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能給我兒子分套別墅?

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能給我兒子分套別墅?

已授權

廣東湛江的一個企業家為回報鄉親,斥資2億多修建了258套別墅,準備無償贈送給村民使用,生活區內各種配套齊全,甚至還有項目包就業。

按理說,這算是天大的餡餅,村民應該十分感謝這位企業家,不料卻遭到了村民的不滿,「一套別墅怎麼能夠我們兩代人居住?」,「你拆了我們的舊房子,只給一套別墅怎麼能行,還需要支付賠款」,更有一些人,將別墅惡意破壞,寒心的陳生先生已經連續兩年不願意回鄉過年。

類似這樣的事情已不在少數。劉強東在微博說,我現在在兩個村負有直接扶貧責任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也是小心翼翼;最令人痛心的是叢飛,生前資助了那麼多貧困學生,生病期間,接受過他捐助的人竟然沒有一個人來看望他。唯一發聲的人群是那些沒收到繼續捐贈的家長,罵叢飛:「你說好供我家孩子讀到大學的,孩子剛剛讀到初中,你就不管了,這不是坑人嗎?

本來,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卻演變成了:因為你有錢,幫我是本分;如果你不幫,那你不是人!

01

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還記得大衣哥朱之文嗎?在星光大道走紅的他,依舊保持著樸素的作風,心系鄉親。看著村裡坑坑窪窪的路面,他主動出資10萬元,給村裡修路,也不求出名,就想為村裡做點貢獻。在修路的時候,村民幹得熱火朝天,竣工後,村民居然翻臉不認人了,「掙了那麼多錢,才出10萬」,「他還應該給我們每家一輛小轎車加1萬元錢」,「以前借的錢不還了,還啥,他那麼有錢,這點兒根本不算什麼」。

熱衷於道德綁架的人,總是喜歡先入為主,替別人去分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我也經常碰到這種事情,自從做公號以來,我見過的奇葩比我一輩子遇到的都多,經常有人跟我說,你不應該接廣告,應該做一個完全考慮你的影響力,做一個完全公益的號,然後甩過來一個他們家鄉的什麼捐款,要求我呼籲一下,對這種,我只有一個反應,拉黑。

我最討厭的就是被道德綁架,無論我是一個善良的人,還是一個惡人,首先我是獨立的,不應該被任何人凌駕我的自由意志之上。

這些人口口聲聲道德良心,但其實要的只是他們自己高踞於道德高地之上,卻忽視了「應該」和「必須」之間永遠不可能劃等號的現實,在他們看來,所有的要求都必須得到滿足,滿足了就是恩人,不滿足就是仇人,而這些人通常最沒有道德,他們只喜歡道德對他們有利。

02

升米恩,斗米仇

遇到這樣的人,簡直是無可奈何。

羅志祥曾經在一個節目里講過自己童年的故事,羅家當時欠有債務,一家三口連16平米的房子都租不起,這時候,他父親的一個朋友看他們可憐,就把自己一個房子以很便宜的房子租給他們,結果一租就是三年,後來朋友打算收回房子,帶房客去看房,結果羅媽媽居然說:「你怎麼隨便帶人來我家?」

那朋友說,我也要過日子,我讓你很便宜地租了三年,怎麼就成你家了?

羅志祥在節目中說,他多年一直咽不下這口氣,於是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套房子買下來,後來他成名之後,去這個小區買了一套更大的房子向這個朋友誇耀。

這樣的三觀令我瞠目結舌,難道朋友在危難之時的幫助不應該感謝嗎?但我知道,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人性自私,一旦習慣某事,就會習以為常,以為理所當然,而一旦要收回,就是對他的侮辱。

人性的七宗罪里,貪婪是重中之重,每個人的慾望限度都是不可估量的。社會學家霍斯曼提出一個「剝奪與滿足命題」,用標準的學術語言描述就是:「某人在近期內重複獲得相同報酬的次數越多,那麼,這一報酬的追加部分對他的價值就越小。」這和經濟學的「邊際遞減效應」如出一轍,在一個人有困難的時候,你幫助了他,他會把你當做恩人,當他再遇到困難,你不幫他或者幫的分量沒有增加,他就會覺得,你明明可以幫我更多,為什麼不幫?心生矛盾,自然地你就會成為他的仇人了。

有時,從恩人到仇人,只是一段拒絕的距離,而中國人其實更容易陷入這種困境,就因為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最沒有界限感。

03

人與人之間需要界限感

一提到界限感,我就想到了「杭州保姆縱火案」。保姆說老家要建房,女僱主借給她10萬元,這還不夠,還要去偷了女主人價值十多萬的手錶和孩子的首飾等。

老爺自己也經歷過保姆稱剛到手的工資丟了,要我補發;理直氣壯吃掉給產婦準備的營養食品;女眷的護膚品化妝品全被打開;買菜背後跟小區保姆團各種交流如何偷懶,傳播東家是非之類的事情。

我太太坐月子期間雇的月嫂,號稱是金牌月嫂,結果做一個鯽魚湯,連魚鰓都沒有掏乾淨,這還不算完,還在背後搬弄是非,在我和岳母、我和妻子之間挑撥離間製造矛盾,幸好溝通還算通暢,沒有讓這位大陰謀家得逞。

如果大家對范雨素有印象,也應該記得在范雨素的視角之下,僱主的生活是怎樣不堪。

這是保姆們天生壞嗎?不是。

有句話叫「接近權力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擁有權力」,一個保姆,吃跟你吃一樣的,穿跟你穿一樣的,你甚至連首飾借給她用,化妝品她也可以偷著抹一下,對於人性而言,她十分容易產生優越感,「原來你也不過如此。」

是的,你們的生活我原來以為高不可攀,但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莫煥晶看到女主人不過也是一個中專畢業的少婦,想到自己不欠賭債,日子可能還要好,怎麼不產生仇讎之心?

記得《射鵰英雄傳》里的成吉思汗嗎,在得知金國皇帝是當年出使蒙古的的使者衛紹王時,立刻有了僭越之心,「我以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神仙做的」,言外之意,他都做得,我為什麼做不得。」

《路加福音》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為什麼先知在故鄉不受歡迎,就是因為在別人眼裡的先知,在故鄉人看起來,不過是穿著開襠褲拉屎的三胖子,絕對不會對你有半點尊重。

所以,界限意識是很重要的。不僅僅是僱主與僱工之間應該有界限感,人與人之間都應該有界限感,保持適當的距離。這種界限感既是人與人之間"內在的屏障",也是個人明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符號象徵,尊重人性弱點,恪守界限,這不是教你壞,是合理的做法。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網 的精彩文章:

斷崖式下跌,可樂賣不動了!網友神回復亮了……
昨晚,百萬投資者無眠!

TAG:21世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