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最完美戰將,德智勇兼備,以一城敵一國,一人打殘東吳八虎臣

三國最完美戰將,德智勇兼備,以一城敵一國,一人打殘東吳八虎臣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權謀家曹操(64)

主筆:江湖閑樂生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趁著曹操西征漢中,率十萬吳軍圍攻合肥,合肥守將張遼、李典、樂進手下只有七千人,合肥危在旦夕。

然而遠在漢中的曹操,卻並不怎麼擔心,合肥雖然兵少,且三位守將之間也有些矛盾(張遼為呂布降將,樂進李典則為曹操兗州嫡系),但這三位畢竟是百戰名將,經驗老道,其中張遼擅長野戰攻擊,尤其精通騎兵突襲;樂進則以膽烈知名,常先登破敵;李典則好學問,貴儒雅,德行卓著;三人各有其能耐,只要配合無間,互補缺點,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就算孫權傾國而來,估計也討不得便宜。況且赤壁之戰後曹操對於合肥經營甚久,此城固若金湯,完全不必太擔心。

但合肥畢竟人少,不安排妥當了真怕出簍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嘛,所以曹操在西征漢中之前,就預計孫權可能會趁虛攻打合肥,而特意給三將留了一封密函,並說:「賊至,乃拆。」

這下孫權當真攻來了,而且有十萬之眾,大家趕緊拆開密函來看,本以為丞相留下了什麼秘密武器,期望值還挺高,誰知裡面只有一句話:「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就這麼簡單,比起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曹操這密函簡直太隨意了。

大家都感覺挺失望的,樂進李典二人甚至覺得丞相有點不靠譜,於是齊聲說道:「賊眾十倍於我,實難以迎敵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情勢有變,我等可自專,不如堅守待援。」

只有張遼領會到了曹操的戰術安排,表示:「主公攜我軍主力遠在漢中,待發救兵至,吳軍破我必矣。故我等應遵指令,趁賊尚未完成合圍之前,引兵迎戰,先發制人,折其鋒銳,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聽了張遼這話,樂進當場就表示了反對,他一向性烈如火,又是曹軍的元老(曹操在已吾起兵時便已加入)和創始人之一,所以向來不服降將張遼,經常當面懟他。

張遼被懟,卻沒有退縮,而是據理力爭:「權以重兵來犯,以為當者披靡,我軍必深溝高壘,不敢出應;是以其惰將統驕卒也。吾趁其立足未穩,逆而擊之,安得不破?故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若疑,我張遼願領兵單獨一戰!」

言盡於此,李典也被張遼之勇挑重擔之豪氣所感動,遂慨然而起:「此國家大事,吾豈敢以私怨而忘公義乎!請從君而出。」這就是曹操安排李典在合肥的原因了,李典向有威德,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從不與諸將爭功,也從不以私怨而損大局,故以穩重之長者著稱,關鍵時刻可以充當政委的職責,在張、樂二人之間調停。而樂進性烈氣狹,容易捅婁子,所以曹操不准他出戰,可憑其資歷與威望,留在城中穩固大局;張遼則智勇兼備,行事周密,可擔出戰大任,又有穩重的李典壓陣,完全不用擔心。《武經總要》云:「夫大將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村力之勇怯,藝能之精粗,所使人各當其分,此軍之善政也。」這就是曹操的用人藝術。

於是張遼李典連夜在軍中招募敢死之士,得八百驃勇,然後殺牛擺酒設宴請大家吃了頓好的,這時敢出城的,都是鐵血真漢子!大家大碗酒大塊肉,端的是豪氣干雲,

至天明,張遼便身披鎧甲,手持戰戟,身先士卒,第一個衝進了十萬敵陣之中,身後八百勇士隨後殺至,李典壓陣,全軍如一柄尖刀,直接往孫權中軍捅去。

八百人打敗十萬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以局部之戰鬥力與機動性優勢,直接摧毀他的中軍指揮部,這叫做斬首戰術。

孫權坐在麾蓋下,看著張遼飛蛾撲火,心中感覺很好笑:我東吳中軍虎士皆百戰驍銳,豈是當年顏良手下可比?你八百人還想從萬軍中取我孫權頭顱?痴人說夢!

