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力運行數據透視新舊動能轉換提速

電力運行數據透視新舊動能轉換提速

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經濟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變數之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既要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也要積極改造提升傳統動能。2017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取得重要進展,主要表現在煤炭去產能、煤電去產能等方面做「減法」,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改造升級機械製造等傳統產業方面做「加法」,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方面做「乘法」,有力推動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動能等「六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從2017年電力運行數據可以看出, 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正在提速。

新動能加快培育

2017年,我國創新發展持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高端製造業、新興服務業、創新研發行業等新興行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相應的新興行業用電量持續快速增長,新動能逐步成為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動力。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較上年增長11.0%和13.4%,遠遠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的增速水平; 醫藥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高端製造業增加值分別較上年增長12.4%、10.5%、11.8%、12.2%、10.6%和13.8%,分別高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約5.8、3.9、5.2、5.6、4.0和7.2個百分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高端製造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其用電量亦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如具有代表性的醫藥製造業、通用及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電氣電子設備製造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用電量分別較上年增長8.2%、10.3%、10.3%和7.6%,遠遠高於製造業5.8%的增速水平,增速較上年分別提高1.2、3.3、1.5和2.6個百分點,顯示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高端製造業的強勁發展勢頭。

新動能聚積的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8.0%,分別高出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1.1和1.9個百分點,連續5年在三次產業中領跑,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8.8%,高出第二產業22.5個百分點。其中,驅動新動能發展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三大門類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5.8%,遠遠高於第三產業增加值8.0%的增速水平;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7.3%、14.4%和13.2%, 較上年分別提高2.2、3.1和2.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互聯網信息服務行業、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行業、信息技術諮詢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2.9%、39.1%和35.4%,增幅遠遠高於第三產業整體水平。在服務業整體穩定較快增長和新興服務業強勢增長的大背景下,第三產業用電量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態勢,新興服務業用電量增長強勢。2017年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長10.7%,延續了2016年兩位數的增長態勢。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長14.6%,高出第三產業3.9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貴州、內蒙古等地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步建成和投入運行,有效帶動了信息相關產業的用電量大幅增加,分類別來看,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增長12.2%,高出第三產業1.5個百分點,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長29.9%,遠遠高出第三產業19.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用電量增長13.3%,高出第三產業2.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快速增長、高速電氣化鐵路快速發展、電商零售業等新業態高速增長,相應的城市公共交通、電氣化鐵路、倉儲業用電量分別增長25.5%、11.7%和13.3%,較第三產業分別高出高4.8、1.0和2.6 個百分點;金融、房地產、商務及居民服務業增長11.5%,高出第三產業0.8個百分點,分類別來看,房地產業增長12.8%,高出第三產業2.1 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居民服務和其它服務業增長11.1%,高出第三產業0.4個百分點,顯示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強勁的增長態勢。

傳統動能積極改造升級

2017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發力,我國在培育和發展新動能的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傳統動能在改造提升作用下給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傳統行業發展煥發新的蓬勃生機,相應的傳統行業用電量增幅大幅提升,部分傳統行業用電量增速由負轉正,傳統動能通過改造提升後正逐步成為經濟穩中向好的又一重要動力。

資源類相關行業去產能成效超預期。2017年,鋼鐵、煤炭、煤電行業去產能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超額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煤炭行業1.5億噸以上、鋼鐵行業5000萬噸左右、煤電行業5000萬千瓦」年度去產能目標任務,通過正確處理「供給與需求、減法與加法」的關係,在嚴格依法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釋放優質產能,供給質量改善的同時產品價格得到大幅提升,企業生產效益大幅回升,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9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由同期虧損轉為盈利,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8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8.6%。在資源類相關行業去產能成效顯著的背景下,其用電量亦呈現出明顯好轉的態勢,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用電量增速紛紛由負轉正,分別增長3.2%、18.7%和6.6%,分別較上年提高7.3、27.4和12.3個百分點;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用電量增長12.2%、1.3%和6.4%,分別較上年提高4.7、5.0和5.3個百分點,資源類相關行業去產能成效明顯。

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成效顯著。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在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的作用下,傳統製造業經營效益明顯改善,運行質量進一步提升,製造業利潤總額增長18.2%, 較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細分行業來看,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利潤分別增長17.5%、2.9%、6.9%、9.3%、36.2%、6.9%、40.9%和38.3%,較上年分別提高12.5、0.5、9.6、1.4、20.1、11.4、30.2和18.4個百分點。在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成效顯著的背景下,其用電量增速較上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傳統製造業好轉的跡象明顯,食品飲料和煙草製造業、紡織業、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製品和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用電量分別增長5.5%、6.2%、5.0%、9.1%、7.8%、5.0%、4.6%、9.2%和3.7%,較上年分別提高1.9、3.5、2.5、2.8、1.4、1.7、3.6、1.4和1.0個百分點,顯示出紡織、造紙、服裝、化工等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效果明顯,通過技術改造手段順利實現了舊動能催生新動能,形成新舊動能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當前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當前,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動能不斷湧現,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的重要支柱。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六新」經濟依然處於發展初期,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持續作用不穩定,還需進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從電力運行數據來看,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電力供需總體呈現寬鬆格局,但階段性和局部性矛盾依然較為突出。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的主要問題有:煤電裝機規模超規劃預期增長,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加大;電煤價格上漲等因素交織疊加,煤電企業經營困難加劇。

