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太大,我們很小

世界太大,我們很小

「知乎」上問,為什麼要去麗江?

「但凡是小資情調、文藝氣息的地方,都會被追捧。而麗江除了文藝氣息之外,得天獨厚的高原風景和納西族的風土人情,便是吸引眾多遊人蜂擁而至的原因。」

想起了第一次去麗江,那已是12年前了。只是因為幾家人春節要去旅行,有人提議說去麗江,便去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寄望,時間安排的挺寬裕,好像在古城裡呆上了快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即便是春節期間,印象中也沒有現在極其誇張的人流,擠也擠不進去的擁堵。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跟著導遊小妹,游束河,游玉龍雪山,游忘記了游哪裡的景區,一天一個點。偶爾下午的時候,自己可以盪去古城裡的清吧,續上幾次的一杯coffee,享受整個下午的慵懶。晚上,幾家人一起,在酒吧街的屋頂餐廳,吃著已經忘記了是什麼名字的菜肴,喝著大碗的酒;未幾,音樂飄起,未幾,華燈初上。酒吧街上擠滿了人,不知道從哪兒開始,酒吧街小溪兩旁的樓頂飄起了山歌對唱,此起彼伏。真心覺得,熱鬧的麗江才是最有味道的麗江。

GIF

還記得,是一個午後的時光里,有點兒冷,春寒料峭,天氣卻很好,陽光明媚,晴空萬里。隨著石板小路,穿過四方街、科貢坊,一直往邊上的山上盪去。小山周邊也是民居,沒有了底下那樣的石板路,透過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樓房,還有那些在各個屋角、院落里飄出的樹木、林蔭,可以鳥看著古城。記得是在一處的平台上,有石板的凳,也有可以坐落的台椅,滿上一杯啤酒,透過近處的飛檐,俯瞰著整座古城。是那鱗次櫛比的屋頂,蔓延到天際一律的青灰色的瓦。就在那一刻,湧起的是,好幾百年來,這瓦面下的生活,生活著的是怎樣的一撥又一撥的人?他們是誰?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同一個族群真的延續了這麼久了嗎?

GIF

最近一次去麗江,是早些天的事情了。我們5、6個人住在北門邊上的客棧,滿心喜悅看著滿院子生機勃勃的多肉,爬山天台可以望見連遍的屋頂,遠處的雪山。因為靠近古城,我們晚上就可以放心地在古城裡轉。春節過後才不久,遊人不多,偶爾拐進去的小巷裡,很是幽靜,只有我們自己的腳步聲,那一刻,你就會懷疑,這樣的一座城市,若是沒有了遊人,也許便會是死城一座。在幽暗之處,可以仰望得到天上的星星。記憶中好久不見的星空,竟然可以在麗江尋到,小時候望著夜空找星星的樂趣悠然而至。數著天上的星星,恍似天上的星星引領一般,我們來到一處,溪水的兩旁,那些被燈光鏤出來輪廓的屋檐、窗戶,映著潺潺的流水,特別的安靜,只有潺潺的水聲。這一刻,也會按捺不住,十分疑惑,這屋檐底下,窗戶裡面住著的都會是一些什麼的人?這10多年來,人聲鼎沸,遊人如織,一撥又一撥,去了又來,景緻還是如此,還是改變了許多?世界這麼大,為什麼這一刻我又在了麗江?

GIF

這一次,也還去了玉龍雪山。那一天,山上颳起了風雪。不是鵝毛的大雪,是那種沙粒狀的雪花,和著狂風打在風衣的套帽上,沙沙作響。4000多米的雪山上,氣候多變,瞬息萬變。風起之時,漫天飛雪,近在咫尺就在對面的人也看不到了。只聽見自己重重的呼吸。自己在想,若不是腳下這堅實可見的棧道,若是這個天氣,是在自己經常幻想著要去爬的珠峰路上,白茫茫的一片,即便是此刻,自己也覺得有那麼一下的恐懼。人,不是嗎,其實是多麼弱小的呀!適合我們生存的空間其實是那麼的狹小。那些說是攀上了珠峰的人們,假設沒有了嚮導,假設沒有了補給,真的還能上去有幾個?即使,我們人類,爬上過了世界的屋脊,又能夠代表著什麼?人類,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的範圍,還是不能夠擴展吧?只是,也許只是我們象徵著說我們人類的意志,我們的堅強。可是,在這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中,我恍惚看見了,其實狂風暴雪中,我們的「堅強」還不如這腳下的棧道來得踏實。

GIF

離開麗江的最後一天,終於可以穿著跑鞋,要繞城一圈了。可是,麗江即便是是古城保存的比較完好的城,卻不像跑過的清邁,有四方的城牆,繞著跑就行了。麗江古城的外圍,是一圈的馬路。由從北門開始,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先跑過了東門,再看著路牌,朝著南門跑的時候,在一個岔路的圓盤裡,終還是跑進去了古城裡面,踏著石板路,原來就是早一晚上尋著星星走過的,終還是沒能繞城一周。

GIF

世界很大,我們太小了。有許多的幻想,有許多的願望。但是能夠做的事,只能是要專註腳下,走到哪算哪。

那是無論如何都要,享受當下,心無旁騖的。

END

帶著跑鞋看世界

以腳步丈量世界,用文字描繪心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著跑鞋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帶著跑鞋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