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借著《玩家一號》上映的熱乎勁 扒扒VR主題電影發展簡史

借著《玩家一號》上映的熱乎勁 扒扒VR主題電影發展簡史

現實很「無聊」,當具備更多想像力和開放性的虛擬空間可以替代現實時,誰還會願意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呢?VR可以讓我們暫時擺脫世俗的常規,體驗一些與眾不同的事物,即便它也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

備受期待的、由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最新VR主題大電影《頭號玩家》已於今日凌晨在國內上映了,VR網小編也趁著這股熱乎勁兒去觀看了首映。該片根據Ernest Cline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了2045年由於現實生活無趣,無數年輕人迷失在一款超級火爆的遊戲「綠洲」的世界裡,而後男主逐漸發覺:自己在現實和虛擬世界裡都面臨困境。

而《頭號玩家》中的景象似乎也映射了VR乃至我們生活未來的樣子。正如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綠洲作為一個「真實的、沉浸式的三維模擬環境」,人們可以藉助身體的運動來體驗可交互的軟體和硬體。

今天,VR網小編就借著電影《頭號玩家》的上映,與大家梳理梳理有關VR題材電影的前世今生:

過去,有關VR技術的起源業內乃至歷史學家之間一直存在爭議。例如19世紀的劇作家Antonin Artaud認為,幻想並非與現實截然不同,因為觀眾在觀看戲劇時可能會暫時放下他們的懷疑,並沉浸在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戲劇中。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同樣也可以將電影視為虛擬現實。然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VR卻起源於科幻文學。

《Pygmalion』s Spectacles》插畫

在Laurence Manning在1933年的短篇小說《The Man Who Awoke》中描述了一種機器,該機器用電脈衝取代人們的感官並允許他們過上一種虛幻般的生活。同時,Stanley G.Weinbaum在1935年的小說《Pygmalion』s Spectacles》中描述了一副護目鏡,讓穿戴這些護目鏡的人能夠通過全息、嗅覺、味覺和觸覺體驗一個虛構的世界。

在隨後的幾年中,隨著技術的進步引來了更多的模擬環境。

Sensorama

在20世紀50年代,電影製片人Morton Heilig發明了Sensorama,這是一種可增強多感官的裝置,藉助它使用者不僅能夠看到最特別為其創作的電影,還可以聽到、聞到和感受到沉浸其中的環境。

Ultimate Display

爾後,1965年,計算機科學家Ivan Sutherland提出了「Ultimate Display(終極顯示技術)」概念,這是一款頭戴式設備,可模擬真實情況並讓佩戴者無法區分實際的真實情況和設備框架中所描繪的虛擬情景。

在當時整個60-70年代,那些科技先鋒們繼續推動「人造現實」的發展,但「Virtual Reality」一詞直到1987年才被我們熟知,由有著VR之父之稱的Jaron Lanier所創造。而Lanier不僅為這個概念起了名字,他的公司還成為首個為公眾生產和銷售這類裝備的企業——例如頭顯、觸感手套等。

時間來到今天,從娛樂到醫學研究等各個領域,VR技術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它讓視頻遊戲變得更好、幫助培訓醫生挽救生命……以多種方式改變了世界。

VR主題電影簡史

當科技進步時,我們總是可以依靠科幻電影來將科技更全面的展現出來。同樣,無論是人們被困在虛擬世界還是造成一些社會不良影響,VR技術向來都是科幻電影題材的首選之一。而那些電影也教導著我們對更加科技化的未來時刻保持警惕,以探索其正確的使用方法。

《World On a Wire》劇照

第一部VR題材的電視電影是導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在1973年所拍攝的《World On a Wire》。這部電影是根據Daniel F. Galouye與1964年推出的小說「Simulacron-3」所改編的,它描述了在一個人造的虛幻世界中,那裡的居民卻愚蠢的相信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的。隨後這本書在1999年又被重新改編為《The Thirteenth Floor》,像這樣「生活在一個一切都是虛幻的世界」的概念在我們熟知的經典電影《黑客帝國》中也被大量提及。

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這類科幻電影開始大行其道。迪士尼電影《TRON》於1982年發布,它講述了一個電腦黑客在入侵了一家腐敗公司的主機後被拖進了一個數字世界中。目前該電影的續集已於2010年上映,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創:戰紀》。

另一部在80年代比較知名的電影是由Christopher Walken所主演的《Brainstorm》,該電影圍繞著一個可記錄人們思維,並將其以錄像帶的形式播放的系統展開。

《Total Recal》劇照

90年代,如果說有一部電影會讓我們對VR產生恐懼感的話,那就是Paul Verhoeven在1990年所拍攝的電影《Total Recall》。而根據Philip K. Dick的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也講述了一個充滿邪惡的公司,試圖用電腦生成的幻想植入人們的記憶中。

同一年代,奧斯卡史上首位女性最佳導演得主Kathryn Bigelow的《Strange Days》也採用了類似的VR概念。

《The Lawnmower Man》劇照

1992年,根據Stephen King(知名恐怖電影《閃靈》的原著)所改編的恐怖驚悚片《The Lawnmower Man》堪稱當時最有趣的VR題材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一個科學家(由奧斯卡影帝Pierce Brosnan扮演)通過使用一個VR裝置來醫療他患有低能的兄弟。最終,治療發生了奇蹟,他的兄弟病情也得到了改善——以至於他的兄弟竟獲得了心靈超能力,並決定為自己一生所遭受到的屈辱進行報復。

近年來,PSVR風靡一時。雖然這類電視遊戲機設備非常有趣,但玩家們更應該去看看1993年Full Moon公司推出的電影《Arcade》。這部電影就像PS3時代的遊戲《Dante』s Inferno》,幾個青少年被拖進了一個VR視頻遊戲中,他們必須克服種種難關,並擊敗反派。

《Existenz》劇照

另一部以電子遊戲為靈感的VR題材電影是David Cronenber所拍攝的《Existenz》。在這部電影中,帶有生物技術的「數據線」被插入人們的身體中,使他們自身成為了一個遊戲,該電影的核心講述了人類是如何過分依賴於技術的。

《黑客帝國》可以說是VR主題電影中最受歡迎的系列了。其情節也無需VR網小編過多介紹,對於這部電影相信每個人都比VR網小編有著更多的了解。另外,《黑客帝國》系列電影也是唯一有著宗教啟發的VR題材電影。

《Gamer》劇照

時間來到2009年,Mark Neveldine和Brain Taylor兩位導演將VR遊戲的理念與其電影《Gamer》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在這裡,我們體驗了一個虛擬的現實,而在這個現實中,遊戲者通過神經末梢接入遊戲來控制真人進行第一人稱的射擊遊戲。曾有電影人認為,這部電影是本世紀迄今為止最被低估的動作電影之一。

實際上,大名鼎鼎的《阿凡達》也運用了上述電影的概念和手法。而《阿凡達》對影迷們來說,也可以稱其為有史以來最「身臨其境」的電影。而後,像《黑鏡》、《西部世界》這樣有關VR的電視劇也比比皆是。

當然,今天上映、斯皮爾伯格所拍攝的電影《玩家一號》可以堪稱迄今為止最「主流」的VR題材電影之一了。有了這麼多科技、文化、小說和歷史來借鑒,這部《玩家一號》究竟如何?還需各位看官親自去電影院體驗。

VR平台 | VR網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網 的精彩文章:

您好,VR銷售了解一下?
我們相信 虛擬現實將迎來又一次偉大的飛躍

TAG:VR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