煤電裝機規模超規劃預期增長,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加大。目前,煤電已成為繼鋼鐵、煤炭之後第三大「去產能」行業,為有效防範和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國家在「十三五」規劃和2017年年度工作計劃中均對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任務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要求2017 年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 萬千瓦以上,其中淘汰落後機組500 萬千瓦,停建違規項目3800萬千瓦,緩建700萬千瓦以上。國家能源局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將有效防範和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列為重點任務,繼續加大對現有落後煤電機組的淘汰力度,預計2017年淘汰規模400萬千瓦以上,同時印發了《關於發布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火電項目核准建設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通知。2017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對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做了重點部署。雖然針對防範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採取了系列舉措,初步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煤電建設速度依然不減,目前全國合規在建煤電項目約1.8億千瓦。2017 年底我國煤電裝機規模已達到9.8億千瓦,納入規劃及核准在建的煤電項目規模達3.5億千瓦,如果這些煤電項目在「十三五」中後期陸續投產,2020年底煤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遠遠超出《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的目標。

電煤價格上漲等因素交織疊加,煤電企業經營困難加劇。2017 年以來,國家堅持煤炭去產能不動搖,通過出台有序釋放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限制進口煤規模、鼓勵煤電企業簽訂落實中長期合同、制定煤炭價格階梯響應機制等系列舉措來保持煤炭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 煤炭價格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全國電煤價格指數從1月份的528.54元/ 噸降至6月份的490.91元/噸。從煤炭供需兩側來看,受2017年水電汛期來水不足、夏季氣溫偏高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增多;受內蒙古自治區70周年大慶限制煤炭生產、汽運集港煤改轉鐵路導致鐵路運力再度緊張等因素影響,煤炭供給減少。在煤炭供需偏緊的大背景下,電煤價格從7月份開始反彈並持續高位運行,全國電煤價格指數從當年6 月份的490.91元/噸一路升至12月份的536.19元/噸,導致電煤採購成本大幅提升,加上電力交易市場化改革促進電價降低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煤電企業成本快速上漲且短期內難以向外疏導,大部分煤電企業持續虧損。2017年10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迎峰度冬期間煤炭市場價格監管的通知》, 要求做好煤炭市場價格監管工作, 確保迎峰度冬期間煤炭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但受供需偏緊影響,電煤價格難以快速回落,短期內煤電企業經營困難的現狀依然難以改觀。

電力行業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對策建議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何順利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培育新動能,改造升級舊動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是關鍵。電力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溫度計」, 亟須從「解決電力行業新矛盾,加快行業自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和「建立電力大數據平台,通過數據透視新舊動能轉換進程」 兩個方面著力,為新時代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內生動力與決策支撐。

解決電力行業新矛盾,加快行業自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一是加強「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中期評估。2018年上半年啟動電力行業「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對供應能力、電源結構、電網發展、綜合調節能力、節能減排、民生用電保障、科技裝備發展、電力體制改革8個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重點對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等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情況進行評估,對於明顯超規劃預期的煤電裝機規模等約束性指標要進行合理調整,引導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大力化解煤電過剩產能。在2017 年煤電建設速度和規模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礎上,繼續依法依規淘汰關停不符合要求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含燃煤自備機組)和嚴控新增產能規模,為實現「十三五」期間全國完成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約1.5億千瓦,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煤電裝機佔比將降至約55%,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三是保障電煤市場穩定供應。進入2018年以來,煤炭市場供需依然偏緊,市場價格波動仍然較大,電煤市場穩定供給面臨較大壓力,產運需三方亟須繼續紮實推進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行工作,通過支持企業自主簽訂合同、鼓勵供需雙方直購直銷等方式保障電煤市場的穩定供應和價格平穩,防止電煤市場波動較大給電力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帶來較大衝擊。

建立電力大數據平台,通過數據透視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一是依託智能電網搭建涵蓋新經濟的國家電力大數據平台。為及時反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動能「六新」的發展情況,為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決策參考,依託智能電網搭建涵蓋智能數控機床製造、重大成套設備製造、特殊作業機器人製造、無人機製造、先進潛水器製造、鐵路高端裝備製造、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新技術與雙創服務等「六新」活動的電力大數據平台。二是建立基於電力大數據的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監測預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將大數據分析技術與電力經濟深度融合,整合電力運行與宏觀經濟大數據平台,通過深度數據挖掘揭示電力運行與新舊動能轉換之間的關聯關係,建立新舊動能轉換監測預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進而通過電力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預測預警, 提前識別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三是拓展新舊動能轉換監測預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到省級及區縣層面。在國家電力大數據平台和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監測預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上,將區域差異性和區域協同發展理念納入系統平台,構建省級及區縣層面的電力大數據平台及基於電力大數據的新舊動能轉換監測預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為省級、區縣通過電力運行數據透視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決策系統支持。(本文是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新常態下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測算及動力轉換研究》(編號: 2016LZ2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監測和預測研究》(編號:15ZDA01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18年第6期

公號內容版權歸屬中國發展出版社及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刊物名或本公號名)及原作者。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並關注和傳播「中國發展觀察」微信公眾號(ID:ichinado),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西城區百萬庄大街16號8層(10003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發展觀察 的精彩文章:

專訪葉興慶:一號文件為鄉村振興搭建起「梁」和「柱」

TAG:中國發展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