但孫權很快就笑不出來了,只聽得張遼大呼自己的名字,將大量兵力吸引到他身邊,以發動群攻武將技,一路殺過去,轉眼竟有數十虎士死在了他的戟下,另有兩員親衛大將也被其斬殺,搞得孫權向來以為驕傲的中軍虎士竟望風辟易,沒有一個敢上前抵擋。張遼如入無人之境,直接殺到了孫權麾下。

孫權並不是個膽小鬼,他跟西漢名將李廣一樣有個癖好,喜歡親手獵殺獸王老虎,幾次險些喪命而樂此不疲。但看到張遼如此神勇無匹,狂如孫權也被嚇懵了,驚懼不知所措,一時竟忘了指揮作戰,但見身後不遠處有座小土丘,趕緊爬上去避其鋒芒,他手下數千中軍也忙跟上去、手持長戟排成密陣,將土丘圍了十幾圈。孫權這才漸漸冷靜下來,開始指揮各軍對張遼部進行合圍。

張遼也很快帶領八百標兵奔北坡來到了土丘之下,衝上面喊:「雁門張遼在此,孫權小兒敢否下丘與我一戰。」

這一年,張遼四十七歲。孫權三十四歲。

但孫權就是不跟張遼玩兒,並表示自己與漢高祖一樣、寧鬥智不鬥力,於是令旗一揮,東吳大軍四面湧上,將張遼八百勇士重重圍在中間攻打。張遼雖未能直取孫權,但其先聲奪人、挫敵銳氣之戰術目標既已達成,遂不再戀戰,左衝右突,帶著麾下數十親兵殺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

但吳兵也不是吃素的,張遼他們剛突出去,缺口立刻被堵住了,其他曹軍被困在圍內,死戰不能出,不由大聲哭喊:「張將軍棄我乎?」

身為「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張遼怎麼能放棄自己的好兄弟?放心吧,我既然把你們帶出來,就能把你們帶回去!於是,感人的一幕發生了,只見已衝出重圍的張遼竟突然撥馬轉身,義無反顧的殺回陣中,吳兵皆大喜,小樣你還敢回來,於是立刻衝上前將張遼圍住,張遼眼見得四周密密麻麻的吳兵,怕有數萬之眾,不由熱血沸騰,全身都被鬥志燃燒,遂奮起暴擊,幾進幾齣,終於救回了所有兄弟,這才殿後殺出。

這一戰,張遼血染征袍,從清晨殺到中午,直殺的吳兵人人為之奪氣,無人敢捋其纓,這才玩膩了收兵回城,守將樂進親自來到城門迎接,躬身道:「人皆稱進驍勇果決、膽烈無前,然逢孫賊傾國而來,亦覺難以迎敵;今見將軍挺身陷陣,萬人辟易,進心服口服矣!」合肥全城軍民亦人心大定,無不振奮百倍,再無半點恐懼。張遼雖尚未被曹操提拔,但已成為合肥軍事之實際領導人。

張遼此人,真可謂是三國時代第一完美戰將了,他德、智、勇兼具,又為人忠厚坦誠,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格典範。三國時代的戰將極多,但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能挑出點毛病來。如關羽剛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暴而無恩,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馬超則勇而不仁,見利忘義,背父棄子有失人倫;魏延又自負矜高,不夠謙遜。呂布更是剛而無禮,輕狡反覆,唯利是圖。魏國方面,于禁貪生怕死,還出賣朋友;樂進又容貌短小、性烈氣狹;徐晃則性格過於嚴厲,常驅使將士不得閑息;夏侯淵又稍嫌莽撞,任勇輕敵,短於總眾。東吳方面,則周瑜過用意氣,甘寧粗猛好殺,潘璋奢侈不法,丁奉恃功而驕,呂蒙失之譎,陸遜失之柔,總之沒有一個是完美的。唯有張遼,他幾乎是個完美的軍人範本。就算是拿了放大鏡在他身上照來照去,也照不出一絲一毫的瑕疵來,特別是這次他能為救小兵部下而不惜以身犯險,這世上就沒幾位將軍能做到這一點。

而經此一戰,孫權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主帥一軟,十萬大軍當然也就跟著缺鈣,結果圍攻合肥十餘日,一塊磚頭也沒啃下,丟人哪!加上部隊已感染了疫病,乾脆撤兵南歸吧!大軍便由逍遙津(淝水古渡口,位於今合肥市舊城東北角)過浮橋,一波一波退往津南的廬江。為穩軍心,孫權親自率凌統、甘寧、呂蒙、陳武、徐盛、蔣欽、宋謙、潘璋等大將及千餘「車下虎士」留在津北殿後。

圖:今安徽合肥逍遙津公園

車下虎士是東吳中軍里,專門負責孫權貼身警衛的部隊,算是吳軍精銳中的精銳,號稱以一敵百;又有江東八大虎臣全明星陣容護駕,孫權覺得應該沒啥問題。

但怎麼能不出問題呢?熱情如火的張遼,可不是那種讓敵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要走也得脫層皮!自從吳軍第一波撤退,他就開始守在城樓上等一個最佳時機,然後趁機率精銳步騎從城中突然殺出,如餓虎撲羊,直撲這支殿後部隊。

