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譯:一顆匠心,在演員的路上低頭努力

張譯:一顆匠心,在演員的路上低頭努力

文:刺蝟

1

春節至今,林超賢導演的電影《紅海行動》,票房突破35億,位列內地影史票房亞軍。

飾演隊長楊銳的演員張譯,也因此備受好評。

但是,儘管已經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這些重量級獎項,你還是無法從這個拘謹又羞澀的男人的臉上,找出一絲志得意滿的痕迹。

就連幾家知名媒體對他的採訪,畫風也是出奇一致:《一直和長相帶來的自卑做鬥爭》、《成為任何人》、《冒充者張譯》。

自卑、沒個性,又好像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

2

27歲時,張譯在《喬家大院》這個劇組裡演小跟班,導演胡玫告訴他,「男演員28歲再出不來,您就洗洗睡吧。」

這時,距離他19歲進入部隊文工團,已過去了八年時間。

他知道自己不帥,喜歡女孩的媽媽曾形容他,不像演員,臉「像被人一屁股坐了一下,還是不小心坐的。」

演戲方面也一直沒有受到認可,被換角,被認為不會演戲,《士兵突擊》還是話劇時,他干遍了場記、活道具、永遠上不了台的袁朗B角,也沾不上主角的邊。

相熟的導演也勸過:「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

還好他沒有放棄。

28歲那年,因為在《民工》中的表現,康洪雷導演邀請張譯參演《士兵突擊》,扮演班長史今。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士兵》大火,幾個主演如今都成了演藝圈的中流砥柱。

這次大火讓張譯慶幸:一生都可能不會成功的這一劫,算是躲過去了。

但是,長相和過往經歷的烙印,卻沒有讓他身上近乎謙卑的不自信,隨著成名而消失。

「畢竟多數情況下,電影演員要有形象,

其次才是表演。」

3

沒長一張讓觀眾難忘到願意買單的臉,張譯就選擇了在表演上花更多的工夫。

在演每一個角色前,他會先列一個人物小傳,用大數據支撐表演。

故事梗概、人物命運線、關係線、道具線、心情狀態線,做很多表格,甚至於畫坐標系,結合整個文本的分析,標識出演員在每個時間點的情緒值。

比如剛出場時,年輕氣盛,10點的情緒;闖禍了,掉到-20;再到中年人生最低谷,可能就是-50。

所以,他的戲總能讓人感覺細膩、飽滿,富有層次。

《雞毛飛上天》中有兩場戲,尤其精彩。

陳江河在火車上碰到尋找八年的駱玉珠,先是震驚、確認,不敢相信。

然後把頭伸出車窗,想大喊,又發不出聲音,而後嗓音嘶啞,又哭又笑。

離合的悲苦,扎穿了人心。

一段夫妻倆吵架,同樣處理得妙趣橫生。

老婆吃飛醋後,陳江河溫柔地鋪床、羞澀地邀請,被拒絕後拿枕頭出氣;

壓著怒氣再次嘗試,想用強力又不敢,滿是不甘地靠上沙發,還不停地往下滑。

每一處細節的設計都惹人發笑,短短兩分鐘,滿滿都是戲,比小鮮肉的風花雪月高出不知多少個段位。

這樣細膩、精準的表演,離不開前期的揣摩和把握。

4

為了更加貼合角色,語言方面,張譯也下了不少功夫。

《士兵突擊》里,他說家鄉的東北話;《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改成了京片子;

《生死線》中,自創逗趣的「美普」,來展現歐洲長大的沽寧人何莫修的語言邏輯;《山河故人》里出演山西煤老闆,地道的山西腔,讓觀眾毫不齣戲。

《雞毛飛上天》中,飾演義烏商人陳江河,本來說普通話也出不了大錯,但他還是凹出了一口義烏腔,塑造人物的用心,可見一斑。

除了語言關,張譯還會憑自己的理解,給劇本加上一些神來之筆。

電影《親愛的》里,韓德忠和一群孩子被拐的父母在大排檔吃飯,回憶孩子失蹤那天的情景,聊著聊著,唱起了「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秦腔。

崔護的舊詞,失子的心境,秦腔的凄涼悠遠,三者碰在一起,撞出了大彩。

這個秦腔就是張譯的點子,他還專門請了老師來教。

GIF

《山河故人》里,張晉生教沈濤學開汽車,汽車撞在石碑上,張晉生心疼又想要面子:「么事,德國技術,可結實了。」然後踹了一腳保險杠,保險杠「咣」一聲掉了。

這個讓觀眾場場爆笑的情節,也是張譯臨時加上去的。

阿米爾汗在拍《摔跤吧,爸爸》時,為了讓身材更貼戲,4個月減肥60斤。

對主角張晉生年輕和年老時的體態,張譯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演繹。

張晉生年輕時剛發財,伙食好,走路得都腆著肚子,他管這個叫「吃飽了撐的」;

等老了,要在腹部墊一個假肚子,「年輕時生意場上的觥籌交錯,最後都堆積成了肚子上的脂肪,下不去了。」

日本著名電影監製YICHIYAMA(北野武導演的合作夥伴)在看完電影后,盛讚張譯的表演,表示看到了當年大島渚男主角的影子,在電影中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真實力量。

5

匠,是靈巧、巧妙之意,國家級鐵觀音非遺大師魏月德說:「匠心,包含敬心、良心、用心、細心。」

憑著自己的一顆匠心,憑著對角色扎紮實實的演繹,張譯終於從「你演戲就是個死」的否定中,成長為公認的實力派,備受導演和觀眾認可的演員,電影和電視劇的收視保障。

說到這,想起了另一位同樣沒有高顏值的男演員——倪大紅。

同樣因為長相原因,父母堅持不讓他做演員,考了多次才考上中戲,47歲才意外走紅。

而如今,他也已是公認的戲骨,收視的保證。

總覺得,張譯這位「貓與觀眾的待者」,照現在的勢頭髮展下去,未來的某一天,當他出現在熒幕里,就會有人忙不迭地向周圍安利:

「你知道嗎,這個人,有戲!」

圖 來自網路

文 來自刺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探查會 的精彩文章:

李敖:讀萬卷書,是我罵遍三千人的底氣

TAG:故事探查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