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杰倫、陳冠希都愛他的藝術,KAWS如何用作品征服全球?

周杰倫、陳冠希都愛他的藝術,KAWS如何用作品征服全球?

藝術家KAWS

3月26日,貝浩登畫廊香港空間繼東京空間之後同步推出美國藝術家KAWS個展,展出藝術家近年來的全新創作。展品涵蓋繪畫、雕塑、產品設計等多個門類,呈現了KAWS多元的藝術語言。

潮流的締造者

「兩周前,我第一次來到墨爾本。在這個從紐約乘飛機幾乎需要24個小時的地方,我看到行人穿著我設計的衣服,真的如一道奇觀。」

——KAWS

KAWS於貝浩登(香港)個展展覽現場,2018年(攝影:Ringo Cheung)

提起KAWS,你或許不清楚他的真實姓名,不了解這位依舊年輕的美國藝術家究竟如何成為當下全球最炙手可熱的藝術明星。但大家熟知的周杰倫、陳冠希、權志龍都是他的粉絲,而他的展覽也成為了眾多潮人的打卡聖地。面對他的作品,或許你很難抑制住那聲驚嘆:「原來是他!」

眾多明星、設計師、潮人都是KAWS的忠實粉絲。

KAWS《Undefeated Billboard》,膠版印刷,48.26×66.04cm,2004年

那些風靡收藏界的酷似米老鼠、米其林先生的玩具,連同接連不斷的商業合作,使KAWS和他的作品一道變成了一個全球文化符號,贏得擁躉無數。

KAWS於貝浩登(香港)個展展覽現場,2018年(攝影:Ringo Cheung)

KAWS於1974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1996年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從早期的街頭壁畫到廣告海報,從架上繪畫到雕塑,甚至商業設計,KAWS的創作早已超越傳統物質媒介的局限,在與流行文化的交織中,成為藝術家在現代化浪潮之下的審美靜觀。

KAWS《NTY》,布面丙烯,147.3×121.9cm,2017年(攝影:Farzad Owrang)

對於藝術家而言,童年時代的澤西城就如同一片遊樂場。曲折的管道與布滿塗鴉的牆壁是城市的經脈,更是藝術滋生的沃土。進入大學後,KAWS的藝術探索開始逐漸從傳統街頭壁畫轉向了更多元的領域。

KAWS《NTY》,布面丙烯,直徑213.4cm,2018年(攝影:Farzad Owrang)

他將視線投向了大街小巷的廣告牌。在一場訪談中,藝術家談起自己過去這段有趣的經歷,他將街頭的廣告海報取下來並帶回家,創作完成後再放回原位。這些融合了商業廣告與藝術創想的海報,正在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塑造著KAWS獨特的藝術語言。

KAWS《Untitled》,Calvin Klein Ad Disruption,1996-1999年

沒有繪畫和雕塑,我感覺不完整

芭莎:你對本次香港個展是怎樣計劃的?

KAWS:我希望向觀眾展示我近期在做什麼,以及我的興趣所在。在去年余德耀美術館的展覽結束後,我回到工作室,著手創作一組在色彩和構圖上都頗有實驗性的繪畫。之後我從中借鑒元素並運用到更大型的作品之中。本次展覽以及上周在東京的展覽正是展示我這段時間的成果。

芭莎:從平面創作到雕塑,這個自二維到三維的轉變背後有什麼思考?

KAWS:其實在實踐中,我不斷在這二者之間轉換。製作三維作品提供給我更多的創作素材和語言,一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沒有繪畫和雕塑我會覺得自己的創作是不完整的。我接納不同的創作方式,同時接納它們互相影響下所帶來的靈感。

解構流行與製造流行

一直以來,與流行文化的碰撞是KAWS藝術的重要基礎。潮流的瞬息萬變使得當代藝術的創作,成為了一個開放式命題。面對流行文化的衝擊,有人視其為洪水猛獸而避之不及,但也有人心生嚮往,並甘之如飴。

KAWS《Companion》《BFF》

在上世紀90年代後誕生的一批經典作品中,米老鼠、米其林輪胎、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等都成為藝術家創作的藍本。而這些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在解構重組之後,無疑成為一個個多重意義交織的聚合物。

KAWS《Chum》,布面丙烯,152.4×124.5cm,2016年

「同伴」、「老友」、「共犯」,這些漫畫般的人形雕塑是藝術家對人性幽默又睿智的探索,而加之其上的藝術元素無疑將再一次引發觀眾的種種猜想。這或許便是藝術家本人所言的「用圖像製造圖像」。

製造流行符號

芭莎:Companion這一經典形象誕生的靈感是什麼?這代表了你處理流行文化的獨特方式嗎?

