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太平洋上的「塑料大陸」,已變得有點恐怖了,怪不得女王都急了!

太平洋上的「塑料大陸」,已變得有點恐怖了,怪不得女王都急了!

內蒙古自治區,佔地大約11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佔地面積第三大省,

陝西省,佔地面積約20.6萬平方公里,

想像一下將整個內蒙古和陝西省的表面全部鋪滿了垃圾——這就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場」太平洋垃圾帶的規模。

垃圾場?

哪裡來的垃圾場?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垃圾場,但我們卻甚少耳聞?

因為這個垃圾場並不在陸地上,

而是在東太平洋上從美國的加州到夏威夷州的海域之間..

由於北太平洋環流系統是相對靜止的區域,水流旋轉和波浪的推動源源不斷地將太平洋兩岸附近海域的垃圾帶進來,

這就形成了一片難以想像的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因為看起來與我們日常生活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對這個神秘卻巨大的垃圾場並不熟悉。

這個垃圾場自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被發現,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以驚人的速度在擴張著。

時至今日,這個遮蔽了海洋生物陽光,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巨大垃圾場已經有88,000噸,差不多是500架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重量。

這個數據是近日荷蘭的海洋清潔基金會專家們牽頭,聯合世界頂級海洋保護專家們進行測繪得出的數據,比他們最開始預估的數字高出4-16倍。

「就連我們都對這如此大量的垃圾感到驚訝。」首席科學家Julia Reisser博士說道

在這個曾經被科學家們低估的垃圾場里,百分之99的垃圾物質都是塑料或其衍生的物品,

這其中,廢棄纏繞的漁網就佔了46%,這些漁網漂浮在海面成為了無數過往海洋動物的阻礙,令它們纏繞其中,無法動彈,

還有46%是各種大些的塑料廢棄物,有孩子玩沙的沙桶,丟掉的牙刷,廢棄的塑料水瓶,不慎遺失的運動鞋,洗澡時的小黃鴨,綠青蛙等等,

只要是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塑料製品,都可以在這片垃圾場找到它的痕迹。

當然,除了這些大件的塑料製品,還有很多破碎掉的微型塑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大塊的塑料,在海浪的拍打,海水的侵蝕下分解成更小的塊,這就是那剩下的8%...

根據數據統計,自從這個世紀開始,全世界塑料的年產量幾乎直線翻倍增加,

不過,幾乎生產出的四分之三的塑料都被丟棄,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得不到回收的塑料到底去哪了?

有很大一部分被丟棄或掩埋在大陸的各個角落,而另一部分就是通過種種渠道最終流入了大海。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海洋生態問題專家Thilo Maack所說:」每年全世界生產的合成材料總量差不多4億噸,這其中20%最終都進入了大海。」

儘管太平洋垃圾帶的大小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但這只是浩瀚的幾大洋中其中最顯眼的一部分,海洋中究竟容納了多少垃圾,誰也不知道。

只不過有研究人員曾經做出預估,就現在各國對於海洋垃圾清晰漠不關心的態度來看,到了2025年,海洋中漂浮的塑料重量可能會再翻3倍,到2050年,海洋垃圾的重量會超過所有海洋動物總體的重量。

或許時至今日,這些數字看起來離我們的生活仍然非常遙遠,

畢竟比起這些有些恐怖的數字來說,塑料製品確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又簡單,很難想像,隨手丟棄的那隻礦泉水瓶會對海洋有怎樣的威脅…

但事實上,就是這一件件塑料垃圾,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整個世界,

或許你早已看到過這樣的照片,

海龜從小便被塑料製品纏繞,導致其無法自然生長,

浮動的半透明塑料袋被海龜當作美食「水母」吃進肚中

魚和水母在反射著點點光芒的塑料海水裡遊盪

當然,還有那些死去時,腹中除了塑料空無一物的海鳥

這些海鳥之所以吞食塑料,倒不是因為它們和海龜一樣眼神不好,而是因為塑料垃圾表面的浮游生物分解後發出的氣味和腐爛的海藻類似,所以這些海鳥才會誤以為它們是食物而吞食。

這些還只是塑料對海洋生態造成的肉眼可見的危害,

真正危險甚至嚴重威脅到我們健康的,是我們看不見的部分。

在我們為魚類,海鳥吃進塑料而心痛不已的同時,那些遠在萬里外漂浮的塑料垃圾,早已通過各種方式悄悄地回到了我們的身體。

微塑料是通常是指那些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實際上很多微塑料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肉眼是不可見的,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科學雜誌《地球的未來》上刊登的文章里,有研究發現每立方米的北極海冰中含有多達240個微塑料顆粒。

在2016年,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南極海域中也已經漂浮著微塑料。

而半年前的研究也證實,即使深達1800米的海底深處都有海洋生物在吞噬著微塑料,

南極北極和深海,這世界上最後隱秘的角落裡都遍布著微塑料的身影,這幾乎可以說明,微塑料已經遍布了整個海洋系統。

這些微塑料隨著海水擴散,不斷分解變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中,

曾經有研究人員對20多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的常見魚類進行採樣,經過研究發現,其中90%的魚類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海洋的浮遊動物,魚類,哺乳動物等等,就算不是主動去吞食塑料,也無法避免吸收無處不在的海水裡那些納米級別的塑料顆粒。

可想而知,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食物鏈的層層遞進,微塑料在生物體內的層層疊加,最終大量的微塑料進入了這個世界食物鏈的最頂層--人類的身體。

納米級別的微塑料是可以跟隨血液進入人體循環系統的,如果長期攝入微塑料,一些化學物質會長年累月地聚集在人體內,

雖然目前為止尚未有確切的研究顯示其危害,但BBC紀錄片《藍色星球》中,那條因為因為毒奶水而死的幼鯨或許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為了讓全世界對海洋塑料垃圾的嚴重性有進一步認識,美國非營利組織「塑料海洋基金會」在去年曾經向聯合國遞交正式申請,要求承認「太平洋垃圾帶」為新國家。

眾多關注環保的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都參與了情願,

設計師Tony Wilson還為太平洋垃圾國設計了一套錢幣,

在這些錢幣上,印刻的是在垃圾海中翻騰的鯨魚,被塑料囚禁的海鳥,掛滿了垃圾的海報,還有在海底被塑料纏繞的墨魚…

儘管垃圾島「建國」的消息聽起來是那麼的無厘頭,不過這確實代表了申請者們迫切的心愿…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

但目前為止,海洋垃圾的治理仍然道阻且長。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可以做到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

盡量減少對塑料產品的使用,讓塑料產品能夠被重複使用,或許我們的舉手之勞,就會讓垃圾島的領土在被清理之前,沒有那麼快地擴張...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等最核心的關鍵技術:32個演算法
中國精準醫療方向—投入600億,產業規模達萬億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