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女攝影師拍攝的民國影像:廟會上的香客、乞丐、孩子

女攝影師拍攝的民國影像:廟會上的香客、乞丐、孩子

妙峰山上的香客。澳大利亞著名女攝影師海達·莫理循(1908-1991年),從小酷愛攝影,自1929年起在德國慕尼黑國立攝影藝術學院學習三年。1933年,她應聘成為北京哈同照相館(德國人開設)的攝影師。本文選用的照片是她在妙峰山拍攝的。

正在敬香的香客。1933年和1934年,海達先後兩次拍攝妙峰山廟會的照片。妙峰山位於北京門頭溝境內,清末民國年間,此地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廟會,數以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非常熱鬧。

妙峰山上的父子。海達在北京居住、工作長達13年之久,在此期間她在北京、河北、山東等地拍攝了1萬多張照片。不得不說,攝影對海達而言並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她幼年得過小兒麻痹症,右腿略短,有點跛行。

乞丐聞訊而來,香客們在廟會期間的施捨意願提升。海達在妙峰山用鏡頭記錄下的,有虔誠的香客,有趁機乞求施捨的乞丐,也有趕來湊熱鬧的孩童。早在1924-1927年間,美國攝影師西德尼·甘博也拍攝過妙峰山廟會。兩個人拍攝的人物主題非常相似。

為乞討而來的窮苦母子。在長達13年里,海達經過不斷努力,建立了她既獨特又廣泛的拍攝網路,構成了她探究和記錄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人文景觀的基礎。她將社會各階層人物、體現傳統中國特色的建築以及百工技藝定格於永恆。

在廟會上兜售小玩意的孩子。妙峰山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山上建有釋、道、儒、俗不同信仰的殿宇14座,香火非常旺盛。

妙峰山上正在享用齋飯的僧人。桌上擺放著6道菜,應該說伙食水平略高於當時普通的百姓,大概是由於寺廟有自己的田園或者香客提供捐款的緣故。

一個虔誠的香客。他背著草席和行囊,衣服破舊,顯然是遠道而來。有些香客為了體現自己對神佛的真誠敬意,特意捨棄舟車,徒步苦行到達妙峰山。

戴著新頭飾的女孩。除了香客和乞丐,妙峰山上另一個比較活躍的群體就是來看熱鬧的孩子了。山上有很多小商販兜售玩具和零食,這讓孩子們興奮,父母這時候也往往比較「慷慨」,願意拿出些零錢給孩子花。

妙峰山上的婦女。1946年,海達結婚後離開北京。1992年,海達逝世後的第二年,其夫根據她的遺囑,將她在1933年至1946年在中國所拍攝的10000多張底片、6000多張照片和29本影集全部贈與哈佛大學的哈佛-燕京圖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清百姓都用大塊銀錠購物嗎?「碎銀子」有何用?
晚清間諜出賣清軍作戰計劃 誘使清軍進入英軍伏擊圈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