KAWS:我喜歡運用流行圖像。我曾經被問起這是不是我走向抽象的方式,但對我而言這些作品從不是抽象的,因為我十分清楚各個元素的來源。讓觀眾理解原生圖像所帶有的文本信息並不重要。這就像有些人通過色彩來表現某種特定的感情,我將這些圖像作為工具來創造圖像。

芭莎:經典作品都採取了非常擬人化的命名,比如老友(Chum)、同伴(Companion)、共犯(Accomplice)等,背後有何特別的寓意?

KAWS:當作品的形式確定後,這就是我認為的一個適合作品的正確的標題。當我完成「同伴」的時候,我並沒有什麼刻意的思考,「同伴」就是它的名字。而2015年後,我逐漸認真思考起這個問題。這些雕塑就像一個家庭,它們之間相互關聯,從圖像上和標題上。

做有生命的藝術

在媒介與材質之外,藝術家往往同樣關注於作品與空間的配合。2016年,KAWS的經典形象以巨型雕塑的形式,在英國約克郡雕塑公園展出。這是藝術家第一次嘗試木質材料,而將作品陳列在廣闊的室外空間形成一場人造物與自然的互文。

KAWS在約克郡雕塑公園的展覽

而早在2012年,貝浩登香港空間為KAWS舉辦的開幕個展中,藝術家基於環境對作品的特殊設置,讓建築真正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KAWS貝浩登展覽現場,2018年(攝影:Ringo Cheung)

KAWS貝浩登展覽現場,2012年(攝影:Guillaume Ziccarelli)

對於KAWS而言,作品是與觀眾交流的中介,而非靜躺在博物館之中失去生命的陳列之物。通過戲劇化的造型語言,KAWS使個人藝術的受眾大大拓展。我們或許可以說,從畫廊到街市,它誕生於潮流,亦造就新的潮流。

創作是與觀眾對話

芭莎:你對作品與陳列空間之間的關係怎麼看?

KAWS:我很喜歡作品與環境的互動。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而且探究作品處於何種語境和空間是很重要的。當我2012年第一次在這裡(貝浩登畫廊香港空間)舉辦展覽時,我創作了一系列寬1英尺、高7英尺的縱向作品,而創作這一組作品就是為了呼應香港畫廊的空間。了解你所要展覽的空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芭莎:創作中依靠什麼決定雕塑尺寸?

KAWS:其實當你製作雕塑時,你會在想像中對它的體量做出預期。有時它比真實的大小大一點,有時小一點,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直覺。

芭莎:如何看待觀眾對作品產生的不同解讀?

KAWS:觀眾們擁有不同的背景,所以你很難預測一個人會對一件作品產生怎樣的反應。有些人可能做出積極的反應,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所以我關注於藝術的形式,做我想做的作品,而對於觀眾而言,他們得到的是完全私人的情感反饋,類似於一種對話。

KAWS《NTY》,布面丙烯,213.4×182.9cm,2018年(攝影:Farzad Owrang)

KAWS《NTY》,布面丙烯,213.4×182.9cm,2018年(攝影:Farzad Owrang)

我選擇忠於自我

芭莎:如何看待藝術、流行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KAWS:我將它們等量齊觀。它們從一開始就是我創作的一部分,我只是追隨我的興趣所在。不管是時尚流行還是建築或傢具設計,我只是努力做到忠於眼下所為,忠於我的作品。

芭莎:人們常常用跨界形容你的作品,當被冠以塗鴉藝術家、雕塑家、設計師等種種名號時,自我定位是怎樣的?

KAWS:我並不想要這些標籤,我覺得這樣來給自己歸類是多餘的。這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我,因為人們不知道怎樣定位我。而如今,我試著傳遞給人們我的中立立場,以及我如何平等地致力於不同的藝術創作,他們會明白這就是我創作的一部分。

芭莎:未來有什麼創作計劃?

KAWS:對我而言不存在完全新的嘗試,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經歷。這更像是一種創作上的延續,並在相互之間形成呼應。

正在展出

展覽:《KAWS》

時間:2018年3月26日-5月19日

地址:貝浩登畫廊香港干諾道中50號

[策劃/齊超][編輯、採訪、文/張一彤][圖片提供/貝浩登畫廊]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芭莎藝術 的精彩文章:

VR居然是這樣改變藝術的!

TAG:芭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