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那些事兒——《蛙》

讀書那些事兒——《蛙》

無問

 無問

毛不易 

00:00/04:18

《蛙》是我看過的,第二本莫言寫的小說。第一本是幾年前,讀過的《檀香刑》。

它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

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複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

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複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

在寫作方式上,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信構成。

前四封信附有關於當了50多年婦科醫生的姑姑的長篇敘事,當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則附有一部關於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話劇。

這是一部將書信、小說敘事和話劇巧妙地融合雜揉為一體的作品。

這本書讀得並不輕鬆,原因在於對這段歷史,一不熟悉,二沒興趣。

與現在放開的「二胎政策」相比,那個實行計劃生育的特定時期,顯得如此遙遠。不管它經歷過怎樣的艱難與複雜,都如書中所寫:歷史是只看結果而忽略手段的。

在這個如果可以,全民都想「生二孩」的時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愛」而想生,又有多少人是為生而生。

某天,兒子問:「媽媽,你當初為什麼和爸爸結婚?」

「嗯... ...」,短暫的沉默後,我回答,「為了遇見你呀!」

「原來你倆結婚,就是為了要個小崽兒啊!」

我... ...當時滿臉黑線,依舊鎮定答道,「跟那沒關係,就是為了你。」

「別拿我說事兒,我就問你倆當初為什麼結婚?」

「因為你姥姥說,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該是什麼角色就做什麼事,安安穩穩咯。誒,你問我這個問題幹嘛?」

「沒事,就是想起來問問。那你希望我以後,找個什麼樣的人結婚?」

「三觀合,就是你們要有相近的思考方式,共同的興趣愛好,能夠共同成長。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才會有趣。」

「媽媽,這個有點兒難。」

「那小孩,你才多大,順其自然吧。」

平日,我很樂於與他分享這樣的話題。一直以來,我都把他當成朋友,他亦如此。

身邊有很多單身男女,不知道我的這個小朋友,長大後會不會也是如此。但不管怎樣選擇,我都希望,他過得幸福快樂。

看過一篇文章,《孩子,你不結婚也沒關係》,裡面有段話很精彩:

如果不是出於靈魂碰撞的火花,而只是把婚姻當作無聊時的慰藉、衰老時的保障,那婚姻的性價比,還能剩下多少?

林夕說:「很多人結婚只是為了找個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人,而不是能夠一起分享看電影心得的人。如果為了只是找個伴,我不願結婚,我自己一個人都能夠去看電影。」

世界上有一種孤獨,不是沒人陪你,而是陪你的那個人,根本不懂你。

一輩子太長了,遇見錯的人,遠比孤獨更可怕。

一輩子,說長很長,長得遙遙無期。一輩子,說短也短,短得轉瞬即逝。

願身邊每一個你,因愛而愛,為愛而生,餘生過得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遇見 的精彩文章:

吃素這件事兒

TAG:時光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