張遼把握戰機的能力,真是強到逆天。

圖:逍遙津公園張遼塑像

東吳兵將們嚇壞了,曹軍來的可真是時候,這要是讓主公死在這兒,那真窩囊透頂了,於是拚死反擊,掩護孫權撤退。孫權一面撤退,一面派人速速召回已撤離的部隊,但那些部隊已經走得遠了——看來孫權的指揮水平完全不行,安排個撤退都會讓部隊行軍序列完全脫節,也沒有事先建立梯次掩護預案——好在他騎射水平還不錯,一路撤退還能一路回射,箭無虛發,射得曹軍一時不敢近前。

張遼大怒,我來!於是一手持盾,一手持戟,率所部親衛迎頭逆擊。孫權大窘,又是此人!這張遼莫非是孤命中的剋星么!趕緊丟了弓箭撥馬就跑,並吩咐偏將軍陳武與中郎將宋謙、徐盛率所部精銳「廬江上甲」衝上去抵擋一陣。

張遼一看這陳武哥兒幾個挺酷,便放過了那個射箭的紫髯將軍(可惜啊),轉身迎戰三人。這陳武也是個極強悍的傢伙,一支長槍上下翻飛,轉眼竟將張遼身邊十餘名親衛殺了個乾乾淨淨,張遼怒極,殺意暴漲,大呼:「鼠輩何敢乃爾也!」縱馬上前,倆三下就結果了陳武;旁邊宋謙一發慌,掉頭就跑;徐盛倒是再撐了幾招,但很快也被張遼一戟打落長矛,刺傷右肩,徐盛痛的大叫一聲,跟上宋謙一起跑。總之先留住性命再說。

東吳名將陳武,字子烈,廬江松滋人,身高七尺七寸(約合1米82),為吳軍精銳部隊「廬江上甲」的總指揮,他十八歲跟隨孫策征戰江東,所向披靡,立功無數,孫權又命其督五校禁軍,拜偏將軍,與呂蒙齊名,不料今日竟輕易死於張遼之手,惜哉!

中郎將徐盛,字文向,琅邪莒人,當年曾以不到兩百人的兵力,大破黃祖數千大軍,於是名震江南。日後他雖屢立戰功,成為東吳名將,拜安東將軍、封蕪湖侯,但每當想起逍遙津敗於張遼的失矛之恨,都不勝憤慨,引為畢生之恥辱。宋謙則從此一蹶不振,每日活在逃兵的心理陰影之中,再無任何建樹。

三將死的死,跑的跑,他們手下的「廬江上甲」們則更是狼狽逃竄,帶動全軍潰退。危機時刻,武威校尉潘璋從後疾馳而上,橫馬斬殺二人,這才止住了潰兵。宋謙徐盛兩位主將卻早跑沒影了,畢竟只有他們直接面對過張遼,那種直接的恐怖已經擊潰了他們。

眼見東吳大軍士氣低沉,孫權手下第一猛將兄、折衝將軍甘寧衝到了最前線,一面引弓射敵,一面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鼓手說這不是撤退嘛,應該鳴金才對,甘寧氣的一劍砍翻鼓手,親自擂鼓,以穩定軍心。這時潘璋也帶著宋謙和徐盛的部隊調頭殺了回來,終於暫且遏制住了張遼如潮的攻勢。

但這通通都沒用,張遼反應超快,見我軍攻勢受阻,立即讓部下繞過這些吳軍,一路衝到淝水邊,先把津橋給拆了,堵住敵人的退路,然後四面穿插,將孫權各部分割包圍。

不愧是張遼,攻勢如此迅疾之下竟能如此有條不紊;反觀孫權,除了一路逃跑外毫無部署,連津橋這麼要害的地方都沒派人把守,現在傻了吧,跑又沒跑掉,還被張遼給包圓了,身邊只剩下右部督凌統所率三百虎士,其他甘寧、潘璋、蔣欽、呂蒙等部都被李典率部隔開,只能各自為戰。孫權一聲長嘆,難不成今日孤就要魂斷淝水了嗎?

別擔心,不是還有凌統嘛!

凌統在孫權身邊的作用,相當於曹操身邊的許褚,那是相當忠心的。公元203年,凌統才十五歲,父親凌操就為孫權戰死沙場,而凌統又緊接著子承父業,十餘年來為孫權南征北戰,全身披創無數。此時此刻,凌統又帶隊拚死護衛在孫權身前,並指揮親近簇擁著孫權一路衝出重圍直到津橋邊,然後又回身拚死阻擊張遼。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凌統一拚命,就是張遼也感覺有些吃不消了,只好奮起迎戰,先幹掉這位拚命三郎再說。

凌統及三百虎士在用一條一條的傷痕和一條一條的生命在爭取寶貴時間,孫權當然也爭取寶貴時間趕緊過橋,否則怎麼對得起這些死去的忠心虎士。但是很可惜,浮橋早被張遼破壞了,中間有一丈多長沒有橋板,這可怎麼辦?

