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總理為何建議將「 僮族 」改成「壯族」?

周總理為何建議將「 僮族 」改成「壯族」?

原標題:周總理為何建議將「 僮族 」改成「壯族」?


1965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改名的是周總理,那麼周總理為何將"僮族"更名為"壯族"呢?


(壯族鼓舞)


「僮」這個字千萬不要讀錯了,這個也讀「壯」。 壯族是我國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根據資料記載,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是壯族最直接的先民。


先秦時期,中國長江中下游以南至東南沿海地區,廣泛分布著一個被稱為「百越」的族群,分布於今廣東、廣西一帶的西甌、駱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當時還處於氏族部落社會的發展階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分兵五路,進軍嶺南,在越城嶺一帶曾遇到西甌人的強烈抵抗。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祿率兵開通靈渠,通糧餉,運軍隊,秦軍才戰勝西甌人,統一了嶺南地區,並在嶺南設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將該地區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下。



(壯族房屋)


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嶺南地區(即後來的兩廣地區)的土著民族,被稱為「烏滸」、「俚」、「僚」或「俚僚」,他們是西甌、駱越的後裔。唐五代時期,壯族先民仍被稱為俚、僚、烏滸(烏武)等,但也出現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稱,如「西原蠻」、「黃洞蠻」、「儂洞蠻」或泛稱「洞蠻」、「洞氓」等。宋代以後,壯族族稱又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僮」(音壯)族等稱謂。


根據史料記載,米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議」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進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瑤、口嘹、曰僮、曰仡佬」。以後歷代均多沿用「僮」名,到明代「僮」名引用逐漸增多,但往往與「瑤」並舉。到清代對「僮」名的引用已遍於廣西各地。


(壯族姑娘)

1949年後,經過深入調查和進行民族識別,新中國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布班」、「布隴」、「布諾」、「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僮族。後來,因「僮」字的含義不夠清楚,僮在《辭海》中有幾種解釋,其中一種是奴僕的意思,又容易讀錯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倡議,國務院決定把「僮」改為「壯」,把「僮族」改為「壯族」,體現了人民政府對少數民族的關心和尊重,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精神。【參考資料:《中國網-----少數民族介紹--壯族》、《新華網---壯泰「同源異流」 》、《新浪網---廣西壯族自治區概況 》】(作者: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看完《舌尖上的中國3》,您知道豆腐是誰發明的嗎?
中國歷史上,除了現在的北京外,還有五個城市叫北京!

TAG:每日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