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胖推薦的《原則》講了啥,好看嗎?

羅胖推薦的《原則》講了啥,好看嗎?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讓這本《原則》一躍成為暢銷書,最高興的應該是書商。

我實在是鈍的很,一直沒搞清楚老羅、羅胖。一直到特地去搜才知道演講的是羅輯思維的那個人,而不是賣手機的那個。

莫怪莫怪!

推薦指數:4顆星

閱讀時長:5-6小時

感受:首先這本書看起來有點厚,但一般這種都是「紙老虎」,因為紙張很厚、插圖很多,所以它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厚」。但是字型大小偏小,一開始會不太適應,基本5個小時可以結束。

另外,必須吐槽下這本書里插圖跟假的一樣…

好多人問我,覺得這本書「好看嗎?」其實這本書肯定不能算「好看」,因為是大量觀點的累積,而且它希望你用「原則」來規範生活的方方面面。

像作者說的,「促使你以你認為最合適的方式發現自己的原則」。

作者大概是個「處女座」,喜歡將工作和生活的事情歸納、總結,形成一套處事標準和執行方案,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而且能感受到作者是那種非常苦口婆心的類型,想掰開了、揉碎了告訴你,這樣做真的有用。

書本內容分了三段,第一段講作者商海沉浮,比起後面後面兩部分,第一部分肯定是讀起來最痛快的。

摘選一些生活原則、工作原則里的肺腑之言,當然還是推薦你自己去看,因為有些東西不足為外人道:

判斷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需要判斷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並選擇實現它的路徑。

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視角,你在一生中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將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事物,以及你關心什麼人、什麼東西(你的家庭、社區、國家等等),你必須決定,你將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人的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以及你將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哪些人。

工作可以是任何會使人進步的長期挑戰,對於有意義的工作的需求,與人天生的進步渴望相關。

生活中的大多數東西都不過是「同類情況的重演」。你的層次越高,你就能有效地應對現實,塑造符合你目標的結果。

個人進化過程

個人進化過程(實現願望的5步流程),做好這5件事,幾乎肯定可以成功:

有明確的目標

找到阻礙你實現這些目標的問題,並且不容忍問題

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實現成果

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緒壓倒,就退後一步,暫時停下來,直到恢復清醒的思考能力。

找到你的最大弱點

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阻礙其成功,找到你的這個弱點並處理它。把你最大的弱點寫下來(如找出問題、規劃解決方案、執行落實),並寫下原因(如你被情緒左右,你無法預見各種合理的可能性)。

儘管包括你在內的大多數人面臨的重大障礙不止一個,但如果你能消除或者想辦法規避這個最大的弱點,你將大大改善你的人生。

只要頻繁反覆練習,你幾乎可以養成任何習慣,產生自控力。好習慣讓你實現「較高層次的自我」的願望,而壞習慣是由「較低層次的自我」控制的,阻礙前者的實現。

關於這部分推薦再看看《怪誕行為學》,會幫助你從實驗和心理學角度來看待「非理性」。

通常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期盼自己或其他人改變,而是承認自己的弱點,然後用明確的預防機制來避免弱點導致錯誤。

假設人生是一場遊戲

所有東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正在發生的事情都似乎很大,回頭來看則不然。所以你應該跳出去以看到全局,有時候可以過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為了幫助自己保持專註和高效,你可以假設自己的人生是一場遊戲,目標是克服一個挑戰,達成一個目標。一旦你接受了遊戲規則,對於不斷出現的挫折導致的不舒服,你就會感到習慣。

你將很快認識到,各種各樣的借口,如這太難、這看起來不公平,甚至我不可能做到,都是沒有價值的,而你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生活的真諦就是從你所處的現實中汲取出最大的價值。

現在想想抱怨老闆不夠好、工作不夠順利、沒有人帶,是不是也是沒有價值的呢?畢竟工作是大於生活的,還有很多樂子可以找呀。

犯錯了怎麼辦

每個人都會犯錯。主要的區別在於,成功人士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普通人則不能。如果你無法容忍犯錯,你就不會成長。

不要糾結於「埋怨」還是「讚美」或者「正面」「負面」評價,不利於你從反覆的工作流程中學習。

要記住,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除了作為未來的教訓,不要再糾結。對那些假惺惺的奉承話,一定要拋到腦後。

不要聽到什麼信什麼。觀點很廉價,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和你分享觀點。許多人會把觀點表述為事實。你要區分觀點和事實。

技能與能力

沒有什麼比獲得優秀的文化和優秀的人更重要,也沒有什麼比這更難。

幫人獲得技能很容易,通常只要給他們提供適當的培訓就行,要想提升能力卻很難,但這對長此以往有能力承擔更大責任來說至關重要。

員工的業績要從兩方面思考:學習和能力,缺乏經驗或訓練造成的缺點可以彌補,而能力不足很難彌補。

管理者無法區分這兩種原因是常見的錯誤,因為管理者經常不願意顯得對人不厚道或苛刻。

功勞到底歸誰?

在大多數公司,人們都在從事兩個工作:一個是他們自己實際的工作,另一個是努力給別人留下自己如何工作的良好印象。

多數人做過的事和他們正在做的事,並不像他們認為的那麼重要。如果你讓機構里的每個人說說自己對機構成功所做貢獻的佔比,加起來你會得到30%。

這就是現實,這表明你必須要確保具體功勞歸具體人。否則,你就不知道誰該負責,更糟糕的是,你會錯誤地相信有些人在不當邀功。

書里提到了一些辭彙,總是被各種公眾號渲染的很驚人,比如「進化」「創意擇優」「極度透明」……

其實真的看完這本書,會發現很多言論沒有那麼誇張,所謂見解也不是有多驚世駭俗。

可是現在的職場或者生活中,有時我們甚至都不是按照最基本的原則來操作的吧,於是才會覺得這些是多麼的可貴。

比如、幾乎所有有成就的商業人士,都在書中強調對待下屬、培養下屬的重要性,但還是有很多人秉持「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理念。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格局不夠,對本書理解不夠,畢竟我並不管理一家大型企業,所以很多其中真味難以體會。

但好在還是可以拾人牙慧能夠有一點點啟發,做到更好的規範自己。

關注獲取每月運營workshop活動信息及職場乾貨。

「我要和所有行走的人一起走。而不要停下來看著隊列走過。」——紀伯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應該知道你是誰
愛是那解鎖的鑰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