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信部巡視員:今年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效 關鍵是把住新增產能關

工信部巡視員:今年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效 關鍵是把住新增產能關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3月31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駱鐵軍在「2018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表示,今年要想進一步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效,守住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關鍵是要把住新增產能關。

兩年來,鋼鐵行業已累計壓減粗鋼產能超過1.2億噸,約佔「十三五」壓減粗鋼產能1.5億噸上限目標的80%,目前行業總體運行平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這意味著鋼鐵去產能任務大部分已經落地,整個行業在今年將迎來一場去產能大考。

不過,行業對於這場大考也並非都持樂觀態度,究竟應如何把握好去產能,這也是政府和企業所關注的問題。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經濟觀察網說,接下來去產能任務雖所剩不多,但越是這個時候,行業就越面臨更多考驗。

細看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經濟觀察網記者發現,「穩固去產能成果」和「嚴控新增產能」是今年去產能工作任務部署中著重強調的關鍵辭彙。正如駱鐵軍所說,今年鋼鐵行業關鍵要把住新增產能這一關。

歐冶雲商首席分析師曾節勝對經濟觀察網說,「2018年繼續穩固去產能成果是至關重要的工作。在較高利潤驅使下,部分企業復產欲蠢蠢,不合規的 『中改電』也對去產能造成一定威脅。防止新增產能已成為 『地條鋼』之後又一挑戰性工作。況且,當前的產能過剩只是暫時性消解,行業集中度偏低、同質化競爭嚴重以及潛在產能過剩等問題並未見改善。」

駱鐵軍也坦承行業目前所面臨的諸多難題——現在鋼鐵行業所處局勢已從產能嚴重過剩轉化為部分地區產能過大、鋼鐵產能集中度低、環境能耗難以承受三者並存。

他建議今後須將深化鋼鐵去產能與優化區域布局、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未來任何新上鋼鐵項目都要實施產能置換,以嚴控新增產能,實現減量高質量發展。

但問題是業界對產能置換也存有不少擔心。一位不願具名的鋼鐵行業人士對經濟觀察網稱,需要注意的是,產能在置換過程中也有可能被放大,去產能成果有可能被各種明目置換的產能給吞噬掉。地方迫於財稅壓力,是否會放鬆產能置換條件,這也值得注意。

早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就曾發文強調,要抓好產能置換審核關,嚴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鋼鐵產能。產能置換要遵守「1個必須」和「6個不得」。前者指用於產量置換的冶煉設備須是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各省級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備案去產能實施方案的鋼鐵行業冶煉設備清單內的冶煉設備,以及2016年及以後建成的合法合規冶煉設備。

而後者則是指,列入鋼鐵去產能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地條鋼」產能、落後產能、在確認置換前已拆除主體設備的產能、鑄造等廢鋼鐵行業冶煉設備產能6類產能不得參與產能置換。

駱鐵軍也認為,產能置換必須遵守上述規則。他在會後對經濟觀察網說,為避免個別項目「鑽空子」、逃避置換新增產能,無論建設項目屬於何種性質,只要建設內容涉及煉鐵、鍊鋼冶煉設備,就須實施產能置換。「各企業對於該置換的項目要堅決按要求進行置換,而對於該做置換卻沒做的建設項目,堅決不能予以備案,更不允許開工建設。」他講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願用個人隱私換方便,中國用戶有多廉價?
「透明」的隱私:你的消費數據和信息應該屬於誰?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