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互聯網真正白手起家的四大億萬富豪,他們都是屌絲逆襲的榜樣

中國互聯網真正白手起家的四大億萬富豪,他們都是屌絲逆襲的榜樣

馬雲、馬化騰等財富大佬的創業故事,激起了多少年輕人的創業夢想,白手起家、屌絲逆襲更是年輕人奮鬥的方向,但是這是一個拼爹、拼關係的社會,在富豪榜上能真正做到白手起家的簡直是寥若星辰,下面小編帶你看看哪幾個是真正白手起家、屌絲逆襲的億萬富豪。

1

京東劉強東

在2018年我國富豪榜上,京東的劉強東以116億美元身價排國內富豪榜第13位,雖說比起馬雲、馬化騰的身價劉強東差了多少,但劉強東的創業卻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強東是江蘇宿遷人,祖輩以行船為生,18歲那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強東,因家中貧困,離開老家的時候全部家當只有父母親戚朋友和鄉親們湊出來的500元血汗錢跟76個茶雞蛋,外婆把那500塊錢給劉強東縫在了內褲里。

畢業後的劉強東在中關村賣光碟,並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將當初的小櫃檯發展成了國內第二大的電商品牌。雖然如今的劉強東早已身價數百億,但卻一直沒有忘記父老鄉親的恩情,「父老鄉親的恩情,我會用一輩子來還」2015年春節,劉強東給村裡的650名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一萬元的大紅包,2017年向宿遷捐贈1億元,用於教育、養老、文化及扶貧項目。並先後將全國客服中信息研發處理中心等五大中心以及雲計算基地放置宿遷,帶動了當地2萬人的就業和超過20億的稅收。

劉強東因為創業不順一夜白頭

劉強東的第一桶金也是第一次創業是靠給別人編程而得來的。

第二次是開餐廳,但因缺乏管理經驗,資金被員工貪污,直接損失掉20多萬,那時候的20多萬是可以在北上廣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的。。。

2008年京東第一輪融資花光後,面臨倒閉的危機,那時候正好是金融危機爆發,沒人願意給京東再掏錢了,因為那時候的京東是個不盈利的公司,在那段日子裡,劉強東一天見5、6個投資人,去說一樣的話,都是得到統一的回答,拒絕投資!那種愧疚和痛苦呀,真是無法言語的!

2

360周鴻禕

出身於湖北黃岡的周鴻禕絕對的草根出身,父母都是測繪技術人員,西安交大畢業的周鴻禕,先在方正當了幾年的程序員,然後又幹了幾年的雅虎中國區總裁,2006年創建了360公司,先後推出了360安全衛士、360手機助手、360瀏覽器等眾多產品,如今的360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2018年360正式重組上市A股,股價飆升,比私有化時的93億美元的市值暴漲近700%,而周鴻禕個人的身價也達到了近900億元。

周鴻禕好鬥還是不服輸

周鴻禕,生於湖北,因父母工作原因在河南高中畢業。從小,周鴻禕就在物理和數學上呈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多次在全國物理、數學競賽中獲獎。

1992年,大學畢業的周鴻禕被保送西安交大讀研究生。周鴻禕在讀研期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創業經歷。周鴻禕開了兩家小公司,通過招聘人手準備在全國開闢渠道,用來出售自己的遊戲軟體個殺毒產品。雖然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但周鴻禕收穫頗豐,也為日後他的創業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受挫中,周鴻禕得以成長起來,他明白了自身的缺陷。振作起來的周鴻禕第一件事就是進大公司,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

1995年,周鴻禕研究生畢業後,加入了方正集團,先從程序員做起,由項目主管到部門經理、事業部總經理,很快就做到方正研發中心副主任。敏銳如他,周鴻禕發現了互聯網在未來的前景,他再度萌發了創業的念頭。

1998年10月,周鴻禕離開方正創辦了國風因特軟體公司,開始涉足互聯網搜索領域。公司網站就叫3721。當時的互聯網上,戰火紛紛,雷軍帶領著金山在跟微軟戰鬥,周鴻禕帶領3721跟百度打仗的時候。周鴻禕做起事來,也確實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強行在用戶的PC上卸載了競爭對手百度的客戶端。從那以後周鴻禕便得了「流氓軟體之父」的雅號。

1999年7月,周鴻禕推出了「中文網址」(網路實名前身),卻苦於不知道怎麼掙錢。公司的幾十萬元眼看就要用完。「天無絕人之路。」周鴻禕的朋友IDG高級合伙人王功權給他投了25萬美元。有了錢之後,周鴻禕和他的3721網站從互聯網創業新生代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經濟備受關注的一個。2000年初,3721進行第二輪融資,獲得三家風險投資的二百多萬美元。

不久,中國互聯網經歷一段時間的低潮期,但是周鴻禕卻能反其道而行,3721在這股浪潮中始終保持盈利。2003年底,周鴻禕將3721標價1.2億美元賣給雅虎,接下來又出任雅虎中國總經理。

雅虎中國在周鴻禕進入之前,基本上在中國沒有什麼影響力。雅虎看中了周鴻禕的團隊和他們所創造出的營收。

2004年,周鴻禕憑藉3721實現了雅虎中國歷史上首次盈利,純利潤近1000萬美元,同時把一搜和1G郵箱做起來了。 儘管能夠盈利,但是排除3721的作用之外,雅虎在面對百度、Google始終束手無策。2005年8月,周鴻禕在未滿兩年的協議期時,宣布辭去雅虎中國總裁。

