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鮑叔牙的賭局: 齊國的霸業原來很早就已註定

鮑叔牙的賭局: 齊國的霸業原來很早就已註定

原標題:鮑叔牙的賭局: 齊國的霸業原來很早就已註定



鮑叔牙跟管仲的關係很好,好到可以說是生死之交,兩個人的父親都是齊國大夫,鮑叔牙的父親是鮑敬叔,管仲的父親是官莊。不同的是鮑家當時是齊國的顯赫家族,而管氏家族則已經衰敗,管仲甚至跑到社會上做生意,就是那個年代地位不太高的商人。那麼,鮑叔牙為何選擇與管仲成為至交好友,除了兩家世代交好,就是鮑叔牙與管仲相知相惜,說不好聽的就是臭味相投。

鮑叔牙也不是墨守成規的貴族子弟,年少時就和貧困潦倒的觀眾和合夥,在臨淄城內創業做生意,這兩個紈絝子弟可能精通政治和謀略,對做買賣就不夠擅長,導致最終創業失敗,管仲的窘迫生活還是沒有得到切實改變。在鮑叔牙和管仲的創業人生中,失敗並沒有讓兩人失去信心,而是相互之間加深認識的絕佳良機。不管賺錢多與少,鮑叔牙都拿少的那一份,而多的那一份則給了管仲,即便旁人風言風語,鮑叔牙也能為管仲找到理由。也就是說,當時的管仲和鮑叔牙,就已經是至交好友。



管仲創業失敗後,就到四方遊歷,作為沒落的世家子弟,管仲家有老母,居然還能遠遊,這顯然可能得益於鮑叔牙的贊助。在這段時間裡,也可能是管仲積累豐富社會經驗的關鍵時期,也是其政治謀略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時期。此後回歸齊國都城,管仲受薦為官,但似乎都沒有取得任何大的成就。


《左傳》載:「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祭仲逆鄭子於陳而立之。」《史記》載:「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魯人以為讓,而齊襄公殺彭生以謝魯。」當時的宋國在走下坡路,鄭國陷入內亂,整個中原地區較為強勢的就是齊國。但是,齊襄公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口碑不好,跟妹妹文姜亂倫不說,還殺掉了鄭子亹和魯桓公,相當於在任其間就幹掉了兩個正牌的諸侯國君,這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都不太多,足可見齊襄公的猖狂。

《左傳》載:「 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史書中的鮑叔牙顯然對齊襄公的未來認識得非常清晰,甚至就連當時的管仲也還沒有做出這樣的抉擇,鮑叔牙的眼光非常精準,同時還非常的果斷。在這場對齊襄公的賭局中,鮑叔牙的籌碼是公子小白,管仲的籌碼則是公子糾。在鮑叔牙的心中,兩人作為好得不得了的朋友,可能在分離前就默認了某種意識上的戰略合作協議,也就是說不管誰成功,未來的齊國鮑叔牙都將願意與管仲「有福同享」,這個決定將在不久以後構築齊國的霸權體系。



齊襄公殘殺兩國貴族,在後宮之中與親生妹妹亂倫,對禮樂制度有著毀滅式的衝擊,齊國公族子弟對待齊襄公也不再視作國君,齊襄公與公族的關係非常緊張。在很多日常事務中,公族大臣們與齊襄公都有著不同的意見,《史記》載:「或為請代,公弗許。"公族的建議屢屢為國君所拒絕,不經意間也影響到公族們的自尊心。《史記》載:「故此二人怒,因公孫無知謀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之間襄公,曰『事成以女為無知夫人』。」齊襄公終究還是亡於女人。


《史記》載:」桓公之中鉤,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魯。」這場齊國內亂髮生的非常突然,管仲的家族因沒落很早就出離了齊國權力核心,而鮑叔牙在齊國保留著家族資源,可能早於管仲知悉齊襄公死於公孫無知之亂,便才與公子小白星夜兼程趕回齊國,為的就是儘早繼位為君,掌握齊國朝政大權。雖然管仲得悉秘情,趕到半途中來想要射殺小白,卻在鮑叔牙的幫助下,公子小白詐死而瞞混過關,管仲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一出。


在選擇儲君人選的問題上,顯而易見的是鮑叔牙的選擇優於管仲,史書載:「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魯。」鮑叔牙選擇的公子小白,人雖在國外,國內卻有齊國傳統的世家高氏等家族在國內策應,成為齊國國君的可能性本身就大於公子糾。公子糾最大的優勢,就是公子糾的年齡大於公子小白,可是問題是他並非是嫡長子,就算以此來看成為齊國國君,也是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管仲的失算之處。

後世之所以稱讚「管鮑之交」,很大因素上其實在於鮑叔牙。在鮑叔牙幫助公子小白成為齊桓公而後,本來是有機會成為齊國丞相的,但是他卻直接堅決地拒絕了齊桓公的盛情,而是說「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推薦齊桓公的仇人管仲成為丞相。「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桓公厚禮以為大夫,任政。「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老師,而且歷經坎坷,終於回歸齊國,這本身在齊桓公的心中,鮑叔牙的位置就是無可取代的,也就是說,只有鮑叔牙可以說服齊桓公接納仇人管仲,如果不是鮑叔牙,齊桓公攻打魯國誅殺管仲的決心就會更加堅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少年讀唐詩, 青年讀宋詞, 中年人則要讀元曲!
楚國獻黿: 鄭靈公是否能夠擺脫這個巨大的陰謀?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