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沒有經過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難悟入一心三觀 凈界法師

沒有經過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難悟入一心三觀 凈界法師

【學員提問】在天台教觀當中,最先緣自於《中觀論》的緣起性空理論,後來才演變成一心三觀。請問師父,緣起性空跟一心三觀有何不同?

【師父答疑】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難悟入一心三觀。一心三觀的特點還不在於三觀,而在一心。我們現在達到一心很難,就是說你的心動得太厲害,攀緣太厲害,我們現在是多心。

就是說,一心三觀在於把心收回來。一心三觀的特點就是說,你要改造生命就要找到生命的開關,生命是有開關的。所以它把生命濃縮,把整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個五蘊身心世界,慢慢濃縮到一念心性,它認為這個就是生命的開關。你碰到什麼事情,不要向外求,你只要安住清凈心、菩提願,你就有無量的未來的可能性。安住清凈心,離相清凈,然後菩提願成就功德,你就有成就功德的希望。

但是安住一念心性很難,因為我們的心喜歡攀緣。假設沒有經過空觀的法水洗滌,就很難入一心。這個時候,佛陀就講空性的道理了。佛陀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為什麼要講空觀呢?因為你的攀緣的病根,來自於你認為人生有所得,這是一個嚴重問題。我們對生命有很多的錯覺,但是最根本、最嚴重的錯覺,就是我們把人生當真。

就像一個人做夢,夢裡面看到很多的珍寶,看到很多的事情,他會去追求。但是這個夢境結束時,他又到另外一個夢去了,前一個夢就消失了,又變成一個夢,他又重新地追求。所以我們不可能從每一次生命當中去得到教訓。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會不斷地攀緣,一直到死之前還在攀緣?因為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從人生得到一點東西,認為它是真實的。

所以佛陀就出世了,告訴你說「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佛陀要你從因緣看進去,就是人生是一種因緣的開合。你為什麼來到人世間呢?因為你過去有很多因緣聚集在一起,啪!「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你從什麼地方來?

諸位!你們知道你從什麼地方來嗎?我們是從空性而來。按照佛法的意思,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無中生有。生命的出現不是本來就有的,是無中生有。你不能夠說:「欸,我從前世而來。」不對!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只是繼承前生的業力,你可沒有繼承前世的果報。當你做第二個夢時,跟第一個夢是沒有關係的。你前一個夢是轉輪聖王,你不可能把轉輪聖王的珍寶帶到第二個夢的乞丐去。所以,首先你要知道你生命的起點,生命沒有開始!我們再看生命的結果,你將往哪裡而去?「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你最後的結果往空性而去。所以人生是沒頭沒尾。

按照《楞嚴經》的用法,就是「來無所從,去無所止」,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就像做夢一樣,你知道你每一個夢境從什麼地方開始嗎?你知道你的夢境什麼時候結束嗎?你結束以後跑哪裡去了?沒有了。人生幾十年後,你現前的身心世界,你所擁有一切東西跑哪裡去了?對你來說,沒了,你又去創造另外一個夢境。

所以,無所得的概念,對一個人很重要!就是人生只有過程。人生的目的只有兩個:第一個,酬償舊業,你在還過去的業;第二個,你在創造一個新的業,你在開創來生,規劃來生。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被業力牽著走。我們一般人都是活在過去,沒有一個人活在未來,所以人生惡性循環,你過去造的罪業,今生業力顯出來,在業力當中又迷失了自己,又造業,所以我們的人生落入一種惡性循環。

直到佛陀出世,喔,原來人生是無所得!諸位!我們每個人,不管你是快樂,不管你是痛苦;不管你長得莊嚴,你長得醜陋;你有財富,或沒有財富,你的過程有很多差別。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結果都是一樣,就是沒有結果!沒有一個人有結果的。

沒有結果這件事就很重要了,人生無所得。無所得,你就無所求,該幹麼還幹麼。該你的,你過去有這個業,它自己會出現,可能它不是從這個地方,而是從另外一個地方出現。你沒有這個因緣,你追求也沒用,因為你沒有業因,你只有緣沒有結果。所以,從無所得,你就知道無所求;無所求,你就知道無所住;無所住,你的心自然就往裡面跑。你知道把你的心管好了,你的生命就管好了。

