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諾獎獲得者馬拉拉被塔利班襲擊後首次回巴基斯坦

諾獎獲得者馬拉拉被塔利班襲擊後首次回巴基斯坦

馬拉拉受到巴總理(左二)接見。

【環球時報駐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丁雪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當地時間29日,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馬拉拉·優素福返回巴基斯坦,這是她5年多來首次「回家」。馬拉拉於2012年遭遇塔利班武裝襲擊,之後一直輾轉於國外接受治療和教育,獲得不少殊榮,同時她的一些言行也引起了爭議和質疑。

馬拉拉當天在家人的陪伴下乘飛機抵達伊斯蘭堡,受到當局的重視——出於安全考慮,當局調遣15輛坐滿武裝警務人員的車輛對她進行護衛。馬拉拉此行為期4天,具體行程未對外公布。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隨後在總理府為馬拉拉舉行歡迎儀式。據巴基斯坦《國民報》報道,馬拉拉在歡迎儀式上情緒激動,在發言時流下了眼淚。她說,「如果能選擇的話,我寧願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表示歡迎馬拉拉回家,並承諾政府將在此期間為她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馬拉拉11歲就開始為女性接受教育吶喊發聲。15歲時,她在乘坐校車時遭遇塔利班武裝分子行刺,頭部受重傷,一度生命瀕危。此事使馬拉拉成為全球輿論的焦點,隨後她被送往英國接受治療,並居住在伯明翰市調養身體。傷愈後,她一面繼續接受教育,一面為女性及兒童的教育權四處奔波,並和父親共同創辦以倡導女性權益為主旨的「馬拉拉基金會」。目前,20歲的馬拉拉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

馬拉拉此次回國,在巴基斯坦引起了不少議論。巴基斯坦反對黨領袖伊姆蘭·罕表示,馬拉拉的回歸標誌著「極端主義勢力的潰敗」。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黨派領袖馬維·梅蒙對她的突然歸來感到意外,表示「這是巴基斯坦值得驕傲的一天」。在馬拉拉的老家——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縣,不少親朋好友也期盼她能「回家看看」。

馬拉拉曾被西方媒體譽為「全世界最勇敢的女孩」,但有關她的爭議在輿論界從未中斷。英國《衛報》認為,馬拉拉雖然勇氣可嘉、事迹值得稱道,但她摘得諾獎一事仍然存在過譽之嫌。俄羅斯《真理報》認為,馬拉拉的整個人設就是「西方勢力一手炮製的宣傳工具」,通過對她的包裝實現西方價值觀的對外輸出。法新社稱,巴基斯坦國內也有人質疑馬拉拉在遇襲後選擇出國的舉動,畢竟該國大部分青少年無法像她一樣有機會逃離武裝暴力。

據法新社報道,巴基斯坦一些強硬派以及支持女性接受教育但反對向外界披露國內問題的保守中產階級對馬拉拉此次回國發出批評聲音。不過據《新聞報》報道,該國知名媒體人哈米德·米爾請求各反對黨派政客在評論馬拉拉此次行程時「保持克制」。米爾稱,「國際媒體高度關注馬拉拉這次回國之行,惡語相向只會有損巴基斯坦的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如果往後20年台灣都是民進黨執政會怎樣?網友諷:把拒馬越建越高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境內發現54隻被切斷的人手

TAG:環球網 |