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睦相處的白腰文鳥

和睦相處的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是麻雀的近親 ,分布在我國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它們性情溫和,往往以家庭為單位集群活動,顯得溫馨有序。它們是植食性鳥,喙粗短而堅硬,喜吃各種植物的種子,往往協作覓食,取之有道。

白腰文鳥(Lonchura striata)是麻雀的近親,分布在我國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其體型比麻雀小,喙為三角錐狀,厚而尖,上喙黑色,下喙鉛色;背部多為暗褐色具白色縱紋,腰部白色;尾羽黑,末端楔狀。

集群生活 溫馨有序

白腰文鳥性情溫和,喜歡聚集成群,十幾隻甚至更多隻蜂擁到草叢或農田裡尋找食物。野外觀察中我注意到,成群的白腰文鳥中個體數量越少,警惕性越強。如果白腰文鳥單獨或成對活動,人在十多米外就會把它們嚇飛。如果它們有十幾隻以上成群活動,數量上的優勢會使它們產生安全感,允許人在幾米遠處觀察。

一家植物園裡有座石塊堆砌的假山,小河蜿蜒其中;河床低於地面70 ~ 80 厘米,寬約1 米,用石板鋪成;小河長几十米,水深不足5厘米,水流緩慢,兩岸有各種常綠喬木和灌木。一天,十幾隻白腰文鳥飛到河邊枝繁葉茂的山茶樹上,不一會兒,枝葉中傳來「噝噝啰啰」的叫聲,聲音細而短、急而顫。我在不遠處的大樹下靜靜地觀察,估計它們也在打量我。

集體覓食的白腰文鳥

幾分鐘後,我們之間的靜默最終被一隻白腰文鳥打破,它從枝葉里伸出頭來向外張望;其他小夥伴也隨之紛紛在山茶枝杈上「亮相」。一陣觀望後,一隻白腰文鳥先落到河堤的石塊上,很快又有幾隻也落上來。片刻,已有膽大者飛到水邊,還有追隨者繼續跟進,旁若無人地伸頸汲水。我壓低身體,慢慢地向它們靠近。最初,白腰文鳥略顯緊張,停止喝水觀望,數秒鐘後一切恢復正常,不再理會我的騷擾了。

白腰文鳥常將身體浸在水中,迅速晃動身體,濺起片片水花,小河儼然就是它們的天然浴池。洗浴後,它們成排地站在岸邊的樹枝上,抖掉羽毛上的水珠,然後開始梳理羽毛,有的還體貼地為同伴梳理。靈長類動物通常會相互梳理毛髮,並以此維持群體內成員間的關係,但這種行為在鳥類中很少見。白腰文鳥屬於接觸性鳥類,梳理後有時相互靠近,依偎在一起,幾隻、十幾隻甚至更多隻排成一排,面朝太陽愜意地享受日光浴,有的還閉上眼睛小憩。

許多動物過著群聚生活,不僅有利於提高捕食效率和成功率,而且增加了群體的安全係數,多一雙眼睛就多一分保障,可以及早發現隱患、躲避危險。一次,我隔著小河看見對岸草叢中一群白腰文鳥正在覓食,一隻流浪貓貼著珊瑚樹建成的籬笆牆悄悄向鳥群靠近,相距兩三米時被白腰文鳥發現。一聲短促的鳴叫後,鳥群起飛,幾乎垂直衝向空中,發出「唧唧啾啾」的叫聲,在空中匯合後又陡然下降,躲進附近一片枝葉濃密的樹叢。群鳥齊飛的陣勢讓流浪貓不知所措,躊躇間失去了捕食的機會。

過著群聚生活的鳥類,其行為往往由個別成員主導,一旦某隻鳥發現天敵並報警飛離,就會引起整個群體的避敵行為,捕食者往往因此徒勞一場。當白腰文鳥的數量較多且飛行距離較遠時,鳥群多呈團狀形狀不斷變化,有時還會呈現出各種有趣的圖案。

協作覓食 取之有道

白腰文鳥是典型的植食性鳥,喙粗而短且較為堅硬,適於吃各種植物的種子。在稻田覓食時,無論稻田面積有多大,它們都會聚集在一個在很小區域內,似乎很怕走散。它們的視覺十分敏銳,飛在空中也能輕而易舉地發現隱藏在稻田中的「自己人」,並落地共進美餐。它們還會擠在稻穗上啄食,有的還會伸長脖子啄食旁邊的稻粒。它們啄食雜草種子也有類似行為,我見到過13 只白腰文鳥擠在一株不足1 米高的植物上。這種覓食方式更易將莖稈壓彎甚至倒伏地面,便於它們啄食。白腰文鳥啄食水稻時也大多選擇被風吹倒或傾斜的稻株。

