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如我們不去爭取,別人會把我們扔進虛構的伊甸園裡,還要用手指著眼前的苟且說:「看,這是幸福」

假如我們不去爭取,別人會把我們扔進虛構的伊甸園裡,還要用手指著眼前的苟且說:「看,這是幸福」

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麼,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科幻之神」阿西莫夫在他的《永恆的終結》一書中給予了具體描述,並且告訴了我們抵達這種幸福彼岸的方式——科學。

哈倫是一名行走於時間之流中的時空技師。他的使命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而修改現實。做為人類命運的設計師,只要他在某個關鍵點上,對歷史的走向恰如其分地進行擾動,那麼悲劇的現實可以被擦除,一種完全不同的新的歷史可能性就成為現實。

比如,他曾經在223世紀花了幾分鐘做了一點小手腳,使一個年輕人錯過了一節本來應該去上的機械工程課,然後224世紀的一場戰爭就此消失了。

這是我們現在在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情節。這種修改時間之流的概念我們已經非常熟稔,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部作品的價值觀。

人類就這樣被保護著平靜而幸福地生存著,任何大災難都被取消,科技不會突破人類的掌控而帶來毀滅,比如核能,地球不會在核戰爭中變成一片充滿輻射的焦土。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

然而,不!

150000世紀之後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了。當125000世紀人類憑藉超空間躍遷的技術抵達各個外太空星系的時候,發現到處都是外星人的殖民地。地球像一座被無限空間所包圍的監獄,同時這種永恆幸福的精神狀態是沒有目標的空虛感、無力感和無助感,出生率降到最低,最後滅絕了。

這是不是很像回到了閉關鎖國的清朝盛世,一睜眼看世界發現到處都是強大西方的殖民地?

一個幸福烏托邦的特點就是時間凝固,空間封閉。比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裡面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但它不擁有歷史,也不再有變化,「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它也不再擁有外在的空間,「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伊甸園也是一樣的,安全舒適,衣食無憂,被充足地照顧,時間靜止往複,這麼幸福的伊甸園亞當呆煩了,受到誘惑被趕了出來,後來的人類世世代代贖罪想重返耶和華的懷抱。

也許我們低估了人類天性中對外在空間的渴望。自由,是不是包括擁有無限延展的空間呢?而這是幸福烏托邦無法給予的。

電影《狗牙》也描述了一個封閉的伊甸園。兒女們被強大的父親照顧得很好,為了安全純潔富足而與外界隔絕,這裡很安全沒有危險,很靜止沒有成長,很封閉沒有交流,很舒適沒有痛苦失敗,不能突破界限沒有自由,這些都成了兒女們要一次次攻打圍牆的理由。父親說,我怕外界的惡會影響他們,但你分明看到惡和暴力血腥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自發性地發芽開花,比如哥哥第一次看到貓,就拿一把大剪刀扎死了它。或許我們低估了人天性中對於出走對於自由的渴望,封閉的空間本身就是罪惡,即使它是伊甸園。或許沒在外面經歷過春秋戰國的殘酷廝殺,其實是享受不了一畝三分地的桃花源式的烏托邦的。

GIF

要幸福還是要成長?劉慈欣在他主編的科幻小說集《蟲子的世界》收錄了《高塔下的小鎮 進化的重擔》一文,對這個話題進行了寓言式的描寫。

在這片高塔下的農業天堂里,只要能種好田,生活中就不會再有恐懼、憂慮以及壓力了,有力氣就能換取幸福,而外面是一個兇險的世界,以鄰為壑就是那兒的人們最基本的生存原則,在那裡人們互相傷害,紛爭無休無止,一切都紛亂不堪。而鎮子里的年輕人卻渴望出走,因為鎮子是個完全自我封閉的存在,它用自我封閉來逃避進化,消除不安和恐懼。

GIF

出走前他們內心也充滿恐懼和矛盾,「有進化就會有艱辛!因為進化是一種動態的過程,眾生求有常而世界本無常,就是這一矛盾決定了人生的苦澀與艱辛,決定了進化的沉重。世界啊,你為什麼非執意要進化不息呢?我們人類為什麼這麼命苦啊!進化為什麼非要是一種壓迫我們的異己力量呢?進化有盡頭嗎?進化的盡頭會是什麼呢?

但他們終於明白,進化是生命的使命,屈服於恐懼而逃避成長是可恥的,進化的真正動力就是人心中的慾望和理想

GIF

「從表面上看,這鎮子可以說是很理想很完美的,它裡面沒有爭奪、沒有仇恨、沒有暴力、沒有侵略、沒有欺詐、沒有難填之欲壑。但是,在得到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也就失去了另一些東西,那就是未來和希望,還有存在的意義,甚至還有…幸福。在這個地方我們活著只意味著不死,僅此而已,其餘什麼都沒有…這個世界是為參與進化的人而設計的。我們與世界隔絕,世界也就拋棄了我們。在這鎮子里我們的生命形同一堆堆石塊…這樣的生活有何幸福可言?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地方?

GIF

中華文明本身就具有地理上的封閉性,西邊是青藏高原和沙漠,北邊是荒涼的大草原和抵禦蠻族的長城,東南是大海,而內部又有著大片的耕種的農田和充足的水源,應該說處於溫帶的中華文明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天時和地利。與出生在沙漠、草原、熱帶雨林的人們相比,我們更像上帝的寵兒而生活在一片富足的樂土。中國人像樹長在地里,追求安全和安逸,追求天倫之樂,信奉中庸之道。農業文明格外厭倦動蕩,喜歡播種以後靜靜等待收穫,「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願常奔波?」而不流動,就容易權力集中,產生專制的大家長。

在電影《血色將至》中我們會看到與此農業文明完全不同的西方資產階級精神。我們往往會對資本家做妖魔化處理,但資產階級精神很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描述的,儘管浮士德將靈魂賣給魔鬼,卻有著不息的探索精神,上窮碧落下黃泉,擁有無限的空間,窮盡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電影里的丹尼爾後來的石油大亨當年的油礦主,真正的對手不是人,而是那片縱橫溝壑無動於衷的荒涼土地,寸草不生,水火無情。這不像中國的晉商徽商,要麼官商鬥爭要麼官商結合,全在人際關係上使力,兵家戰略用得好,卻不是一場硬仗。丹尼爾當然尋求利益最大化,為了低價買地從沙漠里撿了一個孩子養在身邊,他也可以忍受屈辱,違背內心的鄙視而加入基督教,然而更吸引人關注的卻是他拼盡全力與外界環境進行的搏鬥,電閃雷鳴,殊死較量,肉搏火拚。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概括過資產階級精神,他們將努力增加自己的資本視為一種天職,將賺錢當做一種職業責任,一種美德和能力的表現,合理計算收支,有條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符合新教倫理的現世禁慾精神。這與之前的皇室貴族聚斂財富拿來現世享受,過一種繁文縟節坐享其成的宮廷生活相比,更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GIF

生活理應是輕鬆而幸福的,現代的科技更滿足了我們對於「葛優躺」的渴望。但我們更應該珍視天性中對成長的渴望,在挑戰和痛苦中擁有不斷拓展的空間,擁有自由。

以幸福和安逸為導向設計的烏托邦居民更像一群等待被餵奶的嬰兒,現在的歐洲做為福利社會而日漸疲軟就是一個證明吧!

或許最美的姿態不是聖父聖母,而是鬥士,不斷征服新世界的勝利者的姿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虐狗社 的精彩文章:

TAG:虐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