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東大學王樹春教授捐出畢生「寶貝」成就一座博物館

魯東大學王樹春教授捐出畢生「寶貝」成就一座博物館

魯東大學已故教授王樹春一生有著傳奇的經歷,被譽為「生活中的強人」、「藝術中的苦學派」;生前,他將自己畢生的書畫珍品無償捐贈給學校,建成魯東大學博物館。現在這座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已經成為學校教研合一的新課堂以及共享服務的文化名片,自開館兩年多來,已接待師生30000餘人次,社區參觀群眾5000餘人次,接待來自內國外參觀團體100餘個,承辦學術交流活動200餘場。

魯東大學博物館像一本活「教科書」

在魯東大學,師生們把學校博物館比喻成一本活的「教科書」。每年學期開始,人文類、藝術類等相關專業課程將課堂放入館內,把實物引進教研課堂。

「在這裡,我們可以欣賞到將書畫熔於一爐,別具一格的『書法家的畫』和『畫家的字』作品,摸清不斷成長成熟的過程。」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專業大一大學生劉俊峰說。與普通教科書相比,博物館裡鮮活的作品更能帶給我們直觀、真實的過去。

「館裡有很多名人真跡,比如有『揚州八怪』高鳳翰的作品,有『一門三翰林,父子九登科』的王蘭生父子作品還有為慈禧籌備「萬壽慶典」的王景崧的作品等,這些是普通教課書無法給予的。」魯大交通學院交通運輸專業大二學生李曉迪說。

魯東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呂秀林介紹,魯大博物館主體部分是「王樹春書畫館」、「膠東清代書畫館」,都是已故教授王樹春先生捐贈的。其中,王樹春書畫館收藏著先生畢生創作的書畫精品158件,膠東清代書畫館收藏著明末至民國初年三百多年間,膠東地區書畫名家的精品188件。「膠東清代書畫館就是一部活脫脫的膠東清代書畫史。」

「博物館除為師生提供教學與科研服務外,還對社區群眾免費開放。」呂秀林說:「只要身體允許,王樹春教授生前都會定時出現在博物館創研室,與參觀人員切磋交流心得,傳授創作經驗。自開館兩年多來,已接待師生30000多人次,社區參觀群眾5000餘人次,接待來自內國外參觀團體100餘個,承辦學術交流活動200餘場。」

王樹春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好評。劉大為贊其作品「布局新」,李可染先生稱其作品「氣勢大」,劉凌滄先生評價他的書畫「功力深」。他的《墨葡萄》、《絲瓜》、《紫藤》等作品分別被中國畫研究院、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收藏。

從軍務農行醫執教書畫一生

「將有巨大經濟價值和史料價值的作品,無償悉數捐獻給學校,王老僅說『能為國家做點有益的事情,余內心感到充實,欣慰』。」魯東大學黨委副書記丁瑞忠說介紹,王樹春1941年出生於萊陽市五龍村,幼承庭訓,家學淵源。1962年從萊陽衛生學校畢業,他當過六年兵,務過三年農,從過十四年醫。

1984年,萊陽創建書畫研究會,急需書畫人才。已過不惑之年的王樹春棄醫從藝,正式踏上書畫創作研究之路。1987年,王樹春考入中國畫研究院(現中國國家畫院)學習一年。在李可染、葉淺予、劉凌滄、崔子范等諸多國內書畫藝術大師們的指導下,他的藝術水準得到了質的飛躍,作品得到國內外書畫家和書畫評論家的高度評價。

1990年,時任煙台師範學院(今魯東大學)院長王榮剛,破格聘請王樹春到大學任教,籌建美術系。美術系當時只有5名教師,作為主要策劃者和執行人,大到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教師引進,小到課程安排、購置教具,都由王樹春帶頭干。原美術系黨總支書記趙康生回憶說:「當年,石膏像等靜物要到北京去買。老王是老師中年齡最大的,還有心臟病,但幾十斤重的石膏像搬得最多。」

美術系成立之初,王樹春一人講授4門專業課。他推崇「以師帶徒」的學習方法,理論與實踐並重,講課必演示。

熟悉王樹春的人都知道他「脾氣大」,但他從不亂髮脾氣。對歪風邪氣,他發脾氣;對工作懈怠,他發脾氣;對學習鬆懈,他發脾氣。他既「正」且「剛」。上課時,他要求學生必須提前10分鐘進教室,遲到1分鐘者不許進門。他也嚴格遵守此規定,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

王樹春的研究生劉統泉回憶說,老師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點畫形貌的講解、對用筆用力的講解、對經營位置的講解都有獨到的見解。

無償捐贈346件精品他是魯東大學的驕傲

在高校任教期間,王樹春堅持融教學、科研、創作為一體,努力提高這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此期間,他出版了《國畫創作散論》、《膠東清代書畫志遺》等專著7部和個人書畫集7冊,真正成為一名學者型的書畫家。

王樹春在《膠東清代書畫志遺》序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們的智慧創作應該永久地留給後世……後人有責任去修復、保護、承傳、宣傳弘揚。」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幾十年來,王樹春都在致力於家鄉文化承續的研究。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決心補寫膠東清代書畫史,傳承和弘揚家鄉的文化藝術。

王樹春用30年時間搜集書畫作品資料,用6年搜集文字史料。從開始寫作到完稿的6年時間,又反覆增添、修改20餘次,最終成書出版。他在序言中寫道:「為了完成此書,人力、資金付出巨大。家族人與我同步,足溫飽而樂矣。」

數十年的創作、搜集、整理,王樹春積累了眾多書畫珍品。他的藏品來源多樣:有家中所傳;有用自己的作品換來的;也有不惜高價自掏腰包購買的;甚至還有一些是他從醫期間,治癒病人後,人家表示感謝送來的藏品。一些碑帖、摩崖貼則是他不辭艱辛不懼險阻捶拓而得。

2014年3月21日,被王樹春稱作「大喜的日子」。當天,他把耗費自己幾十年心血研究、收藏和創作的作品無償捐贈給魯東大學,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2015年11月19日,由王樹春親自設計布展的膠東清代書畫館、王樹春書畫館正式揭牌開館,王樹春實現了畢生的夙願。他在現場說:「能為國家做點有益的事情,我內心感到充實、欣慰。

2017年10月12日,王樹春因病逝世。臨終前,他留下了「弘揚傳承」四個字。

「父親一生都很努力,不斷學習,幹什麼事情都非常認真。」王樹春教授的小兒子王小剛告訴記者,「對於父親將自己所有的作品和藏品全部捐獻給學校的決定,我們全家人都支持他。」

「王樹春教授用自己的一生講述了一名普通高校教師踐行立德樹人的故事。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全部的心血獻給了自己鍾愛的學科、學校和心愛的學生,是為大德;他把自己整個藝術發展歷程的作品捐贈展出,使之成為大學生學習成長的鮮活教材,是為大智;他把畢生珍藏的文化遺產無償捐獻給學校,用於教學和研究,是為大義。王樹春老師是全校師生員工的榜樣,也是魯東大學的驕傲。」魯東大學校長王慶說。

原山東省美協主席楊松林曾評價說:「王樹春其人其畫是地地道道從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土壤里,靠其自身的力量頑強生長出來的芳草野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也曾稱他是「生活中的強人」、「藝術中的苦學派」、「不斷更新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譚國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網 的精彩文章: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刷新國產科幻片視覺
泰國一大巴起火致20人死亡

TAG:大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