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璀璨的明珠—記者祥雲講述行貴法師的故事
我的家在少林寺
四十年代的少林寺,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但由於它是禪宗祖庭,又是達摩祖師傳法習武之處,早已高僧倍出,譽滿華夏。
就在這個特殊的環境里,人們常常看到一個不滿三歲的小女孩。她天真好奇,跑這裡看看,到那邊摸摸,她幼小的心靈里根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到了這裡,為什麼自己不能偎依在父母溫暖的懷抱里。
原來,女孩子的家境貧寒,弟妹又多,父母怕養不活,就把她送到親戚家。養父家生活比較寬裕,何況還有個當過武狀元的爺爺與少林寺上德下禪老和尚頗有交情,因為這個緣起,女孩子才有機會來到了這個比家更適於安身的院落——少林寺。這個女孩子叫貴香,她就是現在的行貴師父。
在少林寺這個特殊環境的家裡,貴香漸漸長大了。白靜的臉龐有了紅潤,她已經是寺院里的老住戶了。僧人們看她聰慧好學,六歲就教她習武。只要是老師教的動作,她一看就會,一點就通。有時病了,為了不影響練功,她忍著一聲不吭。拉肚子脫肛是老毛病,每次犯病她都消無聲息地自己捂著推進去,怕給老師找麻煩,繼續練習,直到動作合乎要求為止,多懂事的小貴香啊!
在少林寺練功,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初級階段首先訓練孩子的機敏,第一關過的是睡功。每天晚上,練了一天功的小貴香躺在床上,往往徹夜難眠。原來,這裡的床是用三根木頭樁子往地下一夯就成了。貴香只能頭枕木樁、腳蹬木樁,還有一個支撐住身體。她必竟是孩子,又是初次睡木樁,一打盹就掉下來,有時徹夜難眠。每逢夜深人靜時,小貴香睡不著,自己偷偷流淚。一起練功的小夥伴常說:「天是房,地是床,天下父母是俺親爹娘。」孩子們想家,想爹娘呀!
貴香卻與其他孩子不同,她想的更多的,就是學好老師教的一招一勢。只要是老師講的,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她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從不放過。 她心想:我一定要學出個樣子才行。
「拿大頂」,也就是頭朝下腳朝上的倒立,是孩子們的訓練項目之一。老師讓立多長時間就立多長時間,不能偷懶。貴香雖然弱小,卻比誰立的都好。有一次,因喝了點水,沒立多大一會兒就想小便,可又怕犯了規矩,她憋著不敢動,實在憋不住了,尿水和著淚水從臉上往下淌。從此,每逢「拿大頂」,她再也不喝水了。
大約是天性,貴香從小就不會罵人,不會說髒話。她心慈面軟,處處讓著別人,總怕委屈了同伴。她的衣物誰用都行,比自己用還高興呢,所以深受寺里的師父們和夥伴們的喜歡。大家一起練功、睡木樁、打沙袋、轉石磨……日子久了,小貴香漸漸習慣了寺院緊張而有序的生活。
在這個特殊的環境里,貴香的智慧開發得極快,不待老師講解完,她便領會了全部要領。她膽大心細,十分好學。有次看到老師在畫圖,她馬上將畫意闡述得精確細微,小貴香成了出類拔萃的好學生。
為了不使貴香滋長傲氣,老師處處從嚴要求她。練功動作做得十分準確,老師也要她重複做多次。有一天做完該做的功課後,老師緊繃著臉對她說:「你要記住,一個人想成就,就要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受別人不能受的罪,要謙恭好學,處處比人家矮几分才行。有首詩是這樣說的:
高高山上一枝花,傲笑青松不如它;
待到有日寒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
聽了老師的話,貴香驚詫極了,聰慧的貴香明白了老師的一片苦心,而這朵花指的是誰?花指的是女性,自己是個女孩子嗎?貴香疑惑了。很快她又回過神來,心想:管他男孩女孩呢,反正我要學出個樣來,不能愧對老師,要做棵頂風傲雪的青松。
老師看她是塊好材料,就教她學習配藥方,認識中草藥的名稱,背藥方,背唐詩,背誦《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名著。十歲左右,已經掌握了不少中藥知識,為後來從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少林寺這塊寶地養育了她,禪宗祖庭濟世救民的家風熏習了她的個性和為人,對祖庭少林,她有著難割難捨的親情。而達摩祖師的傳說,是她最愛聽的故事,也常講述給他人。
達摩西來一字無①,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妙法,筆尖蘸干洞庭湖。
小貴香明白:不用心做事,不去行,只靠嘴說,就是講得天花亂墜、遍地起金蓮也沒用!要學會普濟眾生的本領才行啊!而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故事,一葦渡江的故事,神光求法天下紅雪的故事,達摩祖師救小鳥出籠的故事……每次談起來都依然繪聲繪色,沁人心脾。
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②,二竹翠桂久昌昌。
另一首:
渡江一葦浪花飛,九載跏趺③坐翠圍;
面壁已知僧入定④,巢肩亦是鳥望極;
無生色相俱成幻⑤,有漏人天總悟非;
何時宋雲蔥嶺見,少林風雨悵西歸。