隨後,周鴻禕為了規避競業協議,成為IDG VC合伙人。在此期間,周鴻禕給了國內眾多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其中迅雷、Discuz!、酷狗等多個知名的互聯網產品都在之後大獲成功。

3

小米雷軍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雷軍先後擔任金山軟體股份公司的總裁、董事長,並與2015年獲得亞洲創變者獎,2016年的年度經濟人物。2010年雷軍創辦的小米公司,如今的市值已達3000多億人民幣,而雷軍的個人身價位居全國財富榜第38位,約447億人民幣左右。

但是雷軍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闖過來,走上的人生巔峰,所以如果你有草根情節,那麼請買國產小米手機吧。

雷軍夢想創建最牛的IT公司

1987年,在武漢大學計算機系讀大一的雷軍看到了一本書《矽谷之火》,講述喬布斯等計算機愛好者給電腦帶來的變革。18歲的他就夢想著辦一家全世界最牛的IT公司。

1992年他加入了金山軟體,在中關村開始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2007年,38歲的雷軍將金山軟體帶入資本市場,又投資了十幾家公司,擁有超過3億元身家。在旁人看來,這時的雷軍好像人生所有目標都實現了,但他卻沒有停步。2010年,41歲的雷軍二次創業。這次他選擇了智能手機。

「我從來沒做過手機,也不了解手機行業的規律。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機當電腦來做。」雷軍的想法正好是智能機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每一部手機就是電腦。正因為他這種將手機當做電腦的想法,在手機行業引起了顛覆性的反響。

4

百度李彥宏

相比起馬雲、馬化騰等其它商業大佬,百度的李彥宏的出身絕對是BAT中唯一一個草根貧民,父親是晉東化工的鍋爐工,母親是陽泉製革廠工人,上面三個姐姐,下面一個妹妹。李彥宏通過自身的勤奮努力,一手創立了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成為中國首富,2018年更是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成為了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登上時代周刊的第一人。

北大才子李彥宏的搜索夢

19歲背上行李離開山西陽泉到夢想中的北大讀書,23歲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31歲創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知識改變了命運!

也許是成長的人生路上讀的書太多了,現在的他很少讀書了。"我認為上網比較好,書上的知識都比較過時,在網上什麼內容都可瀏覽。"

李彥宏的第一份工作是去華爾街做實時金融信息檢索,這份工作讓李彥宏獲得很高的收入,才26歲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並買了屬於自己的新汽車。如果換做其他人,可能就會因此滿足了,安安穩穩地在華爾街這個滿地是美元的地方過著悠閑的生活。可是李彥宏卻在不久之後選擇了辭職,但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美國8年人生歷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宏的人生觀。李彥宏親身感受了矽谷的騰起: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

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他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在華爾街,李彥宏有兩個重大發現,其一,他看到了股票市場上IT企業的火爆,也看到了IT企業中互聯網企業的巨大潛力;其二,他結合自己所學習的頁面鏈檢索技術,發現自己有必要發明一種有效的互聯網搜索技術,這就是後來李彥宏在美國申請的 「超鏈分析技術」專利。

接著,在加拿大的一個互聯網技術大會上,李彥宏向Mirosoft、infoseek等矽谷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講解了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讓這些IT巨頭們看到了李彥宏的價值。最終李彥宏選擇去了Infoseek公司,在Infoseek李彥宏受到重用,成為當時矽谷最年輕的產品經理,並獲得Infoseek公司的股票,在30歲那年成了百萬富翁。

從華爾街到矽谷,李彥宏都是職場中的優勝者,原因在於李彥宏始終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喜愛和擅長的搜索行業。他這種選擇職業的方法讓很多正準備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和正在工作的職場人都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為了愛好而工作是幸福的,為了工作而工作是機械的、枯燥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愛好,並知道你所擅長的事情,就會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創造出別人無法創造的價值。

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李彥宏,本應該繼續留在矽谷,進入IT公司做一名高級工程師,然而,他在30而立之年再次選擇了離開。在李彥宏正在矽谷infoseek公司利用自己的互聯網搜索技術成為百萬富翁的時候,中國互聯網也在蓬勃發展。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已經成立,搜狐張朝陽也在國內大紅大紫。但是中國互聯網市場仍沒有一家像樣的搜索引擎公司,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搜索引擎為何物。

李彥宏看到了國內互聯網發展的機會,他要利用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在中國做中文互聯網搜索。李彥宏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安逸生活,開始了創業之路,這一年李彥宏剛好31歲。

1999年,李彥宏懷揣著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和一個中文搜索夢想回到了中國。1999—2003年的互聯網正在演繹著互聯網泡沫來臨前的狂歡,門戶網站、網路遊戲、SP公司等各種互聯網形式在中國百花齊放,眾多互聯網公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快速撈錢。

曾有人給李彥宏投資讓百度做無線增值業務,李彥宏拒絕了。有員工建議李彥宏做網路遊戲,李彥宏也拒絕了。他總是冷靜地說:「搜索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們應該專註於互聯網搜索領域,我看好它未來的增長。」當時李彥宏的決定被很多人認為是「傻子」,不懂得儘快撈錢。

然而幾年過後,當中國互聯網用戶猛然增加到3億,百度成功超越了谷歌成為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的時候。曾經在無線增值業務上叱吒風雲,日進斗金的「大佬」卻無聲無息了。李彥宏對互聯網搜索的專註如一和堅持,讓百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從上面這幾位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你找好方向,努力拚搏,也許成功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這些人,那些事,值得回味與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名人軼事 的精彩文章:

TAG:IT名人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