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孩出生數超一孩: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了?

二孩出生數超一孩: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了?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全年,二孩數量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

這是自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來,首次出現二孩出生數超過一孩出生數的情況。

是不是做夢都覺得快被新生兒擠爆了?

但你可能不知道,1月中旬,同樣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和出生率兩個指標同時出現下降。

二胎數量明明多了,怎麼還下降呢?很簡單,因為一孩數量大幅銳減!

減到什麼程度呢?至2017年我國一孩人口出生人數降低至724萬人,較2016年減少249萬人,不得不引起重視。

這是2016年代表性國家人口出生率統計,看,中國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2。這也就表明,中國的生育率已經成為全球最低之一。

或許也有人說,相比其他國家也還好啦,但有學者說過,其實如果生育率降低到1.5以下的水平,那麼即使在鼓勵性的生育政策下,生育率也很難扭轉回來了。除非每個育齡女性要生2.2個孩子,才會緩解人口老齡化趨勢。

可是現在,別說二胎,更多的女性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有人認為,中國的出生人口之所以會持續下降,就是因為如今很多年輕的夫婦,連一胎都沒有生育。

這是事實。

現在的年輕人,確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

忙,沒精力

如何用一個字來總結年輕一代的生活?

忙。

年輕人真的太忙了。

每天早起擠公交地鐵上班,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逐漸成了常態。

另外,為了避免自己在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中倒下,業餘時間還得抽時間運動,保持身體的良好狀態。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只想好好地放鬆一下身心,癱在家裡放空自己,或是約上三五知己出去談談心。

生孩子?備孕?造人?

對不起,真的沒有那個精力。

連生孩子都抽不出時間和精力,更別提帶孩子了。

一旦有了孩子,忙起來的時候就只能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者讓年邁的老父老母來帶。

這當然能夠卸掉一部分自己帶孩子的壓力。

可是為人父母,這樣真的負責任嗎?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到他(她)正大成人、獨立生活之前——父母能給予的最重要的財富,除了足夠好的經濟條件之外,還有就是足夠多的陪伴。

只有足夠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而不能好好陪伴孩子的父母,註定是不合格的。

大部分的年輕夫婦,還不具備充沛的精力與時間,所以他們心裡很清楚:

自己暫時無法成為合格的父母。

女性的自強

如果說婚姻是男人的墳墓,那麼生育就是女人的墳墓。

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女人註定要犧牲得更多:從懷胎十月,到畢生難忘的產痛,再到產後漫長的恢復期,或許還有難以根除的疤痕及後遺症。

整個生產歷程,無一不是對女人的摧殘。

但女人沒那麼弱小,單憑生產所受的皮肉之苦,還不至於將她們嚇得不敢生孩子。

真正令越來越多女性不想生育的本質因素,是現代家庭的畸形結構,以及女性日漸覺醒的自強意識。

我舉一個通例:

一個女人生完孩子之後,為了家人,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回歸家庭,當起了家庭主婦。

但丈夫與婆家人卻絲毫不認可她對家庭的付出,更不認為生孩子、辭去工作、回家做主婦是一種犧牲,而只覺得這是女人的本分,是理所應當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覺得女人當家庭主婦,是在享福、偷懶。

這樣一來:不離婚,過得憋屈;一旦離婚,便一無所有。

這是無數家庭主婦現狀的縮影,也是無數女人的最大困境。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傾注、捆綁於家庭的女人,永遠是最被動的。

在見證了諸多已育主婦的身心慘狀之後,廣大女性們逐漸明白:女人不但要經濟獨立,而且在家庭成員學會尊重女性之前,絕不適宜生孩子。

否則就是自掘墳墓。

這種想法在年輕女性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因為她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父輩對女性的壓迫與折磨,深知女人若不顧一切投入家庭、貿然生育,後果將會有多麼嚴重。

所以比起生孩子,她們更傾向於好好賺錢、好好享受生活。

有人痛斥那些不願生育的女人太任性,我反倒覺得——

腐朽社會的發展速度,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陳舊的倫理意識上,都完全沒有跟上現代女性的自強與覺醒的步伐。

決定女人生育與否的,從來就不應是她「能不能」或「該不該」。

而是她「想不想」。

住房壓力大

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熱點的省會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三線城市,近些年房價出現持續的快速上漲,使得居民的負債水平顯著提高。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我國居民貸款已達到39萬億元,再加上5萬億元公積金貸款,居民總負債44萬億元,佔GDP的比重已達到55%。目前,儘管居民槓桿率低於美國、日本(70%~90%)的水平,但仍高於新興經濟體國家。