所以,空性的智慧是很關鍵了。一心三觀就是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是內觀的。今天有人罵我,那跟我沒關係,我有內觀,安住清凈心、菩提願面對;有人讚美我,我們也是安住清凈心、菩提願,叫法法銷歸心性。所以,一個一心三觀的人,他跟外境是脫鉤的,他認為人生只有歷事煉心而已。他的生命只是在整個事緣當中讓他內心不斷地增上,他的清凈心更增長了,他的菩提願更增長了,如此而已。

所以他的整個人生觀,只是在自我完善,讓他內心的善根不斷地增長。不管他做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乃至於念佛也好,善根都不斷地在增長,這就是一心三觀高明的地方。

因為我們花太多時間去攀緣外境了,耗損太多精神體力。你攀緣外境有什麼用呢?它是一個生命的結果,過去的業。就是說它是一個結果,它是一個事實,這個結果很快就過去了。你應該重視你的因地,你的內心世界,你的內心世界主導著未來。

就是說,我們太重視我們的過去,而忽略了未來。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重視未來?死亡到來時。喔,原來我也會離開娑婆世界。這個時候你就會手忙腳亂,我該去哪裡?來不及了,因為你沒有資糧。

但是,我們不可能從生命中記取教訓。你來生再來時,你一定會犯同樣錯誤,你的心還是向外攀緣,因為你認為攀緣對你有好處。你認為說,人生經過你的經營以後會變得更好。其實不一定,努力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少數。因為成功的人有福德力,關鍵在他有善業力。

所以人生不能主宰,不能強求的。你今生的快樂不完全是你的努力,當然你的努力會讓它更早起來。但是真正的因,是因為你過去生的,是你過去生好,你是繼承了過去的善業。但是你太享受於過去的善業,完全活在過去的善業,你就失掉了未來,就把未來給毀掉了。你想想看,你把心收起來,該你的還是你的,但是你跟一般人不同,你的內心在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我不知道諸位是把今生看得重要,還是把未來看得重要?就是說,你把心向內安住,你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今生該有的東西,你也不會失掉。你把人生完全用來經營今生,臨終你就慘了!因為你認為很重要的東西,你花了幾十年所經營的東西,即將被破壞,你內心的痛苦跟遺憾,讓你很難保持正念。因為你今生花太多心血了,死亡到來時你受不了了。如果沒有收心,你受不了的,因為它花費你太多精神體力了。

收心就是把心帶回家,看好你的善根力。你真正往內心,注重你的善根力、福德力,這個時候人生只是一個歷練。所以要把心收回來,要成就一心,一定要空性的智慧,建立無所得,然後你才有資格談三觀,用空假中去觀你的心。

空觀看到你內心的本體離相清凈;假觀看到你的內心有無量的功德性,發起菩提願,為未來開始許下你的誓願,用願力來引導你。這個時候你就能夠擺脫過去,走上一個新的未來。所以,一心三觀的核心思想在於一心。而一心要成就,要建立一個無所得的人生觀。你不可能在今生得到什麼東西,因為人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這就是空觀的智慧。它為什麼要擺在前面?以無所得為方便,才有資格談一心三觀。所以佛陀要先講般若時,調伏你有所得的攀緣心,然後才開顯法華涅槃,安住一念心性,開顯你內心的空假中三觀,清凈心、菩提願是這樣來的。

佛陀先講《阿含經》業感緣起,先處理你的重大的罪業;再講方等時、般若時,開始調伏你的攀緣心,業力處理完了,就開始處理妄想的問題;妄想處理完了,才有資格談一心三觀。

《中觀論》的空性的思想,它是一個悟入一心三觀的前方便,否則你不修空觀,你的心一直在動。因為這個業力變現果報時,這個果報會刺激你的感受,你永遠會被感受牽著走。當你認為人生是真的時候,那你就很難面對人生了,每一個業力對你來說都是一個刺激,你就得照單全收了。

迴向偈

願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回入娑婆度有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凈宗文摘:你只要念佛,觀世音菩薩等不請自來做你最好的朋友
迫切想追逐名利的心引發劇烈的痛苦 賢二機器僧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