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鍵時刻,劉統勛挺身而出,讓乾隆感念終身

關鍵時刻,劉統勛挺身而出,讓乾隆感念終身

正當鄂、張兩黨互斗不已,乾隆左右開弓,竭力維繫著兩派勢力間的平衡與皇權的穩固這一關鍵時刻,有一個人卻挺身而出,完全站在兩派朝臣之外,心裡只懷著對君主的不二忠誠,上疏直指朝中某些大臣權勢過大這一不良傾向,公開要求朝庭給以適當抑制和裁撤。這個人便是時任左都御史的劉統勛。在當時,這無疑是一樁震動朝野的大事。它不僅意外地將仲永檀的死期推遲了一年,也讓鄂黨即將面臨的重挫也整整延後了一年。而劉統勛則因為在這一關鍵時刻,給了乾隆皇帝以及時的輿論和道義支持,令乾隆感佩終生。

劉統勛,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劉墉之父。由於電視劇的影響,今天的人們普遍以為劉墉比他父親更有名。其實不然,在清代,官聲更響,影響更大的是他的父親劉統勛。劉統勛是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由於他在上書房時當過一段時間乾隆的老師,所以乾隆對他的人品十分了解,登基後很快便提拔他出任內閣學士二品大員,而劉統勛則時時刻刻準備誓死報答君上的知遇之恩。

乾隆六年(1741年),劉統勛被皇帝任命為糾察百官的左都御史。他對當時朝堂上複雜的鬥爭形勢作了一番深入分析後,認為朝庭在用人上有兩大問題。一是以鄂爾泰、張廷玉為代表的老臣漸漸滋長結黨擅權傾向。另一個則是新皇帝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著意提攜的某些大臣又權力過重,用事過銳。這兩方面的問題如不及時抑制,繼續發展下去,後果都不堪設想。更重要的是,劉統勛也覺察出皇帝已經開始準備著手解決日漸突出的朋黨問題,以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但又一時投鼠忌器,不想撕破臉面後,傷害到兩位前朝老臣鄂爾泰和張廷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劉統勛決定置個人仕途於不顧,挺身而出,在此關鍵的時候幫皇帝一把,作一回惡人,以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在反覆權衡利弊之後,他連上兩件密折,直接參劾當朝權勢最重的兩位大臣張廷玉和訥親。

在第一折中,劉統勛引用外間輿論:「桐城張、姚兩姓,占卻半部縉紳。」指出張氏家族權力過大,位列高官者過多,共有張廷璐等十九人;姚氏與張氏世姻,仕宦者也有姚鍰等十人。劉統勛還說,康熙年間,有一家族姻眷入仕者過多,奉旨「三載升遷,不許開列奏補」。今可仿其例,三年之內,除特旨升用外,概停升轉。劉統勛所說的張廷玉一門朱紫、權勢煊赫,在當時確是事實。張廷玉與其父張英相繼為宰輔,而他大哥廷瓚、三弟廷璐、四弟廷冢俱為翰林,張廷玉的四子一孫也都身入翰苑。為此乾隆還曾賜詩張廷玉,有「便將翰苑登瀛譜,喚作卿家世系圖」之句,贊其門第之盛。而這還不算與張家互為婚姻的姚家人入翰林的。劉統勛直指張廷玉家族勢力過大這一事實,卻不涉及他與鄂爾泰之間的恩怨瓜葛,既擊中要害,對方方面面都發出警示,還給各方特別是皇帝留下極大的迴旋空間,真可謂一石數鳥,高明之至。

在第二折中,劉統勛稱訥親「統理吏、戶兩部,入典宿衛,參贊中樞,兼以出納王言,趨承禁闥,時蒙召對」,「屬官奔走恐後,同僚亦爭避其鋒。部中議覆事件,或輾轉駁詰,或過目不留,出一言而勢在必行,定一稿而限逾積日。」請將訥親所管事務量行省減,並訓以氣象謙盈之道。

訥親,滿洲鑲黃旗人,曾祖便是十九歲便跟隨太祖努爾哈赤出身入死,打下後金基業的佐命元勛「五大臣」之首的額亦都。祖父遏必隆,也是驍勇善戰,曾為康熙幼時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父兄子侄輩里,如策楞、阿里袞等,更是名將輩出。訥親在雍正中便襲了公爵,不久又升為御前大臣,軍機大臣。乾隆即位後,以訥親出身貴冑,年輕有為,命他協辦總理事務,並晉封一等公。乾隆多次稱譽其為「第一宣力大臣」,提攜之意十分明顯。其用意無非是想用他來平衡鄂、張兩黨勢力,並在將來必要時出任首席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正因如此,訥親少年得志,自恃聖眷優隆,難免飛揚跋扈,擅作威福。

劉統勛以漢大臣身份挺身而出,批評這位位尊權重的滿洲勛貴,是需要巨大勇氣的。劉統勛的奏摺對乾隆來說卻來得正是時候,當時乾隆正需要像劉統勛這樣無所依傍、有稜有角,為維護和強化皇權不惜粉身碎骨的忠直之臣。

乾隆六年十二月初四,軍機處奉旨將劉統勛兩折發給群臣。皇帝為此專門降旨訓諭說,以今日之勢言之,若有擅權營私者,朕必洞照隱微,斷無不能覺察而陷於不知之理。劉統勛有此陳奏,正說明張廷玉和訥親的聲勢還沒達到可以鉗制人口的地步,此國家之祥瑞,朕心不僅不為之憂,反而轉以為喜。張廷玉親族登仕籍者,經此一番查議,人人皆知謹飭檢點,反倒對張廷玉有益。訥親今見此奏,應當更加留心自勉,至於職掌太多,如有可減之處,候朕酌量降旨。

乾隆借用劉統勛的摺子,含蓄地警告了朝中各派大臣,也給張廷玉和訥親留足了面子,最後還語重心長地安慰大家說,大臣為眾所觀瞻,見人直陳己過,惟當深加警惕,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若有些微芥蒂存於心中,則非大臣應有的度量。

可惜的是,乾隆初年這兩位權勢最顯赫的大臣都沒有從劉統勛的參奏中汲取教訓,也完全沒有將乾隆皇帝的含蓄警告和一片好心放在心上。七年後,訥親在金川軍中被乾隆封寄前去的祖父遏必隆的刀正法。第二年,張廷玉被削去伯爵,罷黜配享資格,名譽掃地後黯然離京。回過頭人們不由地驚嘆當年劉統勛的直言,簡直就像是精準的預言。他憑藉著對局勢的精準判斷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幾乎早早就看準了兩位朝中重臣的命運和結局。

值得一提的是,劉統勛在乾隆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挺身而出,仗義執言,這一舉動讓乾隆一輩子都感念不已。此後劉統勛更是歷任要職,治河、治災,督辦海塘,每當朝庭需要的時候,乾隆總是將深受信任的劉統勛派往一線,去處理那些異常煩雜的事情。後來更提升其為首席軍機大臣。乾隆三十八年,七十四歲的劉統勛積勞成疾,在上朝途中於官轎中坐逝。乾隆聽聞十分震驚和難過,親往劉府弔唁。返回途中,想起老師身負正氣、卓然大公的一生,以及當年最孤立無援時對自己的支持,六十三歲的乾隆竟在黃輦中泣不成聲。隨扈嚇得不知所措,忙問及緣由。乾隆感慨地說:「劉統勛乃真宰相也!」劉統勛死後謚號「文正」,這也是古代社會對一個文臣死後的最高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俊文藝 的精彩文章:

來自皇室的反彈:暗流涌動

TAG:方俊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