從債務絕對量看,2015年居民新增貸款4.6萬億元,2016年上升到7萬億元,2017年預計達到8萬億元,短短3年時間翻了近一倍。

近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向媒體透露2018年的監管風向:首次談到「監管部門要著力抑制居民槓桿率」。稍早之前,央行行長周小川也罕見地表達了對居民槓桿率過快攀升的擔憂。

居民購房壓力大、債務水平高的嚴峻現實,要求年輕人在結婚購房時,最好將自己的生育規劃與購房決策結合起來,早作打算。

例如,如果一開始就計劃要兩個孩子,那麼在買房之初就寧可犧牲一定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以換取價格合理、空間更大的房子。

相反,如果先是一個孩子,生了二胎之後發現房子不夠住,再換大房子,導致大幅增加貸款——這種被動的換房可能一下子會繃緊家庭的財務鏈條。

當然,年輕人處於事業上升期,薪資水平也會逐漸提升。但即使是「不差錢」的年輕家庭,較早地將自己的生育規劃與購房規劃一起考慮,也會避免很多反覆「折騰房子」的麻煩事。

例如,一對在上海外資企業工作的高級白領夫婦,他們在市中心有一套小面積的學區房,在外地有一套大戶型的投資型房產,在外環附近有一套現在居住的二房。最近他們有了二胎,忽然發現,自己有3套房,可還是不夠住,將來還要面臨換房的抉擇。

教育焦慮

為孩子的教育操心,這是普遍性的人之常情。但是,這種操心上升為「教育焦慮」,則是在獨生子女政策大背景下表現出的新課題。

獨生子女一代如今正是初為人父的一代,6個成年人面對一個孩子,自然是「望子成龍」心態。於是,五花八門的培訓廣告鋪天蓋地,「虎媽」、「狼爸」話題不斷。

在此背景下,家長們焦慮:孩子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比我強。老師們焦慮:評優、晉職、績效獎金都與學生分數掛鉤,要高分就得不斷給學生施壓、不斷增加作業數量——把他們塑造成考試機器。

在這種普遍的焦慮下,教育已經被嚴重異化。記者的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班上的一名男生已經在學習「負數」,這可是初中一年級才講的東西。還有一名同事稱,她的孩子小學三年級,班上已經有同學在攻讀「中級口譯」。

如此拔苗助長的社會風氣,一定會出現令人痛心的案例。記者的一個朋友,孩子在閔行區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雙語小學念書,最近突然決定要全家移民澳洲,原因是她的孩子不堪學業壓力、老師壓力,小小年紀就出現了明顯的焦慮、恐懼的精神狀況。

如此堪憂的教育現狀,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合格的人」都不容易,如何敢再生一個孩子呢?

教育是非常複雜的社會問題,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但是每位年輕的家長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到底什麼是適合自己孩子的「好」的教育?到底是追求「短期的效果」,還是「長期的效益」?

這些問題想通了,即使現實生活中別人都盲從、焦慮,你也可以堅守自己的理念。當然,這樣做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通行的教育體制會對您的孩子評價不高。但是,這有什麼重要呢?我們的一生會接受3種教育:第一種是以父母為主的家庭教育;第二種是傳統教育體制帶給我們的學校教育;第三種是「自我教育」,即個人主動地從社會、書籍、別人的人生中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學校教育僅僅是一個人所需教育的三分之一,更多的教育是你能控制、你能改變、你能給予的!

專家觀點:應採取鼓勵生育政策

既然「負擔重」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生育的主要障礙,不少專家認為鼓勵生育的政策勢在必行。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就人口對經濟的影響這一主題曾做過相應研究。他和他的團隊發現,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規模萎縮和老年化,由此形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中等收入陷阱不同的、特有的中等收入「人口陷阱」,並使中國經濟產生下行波動。

他多次發文建議,需要儘快實行鼓勵生育。「改善人口結構,逐步擴大消費,關鍵是現在就要放鬆、放開和鼓勵新人口出生,停止和廢除徵收社會撫養費,在一段時間內適當放開外籍人才和女性人口遷移入境」。

在國家統計局發出2017年人口數據的當天,也有不少專家再次呼籲,希望國家採取措施,鼓勵生育。

人口統計學者、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黃文政就表示:「可以嘗試個人所得稅減免和現金補貼的方式並重,對高收入家庭通過孩子人頭抵稅的方式減免個人所得稅,對收入較低者則直接發放現金補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理財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投資理財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