這兩首是對達摩祖師從印度來中國顯示神通、面壁九年、弘揚禪宗並使少林寺走向昌盛、禪宗一脈發展為「一花五葉飛」的暗示。事情果真如此,當時人人習禪、談禪、坐禪、參禪,六祖慧能後,禪宗分出了五個脈別。
「達摩祖師和梁武帝的分歧是什麼?因為梁武帝沒有悟透達摩祖師說話的禪意。」
「您能具體談談嗎?」
「當年祖師來到中國,梁武帝問他:『學佛的第一義諦是什麼?』祖師告訴他:『了不可得。真如妙心,如同虛空。』可梁武帝沒弄明白,禪宗是用心傳的,用語言表達不清楚。祖師看機緣不成熟,便離開了。他一葦渡江顯示神通,是為了給世人看,當時中國的佛教還沒發展起來。」
看得出她一提起祖師的故事,就極其興奮,滔滔不絕。
「達摩祖師的故事多著呢!他是聖人,一切通達,他路過一位養鳥人的家,籠子里有隻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祖師聽明白了小鳥叫的用意:『西來意、西來意,請你教我出籠計。』達摩祖師用意念傳話:『出籠計、出籠計,兩腿一蹬眼一閉,便是你的出籠計。』結果,小鳥在籠子里裝死,主人一開鳥籠,小鳥飛走了,自由了……」
在少林寺生活的日子裡,她學習中藥知識,背藥方,砍柴擔水,什麼活都做,少林寺是她的家,是她人生道路的起點。就在她立志學醫習武,濟貧救世的五十年代初期,少林寺遭到毀壞,僧人被遣回家還俗,年輕的僧人參加抗美援朝。而小貴香不過十三歲,沒有生活能力的她只好回鄭州找親爹娘。
整理好自己的小包袱,貴香隻身上路了。她身上沒有錢,也不知道身無分文意味著什麼,只要一想到要見親爹娘了,要有家了,那個歡喜勁兒就別提了,又是蹦又是跳,高興了還邊走邊要幾招拳。一天又一天,鄭州這麼遠呀!貴香遇村就給爺爺奶奶、大叔大嬸、哥哥姐姐來幾招少林功夫,要塊饅頭吃;渴了,捧著河水喝幾口;住的地方就不用說了,她早已過慣了幕天席地的生活,在柴堆邊、糞堆旁或土坑裡一坐就是一夜。貴香只有一個心愿:早日到達鄭州,找到親爹娘。
一路風餐露宿的貴香回來了,不諳事理的孩子怎麼知道父母的難處,幾經周折,貴香終於得到社會的資助,上了小學。沒等畢業又上了中學、高中,連著跳了幾級,最後被學校保送到了河南省醫科大學上了本科。大學畢業後,貴香為深造,又到北京中醫學院進修四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的小貴香長成了才貌出眾,技術高超的中醫大夫並提升為主任中醫師。個人有了成就,家庭富足,一切都顯示出經過勤奮工作得到的回報。
可是她並不滿足,仍然學習各種知識 。八十年代,秉著為了病人康復,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給病人治好,才是好醫生的信念,她又涉獵了各教派如儒家、道家、佛家的經典。中國傳統文化和《達摩易筋經》、《八段錦》、《洗髓經》等經典,對她啟發極大。她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與禪宗及康復醫學融為一體,經過親身體驗收到最佳效果後,再用於病人。她的每一例病例都經過幾百人試用,治癒率極高。這時的她,拚命地工作、寫作、試驗,徹夜不眠……只要對人類有益的事,她不顧惜生命也要干好,干出個名堂來,不到四十歲,已經出版了多本專著。她研究的科目由河南省有關部門錄製成專題片,長達四十五分鐘。中央電視台1套-10套、國際台、科技頻道分別連續播放十二次。出了名的行貴法師被各省市及國際學術界邀請講學,有關康復醫學論文,被國際有關雜誌選用十三篇。她的事業如日中天,輝煌之極。在此期間,她抓住一切時機建立康復醫療機構,並發展到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受到國際華人的歡迎。
功成名就的她並沒有停止她的講學、治病,她依然在拼搏。從苦難中掙紮成長起來的她珍惜分分秒秒,忘我地工作,極度疲勞的身體一次次敲響了健康的警鐘。她常常拉肚子,腹部疼痛,苦慣了的她從沒時間顧及自己,仍然埋頭工作,直到一次又一次連續發作,才引起重視,檢查結果:結腸癌晚期。這些長期過度緊張勞累的細胞,難以適應她的工作節奏,開始了反抗,癌細胞已經佔據了子宮、卵巢、盆骨、腹壁。腸子已經不能蠕動,經腫瘤醫院化療後,白血球只剩下1200 -1800左右,體重只有78斤,存活期只有20多天,也就是說:她的生命期限不到一個月。
她不能上班了,一切都從顛峰跌落到低谷。
為了生存,她咬住牙關往自己身上打化療針,自己配中藥喝。她還不想死去,她還要救濟病人,還要為眾人講課。躺在床上的她,仍然不忘記為病人治病。自己痛地說不出話,就讓病人對著耳朵講病情,不能寫字,請別人為病人開藥方。而人們並不知道:化療針注入體內是何等的痛苦,真是生不如死啊!她毅然堅強地挺立著……
註解:
1、一字無:達摩是禪宗的祖師,此宗重於修心,以心傳心,直傳佛祖的心印,又名佛心宗。
2、雙象馬:這時指的是雙腿。
3、跏趺:這裡指僧人盤腿打坐。
4、入定: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靜坐九年,身內精氣映入洞中石頭上成人形,此石保存在少林寺內。
5、俱成幻:指色、受、想、行、識均是虛幻的,空的。無常、沒有真實的為空。
6、一花五葉:指禪宗五個門派:臨濟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
編輯:聖覺師
完


TAG:佛光寺心乃大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