孫權頓覺冷汗直流,心中又怕,又忍不住大罵:「你媽的張遼算你狠!我跟你拼了!」撥馬就想回去跟張遼拚命,還好旁邊侍衛谷利提醒他:「主公可持鞍緩控,約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孫權心說這麼寬的河行不行啊,掉下去可不得了,但事已至此也沒轍了,就看命運的安排吧!但願天佑孫吳!於是回馬三丈余遠,再放馬向前,谷利在馬踏到橋的缺口的剎那,狠狠地抽了馬一鞭子,馬被抽的飛跳起來,一躍半空……

此時此刻,時間彷彿停止,兩岸殺聲化入寂靜,一人一馬,划過一道彩虹,慢動作,很緊張,待分曉……

下一秒,孫權已飛馬至橋南,正好碰上奮武將軍賀齊率三千人前來接應,多種好運配合,終於幸免於難。

神奇一馬,驚天一跳,跳出了三國百年歷史。

圖:後人便稱這座逍遙橋為飛騎橋。如今原飛騎橋已不復見

孫權過河後,凌統所率三百虎士仍在死戰,以拖延追兵,這是一場毫無希望的死戰,結果,三百東吳虎士全部戰死,凌統自己也受了重傷,他估算孫權應已完全脫險,這才殺出陣去,逃到岸邊,卻發現橋壞路絕,身後追兵眼看追至,情急之下只得披甲跳入淝水之中,拼盡最後一口力氣泅到對岸,然後兩眼一黑昏了過去,幸被賀齊士兵發現抬回。甘寧、蔣欽、呂蒙、徐盛、宋謙、潘璋也各自帶傷逃回津南。

等曹軍追至岸邊,對岸賀齊的三千吳軍已擺好陣勢相距。李典便與張遼商量:這次突襲已取得不錯戰果,如果繼續追過岸去,當然可以擴大戰果,但肯定會增加士兵傷亡,沒必要。張遼表示同意,於是退回城中,樂進早已擺好慶功酒宴,三人開心痛飲,和好如初。張遼說這仗打的真爽,只是不知孫權哪兒去了,打半天還沒跟對方主將交過手,實在可惜,忽又想起剛才有個碧眼紫髯、上身長下身短的怪人(猜測孫權之母可能有胡人血統),騎射極佳,僅次於我,想來也是一個大將,於是召來一個降卒訊問,問那人是誰,東吳降卒說那就是孫權孫會稽本人。

圖:孫權,字十萬,號合肥居士,謚渣

張遼三人面面相覷,這豈不是眼皮子底下溜走的彩票大獎嘛?不由越想越恨,足足石化了十幾分鐘,終於,張遼擲杯苦笑:「不早知之,急追自得,現已失去機會矣!」全城得知,也都大為嘆恨。

一次情報失誤,讓天下統一推遲了百年,也讓歷史失去了一個強盛的王朝,可嘆,可嘆!

另外一邊,東吳帥船內,逃出生天的孫權還心有餘悸,檢點兵馬,他心愛的車下虎士幾乎全軍覆沒,親信愛將陳武也戰死了,這真是前所未有的慘敗。

好在,身負重傷的凌統被救了回來,當時他全身是傷,眼見就活不了了,孫權乃親自替他更換衣服,敷上神醫卓氏的金創神葯,這才起死回生。但凌統醒過來第一反應卻是哭,而且悲不自勝,因為他手下弟兄全戰死了,一個都沒活著回來。

孫權引袖給凌統擦淚,說道:「公績,亡者已矣,只要卿尚在,又何患無人呢?」(凌統字公績)遂論功行賞,拜凌統、潘璋為偏將軍,谷利為都亭侯,蔣欽為蕩寇將軍。陳武殉難,最為可哀,孫權親自哭吊,參加他的葬禮,並命陳武的愛妾殉葬。

圖:逍遙津公園湖中島張遼衣冠冢

經此一役,張遼之名,久久的存在於東吳人深深的腦海里、夢裡和歌聲里,成為一個傳奇。

「(張遼)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江東小兒啼,恐之曰:『遼來,遼來!』無不止矣。」

——《魏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精彩文章:

三國群雄中一穿越者,發明大量神奇制度,實力最弱卻得最好結局
周瑜拼了性命打下荊州,卻被孫權借給劉備,周瑜一氣之下死掉了,卻不知道孫權賺大發了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