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紅樓今猶在,世間已無蔡元培——讀《陳寅恪的最後20年》

北大紅樓今猶在,世間已無蔡元培——讀《陳寅恪的最後20年》

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

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

(從左到右)

1925年的清華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學生如果有問題的話,先找王國維,王不會再去找梁啟超,梁不會找趙元任,趙還不會的話,最後去找陳寅恪。陳還答不上來,那就是問題本身在當時沒有答案。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摘自王國維墓志銘

讀陳寅恪為王國維所撰寫的墓志銘,才知道此君是個猛人,是位與錢鍾書分量同重的大家。能納入蔡元培視線的,絕不是平庸之人。而「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則是當年求學時認為做學問的人應該保持的一種品格,這種品格恰好與韋伯所提倡的「價值中立」的觀點相契合。能夠達成「中西共識」,對一個當年還嚮往「一盞青燈,一張書桌」的憤青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陳寅恪書法)

然而,在若干年前,很多人並不了解陳寅恪,沒讀過甚至也不準備去讀陳寅恪的大作,就如我,那時崇尚西學,對於用繁體字,以文言文表達的著作,大都敬而遠之。更沒有八卦之心去了解他的家底。但陳寅恪忽然在當下成了文化新聞的熱點人物,如果此時再不知有一個人名用「恪」讀que,就算有些寡聞,枉稱讀書之人了。

易中天說,史學不是顯學,陳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眾情人。歷史小說和歷史劇走紅,並不意味著歷史學家也會走紅。事實上歷史學家無論生前身後多半都是很寂寞的。一個歷史學家可能會因其學術成就而成為文化名人,卻很難因此而成為熱點人物。

(1939年秋,陳寅恪、唐篔夫婦與三個女兒)

陳寅恪也不同於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寫過從政治家、科學家到「引車賣漿者流」都人見人愛的新派武俠小說,也沒那麼多門徒和擁躉。他的著作,選題既很專門,文字也很古奧,感興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興趣又看得懂的更是鳳毛麟角,哪裡會弄得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製過「香噴噴甜津津有點嚼頭,完了還能吹個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不曾發表過聲討盜版集團的《告全國人民書》。沒有哪個小女生或小男生會去買《元白詩箋證》或《柳如是別傳》。柳如是?柳如是是誰?陳寅恪又是誰?陳寅恪的最後20年,基本上是冷清寂寞,默默無聞的。他甚至不同於錢鍾書。錢先生和陳先生一樣,也是學貫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張揚。他的《管錐編》、《談藝錄》,也沒多少人看得懂。但錢先生畢竟寫過《圍城》呀!還被拍成了電視連續劇,還拍得挺成功。這就舉國皆知,人人趨之若鶩了。那麼,陳先生可曾與大眾傳媒締結過良緣嗎?沒有。

(失明後陳寅恪在自家陽台授課)

駱玉明教授說:「陳寅恪最不應該成為公眾人物。」然而「最不應該成為」的最終還是「成為」了。而且,還弄到了人人都拿他來附庸風雅,誰不說陳寅恪誰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兒的程度。

陳寅恪(左二)陳寶箴(中)陳衡恪(右二)

遺憾甚或悲哀的是,儘管今天突然有這麼多人知道了並且喜歡上了陳寅恪,如痴如醉入幻入夢地去讀那本《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等書,繼而去探尋陳寅恪並探尋與陳氏瓜葛相連如吳宓等人的來處與歸宿之隱秘故事。但,我們應該突然發現,走近我們、漸漸為我們熟悉的寅老,實質上正遠離我們如風如雲一般,慢慢遠逝。

希臘先哲曾稱人為政治動物。此言正密合中國人之生命軌跡。「學而優則仕」,孔子一句話統一了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靈魂。無數正直的與卑俗的、偉大的與渺小的、成功者與失敗者、高貴者與低賤者云云,都曾在政治的轉盤上被擺弄被糾纏得暈頭轉向,在政治的牢獄中受盡煎熬與凌辱。然而,以一介書生之渺小孱弱,陳寅恪竟對來自任何一方的政治強力,高傲地喊出一聲:不!

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上層人物曾極力爭取陳氏赴台,被他堅辭,這在解放後的大陸傳為佳話。1953年,有關部門極力爭取陳寅恪赴京擔任中國科學院中古所所長,老頭子竟不識天高地厚,提出一些難以容忍的條件,要讓共和國的領袖開證明,允許他和他的同事們不宗奉馬列不學習政治。這在當時不啻是驚天動地的狂妄與冒犯。他如願以償,未應召赴京。他卻還安然無恙:雖有各種人士在各種場合批評他,他自己的待遇卻是直線上升。此後,許多重要人物到了廣州,總以睹陳氏風采為榮,狂橫如康生竟被他堵之門外。

(左起: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和吳宓)

回到陳寅恪。陳氏突然間成為街談巷議的明星,並非學術界的喜事。許多人需要的不是陳氏的著作和學問,而是要在陳氏可謂浩然大哉的人格形象上寄託一分嚮往,獲取一分體驗。大凡是被稱得上大師的人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部分稱他們為大師的老百姓,其實不知道他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

寅老更大的魅力在他超越了狹窄的學問,擁有了另一個最具生命普遍性的光環。在我們周圍,已是珍稀,近乎絕跡。「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竟如黃鐘大呂而振聾發聵,卻似空谷足音且飄渺遠逝。

到此,突然想起一句詩來:「北大紅樓今猶在,世上已無蔡元培。」

#sunrain一句話筆記#《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

雖然,值此道德標準社會風習紛亂變易之時,此轉移升降之士大夫階級之人,有賢不肖拙巧之分別,而其賢者拙者,常感受苦痛,終於消滅而後已。其不肖者巧者,則多享受歡樂,往往富貴榮顯,身泰名遂。其故何也?——摘自電子書

亘古以來,富貴榮顯還是貧窮卑微,豈只因賢或不肖?巧拙之別,大矣!

#曉歌一句話筆記#《陳寅恪的最後20年》

六十歲的陳寅恪,除了眼睛的毛病及有些血壓偏高外,其他無大礙,身體尚屬健康。——摘自電子書

羨慕身體好的人,更羨慕到老都有好身體的人。身為80後,已有小病不斷,未老先衰之勢了,不知同輩有沒有同感。

#當笑伊人一句話筆記#《陳寅恪的最後20年》

正因為如此,他身後塵世間因他而起的風浪二十多年間一直沒有平息過。——摘自電子書

能讓歷史有些小浪花已是不易,陳寅恪讓歷史掀起了波瀾,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已經證明了他的歷史價值。

『社科』『文學』『大醫』『外文』『親子』

即可加入稻讀公社微信交流群

- THE END -

責任編輯/瑤瑤

圖文編輯/楠柯Sharon

圖/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稻讀公社 的精彩文章:

在追愛的路上,天使也會痛
跟著自然學養生

TAG:稻讀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