在生物學意義上,白腰文鳥聚在同一株植物上啄食屬於合作行為,那些與同伴站在同一植株上卻啄食其他植株的利他行為屬於種內互助。大群的麻雀里偶爾能見到一兩隻白腰文鳥混在其中;大群白腰文鳥群里也見到過斑文鳥。不同種類聚集在一起,屬於種間互助。

白腰文鳥飲水並啄食水綿

白腰文鳥的食物不只限於植物的種子。在流速緩慢的淡水或靜水中,絲狀的水綿數量甚多,一年四季都能見到白腰文鳥在此啄食。它們站在水草上或岸邊,從淺水處啄起一縷水綿,像吃麵條似的吞下,這種特殊的食性在陸生鳥類中比較罕見。南方地區池塘遍布、溝渠縱橫,到了冬季也不結冰,於是水綿成了白腰文鳥的一道美味。

有電視台報道,一位老人偶然發現陽台上有白腰文鳥活動,便在陽台撒了些糧食。數日後不斷有白腰文鳥前來,數量越來越多,離人也越來越近。電視台記者前來採訪時,幾十隻白腰文鳥竟然飛進老人客廳里,旁若無人地啄食灑在地板上的米粒,顯示出對人的高度信任。

有的地區能見到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他們利用馴好的白腰文鳥替人算命,讓它叼出預先設定的卦簽。卦辭往往模稜兩可;算命先生則察言觀色、花言巧語,使前來算命的人深信不疑,哪知所謂的「天意」不過是白腰文鳥的條件反射。

生兒育女 家丁興旺

白腰文鳥雌雄個體的外形十分接近。進入繁殖期後,可以根據行為辨別它們:雌鳥相對安靜,雄鳥比較活躍;此外,雄鳥的顏色通常更深些。求偶的雄鳥羽毛蓬鬆,邊叫邊向雌鳥靠近。結為「夫妻」的白腰文鳥在田地邊、溪邊、村莊和城市綠地附近的樹上或竹叢中築巢。鳥巢一般距地面2 米多高,在接近主幹的茂密枝杈處,隱蔽性很強。

白腰文鳥口銜巢材準備築巢

據資料記載,白腰文鳥「夫妻」都要承擔築巢、孵卵和育雛的任務,它們就地取材,選用柔韌而細軟的植物莖葉築巢。鳥巢呈球狀,外部材料較粗糙,與周圍的枝葉渾然一體便於隱蔽;內部材料大多較纖細,利於保護鳥卵,並能使在巢中生活的雛鳥和成鳥感到舒適。每窩產卵4 ~ 7 枚,卵殼為純白色。雌雄親鳥都參與孵卵,孵化期為14 天;雛鳥約22 天后離巢。西華師範大學的郭宗明和胡錦矗等人通過扎頸法觀察白腰文鳥,發現雛鳥食物仍以植物為主。

離巢的幼鳥還需要親鳥照顧一段時間才能夠獨立生活。覓食歸來的親鳥落到電線杆的斜拉線上,輕輕一叫,藏在附近的幼鳥立即飛出去簇擁在親鳥周圍,有的張大嘴巴叫著,有的抖動翅膀,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親鳥通過反芻將嗉囊中的食物填餵給幼鳥,擠在最前面的幼鳥最先得到食物,但親鳥會不斷地變換位置,給每隻幼鳥餵食,公平對待每個子女。

白腰文鳥哺育幼鳥

一兩分鐘後親鳥離開,幼鳥又隱入附近的樹叢。隨著幼鳥不斷長大,親鳥覓來的食物很難滿足它們的胃口,幼鳥便開始嘗試自己覓食。漸漸地,親鳥對幼鳥的照顧也會停止,白腰文鳥家族的新成員正式獨立謀生了。

白腰文鳥往往以家庭為單位,十多隻集群活動,有人因此稱它們為「十姐妹」,其實它們既可能是兄弟妹妹,也可能是親子,還有可能是多個家庭「組團」活動呢!

(作者單位:上海市位育中學)

本文為《大自然》2015年第5期原創作品

歡迎分享和收藏,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自然雜誌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阿瑟山口國家公園
「吃貨」眼中的南崑山植物

TAG:大自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