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懂這個,就不懂佛法,就不會證悟

不懂這個,就不懂佛法,就不會證悟

【二諦在佛教思想中,大乘、小乘、顯宗、密宗都有不同的詮釋。這幅雙身唐卡本身也是一種二諦的象徵:佛父象徵陽體、方便、慈悲、幻身等等;佛母象徵陰體、智慧、光明心等等】

無論是微觀世界還是宏觀世界,只要是宇宙中存在的事物,佛教都將它們總結為兩種規律來統一認識,這就是二諦,即勝義諦和世俗諦。勝義諦是指事物真實的本質規律,世俗諦是指事物表面的現象規律。佛陀曾在《佛陀與凈飯王父子相見經》中明確說過,萬物的存在都是被認識的對象,而任何一種存在,都具有勝義諦和世俗諦兩種性質。

世界的現象與本質是一種事物的兩種屬性,五光十色、千變萬化甚至光怪陸離的事物本身屬於現象的世俗諦,佛教稱之為「有」;事物存在的依賴條件、相對性屬於本質的勝義諦,佛教稱之為「空」。這一空一有看似矛盾但卻統一的性質,是任何事物一體並存的對立統一體。

了解事物的特徵、顏色、形狀、功能、作用等世俗諦特點,是建立有序世界的必要途徑;了解事物的本質空性、依緣存在、沒有獨立性等勝義諦特點,可以讓人們正確看待世界,不致迷失。

二諦這種事物的兩種特徵是兩種智慧認知的對象,事物現象的世俗諦是靠世俗智慧來認知的,比如我們看到水,了解水有透明、解渴、滋潤萬物等特點,這些屬於世俗智慧的世俗認識;

而事物本質的勝義諦是靠終極智慧來認知的,比如我們看到水的時候,並不滿足對水基本特點的了解,繼續思考水的本質,了解水是由氫氧原子組成,這樣不斷分析,最終得出水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存在形式,其本質是空性的,這些則屬於終極智慧的勝義認識了。

有一點需要讀者注意地是,這兩種智慧認識事物所得出的結論,只適用於他自己所觀察的範疇,不能混淆,否則就會出現「一切存在是虛無」的錯誤理解和認識。空的本質只在終極思考下才成立,在普通世俗觀念中並不適用。現今很多對佛教知識片面理解的人,就是沒有分清二諦的概念,籠統的認為佛教說事物的本質是空,就誤以為佛教是虛無論、消極論,這是極端錯誤的判斷。

譬如在我們普通感官認識下,一個人的相貌、身高、胖瘦等特點就會呈現,但用X光對人進行觀照的話,得到的卻只是一具骷髏。我們不能把X光下的結論用在普通感官的認知上,否則,世界就會變得無序。同樣,勝義諦也是類似X光下的產物,不適用於普通感官的認知結果。

順帶一提,在佛教典籍中,這種在不同角度講述的道理很多,如果不能清晰地把握二諦思想,難免張冠李戴,誤入歧途。

譬如佛陀在有的經典中說,世界上存在佛陀,思念佛陀會產生相應的利益;但在有的經典也說,不要以相貌來認識我,不要用語言來祈禱我,那將離我越來越遠。這就是典型的二諦例子。

從世俗諦現象來說,有佛陀,有世界;從勝義諦本質來說,佛陀跟其他萬物一樣,其本質都是空性。所以,在佛教中如果不了知二諦的知識,想學懂佛教教義幾乎是沒可能的,想解脫成佛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增加無益的困擾,最終得出佛陀是自相矛盾的錯誤觀點。

被稱為佛教相對論大師的龍樹菩薩在其名著《根本智慧中觀論》中說:「所有的佛陀都是從二諦的角度,為眾生宣說三界及三界超越之法,一個是世俗諦,一個是勝義諦。如果人們不了解二諦的差別,那麼,對於佛法也無法正確認識。如果不了解世俗諦的特徵,就不會了解勝義諦;如果不了解勝義諦,那麼就無法解脫三界,無法證入無苦的涅槃境界。」

在佛教的四個學派中,對二諦都各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作進一步的研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卡藏文化佛教 的精彩文章:

TAG:唐卡藏文化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