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日葵與梵高

向日葵與梵高

1.

中心公園那一片向日葵,從去年十二月便燦爛的盛開,一直到陽春三月還仍是這麼嬌艷不衰。

記得多年前在觀瀾版畫村也見過與中心公園這片面積相當的向日葵,只是當年自己還是剛接觸攝影的菜鳥一枚,對於喜歡拍攝花花草草的我,因未能拍攝到一張像樣的葵花照片一直有些耿耿於懷。

所以,十二月在朋友圈一聽聞市中心有一大片盛開的向日葵,立馬便帶著相機前去一睹了花容。

一位網友看到我博克的向日葵圖片留言道:有點像梵高的「向日葵」。

其實,雖是再次帶著相機拍攝向日葵,出來的圖片從拍攝角度到色彩調整都仍未達到心中期待,更別說與梵高畫中的葵花「相提並論」。

2.

我想,那個網友和我一樣,不過是一看到向日葵,便想到了梵高而已。

《向日葵》是梵高最典型最具代表的作品。他以梵高式明快亮麗的色彩將花瓶之中的葵花賦予了滿滿的活力與激情,讓人觀之眼前一亮。

向日葵陽光、明亮,它愛得坦坦蕩蕩,愛得不離不棄,它對夢想、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熱愛與激情。

也許是向日葵如太陽般活力蓬勃與積極向上的心態正是梵高心中所愛或所渴求,他常以向日葵作模特,一生創作了十一幅向日葵。他的向日葵畫作成為世界十大名畫之一,迄今為止這世上只有他將向日葵畫成了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1888年春天,梵高來到法國南方小鎮阿爾勒,他被那裡美麗迷人的鄉村景色深深吸引,便寫信邀請他的好友高更前來同住創作。他決意好好布置一下畫室以期好友的來臨。

「懷著與高更同住在一個畫室里的希望,我想裝飾一下畫室,只用大向日葵來妝點……」梵高在給友人的信中如是寫道。足見向日葵在他心目的地位與喜愛之情。

3.

人的內心總是會以某種形式在表露著並為人閱讀。比如肢體語言,比如知心話語,又比如字裡行間,又或者是畫筆顏色。

而梵高的內心,顯然是以他的畫筆顏色在暢快淋漓的表達他對自然的熱愛以及他內心澎湃著的生之激情。

從喜愛向日葵妝點畫室到向日葵畫作中鮮艷色彩的揮灑,令世人看到了梵高胸中那團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焰。

為了作畫,他可以在清晨五點起身到戶外田野然後一直到夜晚九點才歸家。

他可以好多天不與任何人言語只是孤獨地奉上全身心的熱忱不辭辛勞的繪畫。他辛勤的付出理應獲得上天更多的眷顧,他的生活理應愈來愈美好,他的日子理應一天比一天快樂。

4.

命運之中,常常是造化弄人。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可是耕耘了卻未必就能有收穫。

辛辛苦苦的畫作,卻無人認同,除了他的弟弟。

痴戀的愛情又遭來家族強烈反對與阻撓,最後只得深埋心底暗自思念。

梵高之於生的眷戀,彷彿從來都是一場一廂情願的單相思。他不顧一切的對生命的狂熱追求、痴痴愛戀,到頭來回報的卻是世間的冷漠無視,窮困潦倒。

「如果我靠作畫就足以維持生計,我將知足而樂。我一想到我畫了這麼多畫卻一幅都沒有賣出去,就十分煩惱。」

「我倒不想做個瘋子,可我別無選擇。」

孤獨的梵高,失望的梵高,他只能給弟弟寫信訴說衷腸。而一個已達而立之年的大男人卻不能養活自己,他抑鬱,他瘋了。

5.

賣不出畫作,曾經依賴的兄弟情宜因弟弟有了家室而不便再隨意倚靠。

儘管正當壯年之期,儘管正值創作巔峰之際,梵高卻徹底的絕望了。

他在自己曾經鍾愛的麥田裡,再也看不見陽光以及收穫的喜悅,他能看見的,只有一個魔鬼在瘋狂的收割著生命,一遍又一遍的高聲吶喊著死亡。

他走到麥田中央,一槍終結了自己,享年37。

生前,他的畫作無人問津。

死後,他的畫作價值連城。

這真是世間莫大的諷刺。

激情活力的向日葵,悲情絕望的梵高。

上帝啊,怎麼都不應安排這樣兩個命運相悖的人與物……相關聯!

圖片:2018.3.15攝於中心公園葵花園。

MT:歆怡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眼視界 的精彩文章:

有狗糧撒,就是這麼拽

TAG:鳳眼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