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洲跟團遊記-威尼斯篇

歐洲跟團遊記-威尼斯篇

依據合同規定,我們將乘坐義大利最高級別的列車~紅色法拉利高速列車前往威尼斯水城。

達站後,一眼望過去,這輛列車簡直就是法拉利跑車的翻版。車頭呈低流線型,深紅色的車身光潔亮麗,車廂內部美觀大方。車速每小時達300公里,是義大利鐵路允許的最高時速。

乘客可享受包括無限上網、電視和餐點在內的三個不同等級的服務。由於有網路,我們每個人都在忙著發送郵件和國內微信通訊。

當我們從佛羅倫薩行駛約258KM到達水城~威尼斯時。天空不足美,下起了毛毛細雨。為方便觀光遊覽,張導特別邀請熟悉當地情況的地陪人員:小徐先生來擔當我們的嚮導。

據地陪小徐先生描述: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是世界聞名的水鄉,也是義大利的歷史文化名城。是義大利北部威尼託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精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裡,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

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橋城」等美稱。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它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 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 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

城內古迹眾多,有各式教堂、鐘樓、男女修道院和宮殿百餘座。大水道是貫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長的街道,它將城市分割成兩部分,順水道觀光是遊覽威尼斯風景的最佳方案之一,

兩岸有許多著名的建築,到處是作家、畫家、音樂家留下的足跡。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廣場東面的聖馬可教堂建築雄偉、富麗堂皇。

總督宮是以前威尼斯總督的官邸,各廳都以油畫、壁畫和大理石雕刻來裝飾,十分奢華。

總督宮後面的嘆息橋是已判決的犯人去往監獄的必經之橋,犯人過橋時常懺悔嘆息,因而得名「嘆息橋」。

如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當地的小船貢多拉獨具特色,到了威尼斯不妨一試。

另據張導敘說:威尼斯大街小巷的風光十分特殊。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衚衕還要狹窄,兩條船不能並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一點也不妨礙行船。

威尼斯的橋樑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遊人熙攘,鴿子與海鷗一起飛,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

威尼斯到目前為止有401座橋,這些橋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 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虹,有的莊重,有的小巧。

其中最著名的是以火車站通往市中心的利亞德橋最為有名,又名商業橋,造型為單孔拱橋,用大理石砌成,建於 1592年前後。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是威尼斯的象徵。

大 大小小的船隻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里亞爾托橋建於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後改為弔橋。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 1580~1592年,改建為石橋。橋頂有一浮亭,橋兩側是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

威尼斯城內古迹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 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另外,還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河相臨,十分别致。

威尼斯的房屋建築風格各異,房屋的 門窗、走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夜間泛舟威尼斯,獨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義大利威尼斯,來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依據旅行社的安排,我們登上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名字——「貢多拉」。它是威尼斯特有的「TAXI」。

「貢多拉」船身在狹長,首尾翹起,最 適宜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緻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艄公身著黑白相間的傳統服裝,頭戴有紅色帽箍的草帽,他們用單槳划船,操作非常熟練。「貢多拉」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

坐滿六人,加船夫一 人。

另據船夫描述:貢多拉有十分悠久的歷史,11世紀是貢多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量超過了一萬隻,但如今僅剩下了幾百隻貢多拉。

雖然 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但讓人高興的是,像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貢多拉的外觀設計原本是各式各樣的,16世紀時的貢多拉外表異常艷麗,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貢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為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這一傳統一 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貢多拉也是統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

今天我們乘著「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賞「街道」兩旁古老的建築,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腦海浮現,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只可惜,由於下 雨,要撐傘,在狹長的船倉內施展空間有限,故照片拍攝的角度受限制,留下些許的遺憾。

當我們移步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時,張導應用文史類豐富知識為我們講解了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迹之一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的歷史:

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總督宮是威尼斯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和總督宮毗連的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於此。

雄偉壯麗的聖馬可大教堂始建於829年,重建於公元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聖馬可大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它原為一座拜占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杆等。

