位於上背及中背的表層肌肉,兩側一起構成一個巨大的菱形,覆蓋在所有頸後部、上背及中背的其他肌肉表面。斜方肌起自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及所有胸椎棘突,止於鎖骨外1/3、肩峰、肩胛岡。作用為上提、壓低、內收、上旋肩胛骨。

圖3 斜方肌

3)斜角肌

斜角肌(見圖4),頸兩側各三塊,按前後排列位置分別命名為前、中、後斜角肌,均起自頸椎橫突前或後結節。纖維斜向外下,分別止於第1、第2肋骨。其作用為側屈頸椎,同時也可上提肋骨,起到輔助吸氣的作用。

圖4 中斜角肌

4)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見圖5),位於頸項兩側,為一對帶狀長肌,起自第1至第4頸椎的橫突,肌纖維斜向後下稍外方走行,止於肩胛骨上角。近固定時,使肩胛骨上提或下迴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頭向同側屈和同側旋轉;兩側收縮,使頸部後伸。

圖5 肩胛提肌

此外,落枕還可能與包括頸長肌、頭長肌、頭外側直肌、頭前直肌等肌肉在內的頸深屈肌群有關,因篇幅原因,此文不做過多贅述。

四.推拿治療落枕

根據上文可以了解到,落枕的發生主要是與頸部肌肉的急性損傷有關。針對局部肌肉的急性損傷,推拿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迅速起到活血舒筋、止痛解痙、滑利關節、調整小關節紊亂的作用。

1)推拿的部位及取穴:以頸項部及肩背部為主。取穴包括:風池穴、肩井穴、天宗穴、頸夾脊穴、落枕穴等穴位。

2)操作:

患者取坐位。醫師站於患者身後,先以拿法拿頸項部兩側肌肉,同時配合頸項屈伸運動,約3分鐘;繼以?法及一指禪作用於患側頸項及肩部,反覆3~5遍;繼以按揉法作用於風池穴、肩井穴、天宗穴、頸夾脊穴、落枕穴等穴位,約5分鐘;如頸椎發生小關節紊亂,可施以頸椎旋轉定位扳法整復小關節紊亂。

3)頻率 推拿每天治療1次,每次15分鐘左右,連續治療1至2次,落枕癥狀可明顯緩解或消失。

五.功能鍛煉

待患者疼痛減輕後,可遵醫囑進行頸項部的功能鍛煉。其方法是做頸部的前屈、後伸、側屈、旋轉等活動,每個方向可重複多次,可施加適當阻力,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分鐘左右為宜。

六.注意事項

1)急性疼痛時應卧床休息;

2)頸部肌肉損傷早期可局部冷敷以減輕局部炎性反應,後期疼痛緩解後可配合熱敷促進炎性反應消退;

3)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注意睡卧時將枕頭調整到舒適高度;

4)注意頸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5)如一年內多次發生落枕,應及時至醫院就診,排除頸椎病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枕 的精彩文章:

注意:多次落枕,原來有大問題
解決落枕這樣做

TAG:落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