從外觀上,它的五座圓頂據說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

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這些建築上的特色讓人驚嘆不已。

聖馬可教堂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內部牆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鑲嵌的壁畫;

一是大 門頂上正中部分,雕有四匹金色的賓士著的駿馬。

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

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僅此一點,便是獨一無二。

其次,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

內外有4000平方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

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在場上格外顯眼的鐘塔高達97 米,建於15世紀。每到整點的時候,兩個機械人就會用槌自動敲鐘報時,整個城市都可以聽見鐘聲。

我們還觀光了威尼斯的必訪景點;連結著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其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 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

它建於1600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裡,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人世,過去臨刑死囚走向刑場時必須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死囚們只能透過小窗看看藍天,想到家人在橋下的船上等候訣別,百感 交集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再向前走便要告別世間的一切了。

另據張導敘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並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傳說:有個男人被判了刑,走過這座橋。「看最後一眼吧!」獄卒說,讓那男人在窗前停下。窗欞雕得很精緻,是由許多八瓣菊花組合的。男人攀著窗欞俯視,見到一 條窄窄長長的貢多拉,正駛過橋下,船上坐著一男一女,在擁吻。那女子竟是他的愛人。男人瘋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大理石造的,沒有撞壞,只留下一攤血、一個憤怒的屍體。血沒有滴下橋,吼聲也不曾傳出,就算傳出去,那擁吻的女人,也不可能聽見。血跡早洗乾淨了,悲慘的故事也被大多數人遺忘。只說這是 「嘆息橋」,犯人們最後一瞥的地方。且把那說成神話吧……

由於馬上要離開義大利這塊國土了,我們再去廣場享受一次絕對正宗的義大利快餐,來份義大利麵條和來一份比薩餅及義大利啤酒,那種愜意、浪漫的感覺便油然而生,令我們更加陶醉!

我們還遊覽了威尼斯最大的哥特式建築~黃金宮,以整齊的排布和金燦燦的顏色而聞名遐邇。宮殿外表被漆成金黃色,在陽光下十分耀眼奪目。這座所謂的「宮殿」其實又名法蘭蓋提美術館,館內收藏的多位威尼斯畫派的佳作。許多美術愛好者都對黃金宮十分感興趣,因為這座美術館從外到內都充滿了藝術的寶藏,是一座實在的 「藝術金庫」,讓人嘆為觀止。

Palazzo Rota 是個12世紀建造的古老宮殿,距離馬克廣場50米。內分為4層樓。一樓是進廳,2樓是工藝師表演廳和兩個展覽廳,3樓有兩個展廳, 4樓是個現代藝術廳還有一個優雅的陽台.每個展廳都有華麗的吊燈,精美的水晶首飾品,古典的巴洛克風格的高腳杯。每一件產品都是經過精細挑選真正威尼斯工 藝品,符合中國新旅遊法的關於購物品的規格。

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來到島上的一家名叫PALAZZOROTA的水晶玻璃博物館參觀,這是我們在威尼斯旅遊 行程中先前就預定的一個固定景點。在我看來,說它是水晶玻璃博物館,還不如說是玻璃製品的銷售店更準確些,因為,在這裡我們看見的是技藝表演和水晶玻璃製品的推銷。

其實,在威尼斯島嶼上約有100多家玻璃作坊,幾乎每家作坊都會有現場吹玻璃表演以吸引顧客。眾人圍在表演爐前,只見爐內烈火熊熊,各種原材料 在爐內1400攝氏度高溫中熔化,玻璃工藝師傅手持一根長長的吹管,從爐內抽出帶有一團火球的玻璃料,用鉗子捏一下,拉一下,在很快的時間內,火紅的玻璃球形成了一匹駿馬,造型美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法拉利車標上的駿馬,看看果然是很像,大家忙著拍攝這種傳統手工藝水晶玻璃工藝品製作場面,同時對玻璃師 傅的精湛技藝報以熱烈的掌聲。

圖片:張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游歐洲沙龍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歐洲富有國家還會有那麼多年輕的流浪者?

TAG:藝游歐洲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